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数周不眠不休的调试、适应与磨合,“生命网络”耦合计划终于迎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谐律器”的算法在无数次错误与修正后,逐渐摸清了农场生命场那混沌表象下的某些深层规律,响应愈发精准及时。青木长老培育的新型“活体节点”作物也开始在农场中形成规模,它们如同一个个微小的能量缓冲器和放大器,使得整个生命场的韧性与包容性大大增强。
最显着的变化体现在林默身上。他不再需要时刻处于高度紧绷的状态去弥补“谐律器”的每一个微小失误。基地能源流与农场生命场的耦合,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动态平衡。他更多地是作为一个“监督者”和“趋势引导者”,只在两者交互出现较大偏差时,才进行关键性的微调。这让他终于能从极度的精神疲惫中缓解过来,有了些许喘息之机。
外部扫描的“关注度”曲线,也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小七确认,那些游移的、带有“筛选”意味的扫描,在经过基地上空时,几乎不再有任何停留,仿佛这里真的只是一片毫无价值的、充满自然生命杂波的普通区域。
成功的迹象让基地内部压抑许久的气氛稍稍活跃起来。人们脸上开始重现笑容,对未来的信心也增强了几分。苏婉甚至开始谨慎地规划,在确保隐匿的前提下,是否可以逐步恢复一些非核心的研究和生产活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已经掌握了这条生存之道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涟漪”,从耦合系统内部产生了。
首先发现异常的是青木长老。他在日常巡视农场时,注意到那些作为“活体节点”的新型作物,其生长速度和能量活性,明显超过了预期模型,甚至开始对周围非节点作物产生一种微妙的“促进”效应。这种效应并非坏事,作物产量和品质都有所提升,但其变化速率,却带着一种非自然的“加速感”。
几乎同时,杰克也监测到,基地内部,尤其是靠近农场区域的非觉醒者居民中,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少数人的一些陈旧伤病恢复速度莫名加快,精神状态普遍变得更加饱满,甚至有个别长期卡在瓶颈期的低阶觉醒者,报告说感觉自身能力有松动的迹象。
这些变化起初是零散的、积极的,并未引起警惕。直到林默在一次深度冥想中,清晰地感知到,那原本只是用于“隐匿”的耦合能量场,在经久的运转和“活体节点”的放大下,似乎产生了一种极其微弱的、弥漫在整个基地空间的“催化”效应。
这种“催化”并非他主动引导,更像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能量场(基地的规整能源与农场的生命能量)在深度耦合后,自然衍生出的一种副产品。它极其微弱,远不如病毒或他自身力量那般霸道,但却真实存在,并且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处于这个耦合场中的所有生命体!
林默立刻将这一发现告知了苏婉、杰克和青木。
“催化?”杰克脸色一变,立刻调取了所有相关的生理监测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如果真是这样,那意味着我们的耦合系统,不仅在隐藏我们,还在……悄悄地改变我们?”
“是福是祸,尚未可知。”青木长老面色凝重,他仔细检查着那些生长过快的“活体节点”,“此‘催化’温和而缓慢,目前看来有益无害,甚至暗合生命进化之道。但长此以往,会导向何方?是否会打破生命自身的平衡?更重要的是……这种缓慢而持续的‘群体性进化’,其产生的集体能量签名,是否会被‘系统’重新定义为一种新的‘异常模式’?”
这个问题如同冷水泼面,让刚刚升起的乐观情绪瞬间冷却。
他们成功地隐藏了“存在”,却可能在不经意间,开始塑造一个独特的、缓慢“进化”的群体。这个群体本身,是否会成为一个更显眼的“目标”?
“耦合不能停止。”林默沉声道,目光扫过众人,“这是我们目前唯一的屏障。但我们必须立刻开始研究这个‘催化’效应,理解它,监控它,最重要的是——评估其长期风险,以及寻找控制甚至屏蔽其影响的方法。”
新的挑战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生存的道路从未平坦,解决一个危机,往往意味着揭开另一个更复杂难题的帷幕。
生命的网络不仅隐藏了他们,也开始回馈以其自身那不可预测的、充满无限可能也暗藏风险的力量。这意外的涟漪,究竟会荡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