协议签署后的第四十八小时,一支由三辆经过防弹改装的重型卡车和两辆护卫越野车组成的车队,获得了进入哈夫克航天发射中心的特殊通行权限。车队侧面,那个简约的齿轮扳手Logo——“万用阁”的徽记,在这片以哈夫克狮鹫标志为主宰的钢铁丛林中,显得格外突兀且刺眼。
顾临站在VAb(垂直总装厂房)b区被划定的工作区域内,抬头仰望。头顶是横跨厂房的巨型桥式起重机,四周是高达数十层的钢铁工作平台,空气中弥漫着金属、润滑油和臭氧的混合气味。这里远比从会议室窗户看到的更为宏伟,也更为压抑。六名穿着哈夫克安全部队制服、眼神锐利、装备精良的士兵,如同沉默的影子,分布在工作区的几个关键出入口和制高点上。他们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顾临,这里是谁的领地。
威龙带领的技术团队已经开始忙碌。他们带来的,并非完整的火箭,而是核心的上面级——包含了经过“灵枢”深度优化设计的导航、控制、通讯模块以及那个小型实验舱。按照协议,火箭的助推器、燃料贮箱等基础结构,将使用哈夫克提供的、经过“安全检查”的现成部件。
“开始对接程序。”威龙的声音透过内部加密通讯频道传来,冷静而专注,“检查一级、二级火箭接口协议,验证数据总线兼容性。注意,所有数据传输需经过‘灵枢’构建的加密隔离通道。”
哈夫克方面的技术人员也在场,他们负责提供接口支持,但更多的,是观察与记录。双方人员穿着不同颜色的工装,在同一枚火箭的骨架上协作,却泾渭分明,彼此之间弥漫着一种礼貌而疏离的氛围。
一名哈夫克安全军官,肩章显示其为上尉,走到顾临身边,他叫马库斯,是这支安全小组的负责人。他的脸上带着程式化的微笑,眼神却如探照灯般扫视着“万用阁”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件设备。
“顾先生,你们的设备……很特别。”马库斯上尉开口,试图打开话题,“尤其是那个核心控制单元,外壳材质和散热设计,似乎与我们常见的制式装备不同。”
“定制化设计,为了适应特定的振动和热循环环境。”顾临回答得滴水不漏,目光依旧跟随着威龙团队的操作,“毕竟,太空环境比较苛刻。”
“确实。”马库斯点点头,看似随意地踱步,目光却像扫描仪一样掠过那些打开的仪器箱和连接线,“听说‘铁幕’系统在低空防御上表现卓越,不知道其核心算法,是否也应用在了这次的导航系统里?”
“不同系统,架构差异很大。”顾临轻描淡写地挡了回去,“导航更侧重于精确的轨道力学计算和冗余容错。”
就在这时,威龙那边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哈夫克提供的一个二级火箭姿态控制元件的响应频率,与“万用阁”上面级的控制律存在细微的不匹配。按照常规,这需要双方技术人员共同调试,共享部分控制参数。
“顾先生,看来我们需要就这个控制回路的参数进行一下‘深入’交流。”哈夫克一方的技术负责人,一个表情严肃的中年人,走了过来,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施压。
这是一个试探,也是一个获取“万用阁”控制算法特征的绝佳机会。
顾临通过加密频道对威龙低语:“启动‘镜面’协议。给他们看想看的,但保护好核心。”
威龙会意,开始与哈夫克技术人员进行“热烈”的技术讨论,提供了一系列经过“灵枢”精心处理、看似合理实则引导对方走向错误推导路径的数据和模型片段。而真正的核心导航算法,则在“灵枢”构建的虚拟沙箱中运行,与物理系统之间,隔着一层无形的、绝对安全的屏障。
与此同时,蜂医伪装成进行环境适应性检查的技术员,悄无声息地在她被允许接触的范围内,布下了几个微小的、非金属的共振信标。这些信标无法主动发射信号,但只要被特定频率的扫描波触发,就能将周围环境的振动、声音等信息微弱地调制反射回去,由外围接应的骇爪进行捕捉分析。这是他们窥视这座基地内部运作的“耳朵”。
工作持续了数小时。巨大的厂房内,灯光明亮,机器轰鸣,双方人员都在为同一个目标忙碌,却又在各怀鬼胎。顾临能清晰地感受到来自马库斯上尉及其他安全人员那无处不在的注视,也能感受到哈夫克技术人员在“技术交流”中那份隐藏极深的求知欲。
傍晚时分,当天的集成工作暂告一段落。火箭的上面级已经初步与哈夫克的二级火箭箭体结合,矗立在总装平台上,像一个正在被拼接的巨人。
马库斯上尉看着正在收拾设备的“万用阁”团队,再次走到顾临身边。
“进展比预期顺利,顾先生。看来我们的合作,有一个不错的开始。”他脸上依旧挂着那副标准的微笑。
“只要双方都遵守规则,过程自然会顺利。”顾临平静地回答,收拾着自己的便携终端。
“规则……”马库斯轻轻重复了一遍,意味深长地看着顾临,“在哈夫克,规则由我们定义。希望你们的‘表演’,能一直在规则之内。”
顾临迎着他的目光,没有退缩。
“我们也一样,上尉。希望你们的‘舞台’,足够坚固,能够承受得起我们准备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