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还有一丝寒冷,红星轧钢厂东北门街道上,红旗插满了四角,广播里正播放着《社会主义好》。
“同志们,社会主义大集今天正式开张!“李夏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手里拿着铁皮喇叭,声音洪亮,“厂党委决定,所有摆摊的个体经营者,三年免税!为的是方便咱们工人同志的生活!“
台下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工人们穿着洗得发白的劳动布工装,妇女们挎着竹篮子,孩子们在人群里钻来钻去,眼睛亮晶晶地盯着那些新奇的摊位。
苏畅穿着藏蓝色的保卫科制服,腰间别着警棍,正带着几个保卫队员巡视。
他的目光扫过熙攘的人群,忽然在一个卖针头线脑的摊位前停下——张桂兰正弯腰查看着摊位上的布匹。
“苏科长,您看看,这布结实不?“张桂兰抬头看见他,笑着抖了抖手里的一块蓝布。
苏畅点点头,嘴角难得地动了动:“嗯,挺好。“
这个卖布的小摊是张桂兰和李夏极力争取来的,布也是苏畅找关系买得一批瑕疵品,但是实惠的很,有些赚头。
旁边卖豆腐的老李打趣:“苏科长,你这一天来巡视八趟,是不是就为看张大姐啊?“
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的哄笑,苏畅的耳根子微微发红,转身走向下一个摊位。
社会主义大集上,各色摊位琳琅满目,透着那个年代特有的朴素与热闹:
蔬菜摊:大白菜堆成小山,萝卜带着新鲜的泥土,冬储菜是家家户户的必备。
副食品摊:酱油、醋用大缸盛着,顾客自带瓶子来打;黄酱用油纸包着,一毛钱一小块。
日用杂货:搪瓷脸盆印着“劳动光荣“的红字,暖水瓶外壳是竹编的,针线纽扣摆在小木盒里。
旧货交易:工人家属们把用不上的东西拿来换钱,二手的铁锅、修补过的胶鞋,甚至还有几本旧版的《红旗》杂志。
最热闹的是卖熟食的摊位——老刘头炸的油条金黄酥脆,五分钱一根;王大娘的芝麻烧饼刚出炉,香气飘得老远。
工人们下夜班的,揣着食堂饭票来换早点,蹲在路边就吃起来。
“这大集比供销社强!“老钳工陈师傅咬着烧饼,含糊不清地说,“供销社的售货员脸拉得老长,这儿还能唠两句嗑!“
临近中午,一辆绿色吉普车停在了大集入口。车门一开,轧钢厂副厂长杨国栋迈步下来,身后跟着厂办主任聂斌。
他是从部队转业过来的干部,做事一板一眼,最看不惯“自由散漫“的风气。
“聂斌同志,“他走到税务协调处,声音冷峻,“这些摊贩的资质都审核过了吗?“
苏畅赶紧递上登记册:“杨书记,都按政策办的,三年免税,但要求他们保证价格公道。“
杨国栋“嗯“了一声,随手翻了几页,忽然目光一凝:“这个卖旧书的,怎么回事?“
众人顺着他的视线看去——角落里,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儿正在卖几本旧小说,其中有本《红岩》,但封皮已经破损。
“这书是不是有修正主义倾向?“杨国栋的声音陡然提高。
卖书的老周慌了神:“领、领导,这是正经革命小说啊!“
杨国栋冷笑一声:“破损的书页万一被人篡改了呢?保卫科!“
苏畅大步走来,但还没等他开口,杨国栋已经一把抓起那本书:“这种摊贩,必须取缔!“
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
“杨厂长,这书没问题啊!“老周急得声音发抖,“我儿子在部队当兵,这是他们连队发的……“
“就是!“人群中,老钳工陈师傅忍不住插话,“杨厂长,咱们工人买本书怎么了?“
杨国栋脸色铁青:“这是原则问题!你们懂不懂阶级斗争?万一有人借着摆摊传播不良思想呢?“
“那照您这么说,“张桂兰突然开口,声音不卑不亢,“咱们工人连本旧书都不能买了?“
杨国栋一愣,没想到一个女摊贩敢顶撞他,他眯起眼睛:“你是哪个干什么的?“
苏畅不动声色地上前半步,挡在张桂兰前面:“李厂长,书我们检查过了,没问题。“
杨国栋盯着苏畅,冷笑:“苏科长,你这保卫工作,就是这么做的?“
气氛剑拔弩张,眼看矛盾要升级,忽然,一个清脆的声音插了进来——
“杨厂长!“广播员于海棠小跑过来,手里举着一份文件,“部里刚下的通知,说咱们的大集要作为典型推广!市里领导明天要来参观呢!“
杨国栋脸色一变,接过文件扫了一眼,果然盖着部委的红章。
“……既然这样,“他勉强压下怒火,“但必须加强审查!“
说完,他转身大步离开,吉普车扬起的黑烟呛得人直咳嗽。
风波平息后,大集又恢复了热闹。
苏畅走到张桂兰的摊位前,低声道:“刚才……你胆子真大!“
张桂兰抿嘴一笑:“怕啥,我就是看不惯他欺负老实人。“
不远处,于海棠正拉着赵刚在豆腐摊前排队。
“赵秘书,“她笑眯眯地递过饭票,“请你吃豆腐脑,甜的!“
赵刚捏了捏手里的笔记本,耳根微红:“……好。“
夕阳西下,大集渐渐收摊,工人们拎着采购的物资回家,孩子们兜里揣着新买的糖块,笑声在晚风里飘荡。
苏畅站在路口,看着张桂兰和两个女儿收拾摊位的身影,心里突然涌起一股暖意。
这个社会主义大集,不仅仅是一个市场——它是一方烟火气,是工人们的生活,也是这个时代最真实的温度。
而李夏的办公室里,杨国栋正在和他掰扯厂外大集的事。
“李夏同志!阶级斗争不能放松!”
“我不反对你搞改革,但是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明天市委领导来参观,那些有资本主义修正倾向的书记,一定要先放一放。”
“最起码等领导们走了,再拿出来吗!”
杨国栋说的口干舌燥,可李夏就像个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好话说了一箩筐,不但不听,还打算向部队领导请示,取消明天的参观行动。
这是难得的一次露脸机会,他怎么能轻易放弃?
“杨书记!既然是改革,那就不要纠结什么修正不修正的!”
“一句话,要么啥也不变正常经营,要么明天起大集取消,你自己看着办!”
李夏头也不抬的继续画着图纸,中心思想就是一句话:‘啥也不变,爱咋滴咋滴!’
“你……”
面对这赤裸裸了威胁,杨国栋强压怒火,他今天被张桂兰顶撞的火气还没消散,又被李夏气个半死,只能一甩手出了办公室。
“李厂长!您是不是有些不够意思啊?”
杨国栋刚走,傻柱就走进了办公室,一脸的委屈。
“怎么?那些卖小吃的抢你生意了?”
李夏抬头瞥了他一眼,又继续低头画起了图。
“可不嘛?你说你们领导的饭菜,我见天的换花样,您不能在背后使绊子啊我说!”
“这一个礼拜的营业额,最少掉了五分之一!”
傻柱看起来有点激动。
张桂兰做完饭就去出摊,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谁让苏畅和他一样,是保卫队副队长呐!
可是现在的大集已经冲击了他的产业,他决不能坐视不管!
“不行你就去带保卫队,食堂我找别人继续经营,反正也没到试用期!”
李夏一句釜底抽薪的话,把傻柱僵在了原地。
好家伙,一言不合就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