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死寂轰然碎裂。
“狂妄!竟敢诋毁圣驾、妄议国本!” 老臣王彦霖须发戟张,踉跄着出列怒斥:“此等大逆不道之言,当诛九族!”
“陛下,陈珏分明是借斥佛之名,行谋逆之实!” 崔彦博反应极快,瞬间抛开之前的弹劾由头,转而扣上更重的罪名:“他素日培植私党,今日当众反戈,必是早有反心!”
陶明轩却突然改口,语气诡异:“崔大人此言差矣。陈侍郎虽言辞过激,然其心或在忧国,不过是忧愁心切,一时糊涂罢了。” 这话看似劝解,实则是误判陈珏反皇帝、欲拉拢,想将其纳入世家阵营。
世家官员瞬间分化,有人附和陶明轩 “从轻发落”,这些人认为陈珏今日是与帝党割裂,今后自然而然的会靠向世家;而有人仍坚持 “严惩”,场面乱作一团。帝党官员面如死灰,此刻身为天民学派督学的李禹风张了张嘴想辩解,却被刘永昌的怒容吓得缩回脚步,陈珏此举,已是彻底与皇室撕破脸,此刻却将他夹在中间。
原本他为帝党,是皇室派去天民学派的督学,但是此刻陈珏竟然在早朝这种场合,还是自己八十寿诞之后的第二天早朝上就发难,还如此不留情面,说他不知情,所有人都不会相信。
他们只会认为自己已经完全倒向了天民学派,此刻李禹风有苦难言。
陆韩两派官员立于角落,面色凝重如铁,既不附和声讨,也不贸然开口,他们深知陈珏的苦心,却也明白此刻任何辩解都是徒劳,只会引火烧身。
龙椅上的刘永昌终于爆发,猛地拍案而起,龙袍翻飞:“放肆!放肆至极!” 他指着陈珏,声音因愤怒而颤抖,“朕待你不薄,你竟敢当众辱朕、毁佛、乱纲纪!来人 ——”
“陛下息怒!” 突然礼部尚书李嵩出列阻拦:“陈侍郎虽有错,然其名声在外,贸然处置恐失民心。不如先将其收押,再议处置之法?” 这话正中世家下怀,既能打压陈珏,又能试探皇室底线,若皇室真杀了陈珏,他们便可借 “弑贤” 之名煽动民心。
刘永昌胸口剧烈起伏,望着殿内乱糟糟的群臣,又看了眼昂首不屈的陈珏,终是咬牙道:“退朝!将陈珏暂押大理寺,听候发落!” 说罢,拂袖而去,龙椅后的珠帘重重摔落,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百官散去,神色各异:有人幸灾乐祸,等着看陈珏从重发落;有人忧心忡忡,暗叹朝局动荡;有人则火速赶回府邸,商议如何利用这场风波渔利。
而陈珏的《谏佛骨表》,早已通过大理寺狱卒、朝堂小吏的口耳相传,配上早朝的混乱场景,飞速传遍京城。不到半日,全网炸开,全文抄本在市井间疯传 ——
支持之声震耳欲聋:【先生敢说真话!这才是为民请命的贤臣!】
【佛阁劳民伤财,早该拆了!】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先生风骨千古!】
反对之声愈发激烈:【大逆不道!必须凌迟处死!】
【世家都开始庇护他了,可见是一丘之貉!】
【煽动民心,想颠覆大华吗?】
【万佛殿彰显国威,怎么就劳民伤财了?】
天民学派内部,先前的失望瞬间化为狂热敬佩,留言刷屏:【先生这才是真站着!以一己之力撼沉疴!】
【我们错怪先生了,这比任何诗都有力量!】
【愿与先生共进退,哪怕粉身碎骨!】
林逸风等人连夜召集核心成员,紧急部署:“立刻整理先生奏章,译成白话广为传播;联络开明官员、民间乡绅声援;保护学堂学子,防止世家报复,这场风暴,我们接下了!”
京城内外,新旧阵营彻底撕破脸皮。世家一边假意庇护陈珏,一边暗中散布 “陈珏通敌世家” 的谣言,试图将他推上 “叛君叛民” 的绝境;皇室既恨陈珏的忤逆,又忌惮世家借势崛起,处置态度犹豫不决;底层百姓则因奏章触及民生痛点,纷纷自发聚集,要求 “释放陈侍郎,停建万寿阁”。
随着林逸风在天民学派总部统一了学派内的思想,迅速联络各地盟友,陇右李家,江左程家宫家苏家,江右豫章王府,川蜀郑家等等,甚至是海外分部都传回消息,此次誓与陈珏共进退。
天民学派的万众一心,远超所有人预料。
寻常势力多为利益捆绑,稍有风波便树倒猢狲散,天民学派却截然不同。陈珏自创立之初,便摒弃门第之见,只以 “开民智、均机会” 为核,向学子灌输 “明是非、辨善恶、重民生” 的立身之道,他借鉴前世务实治学的精髓,教导学子 “知行合一”,以实际见闻印证学识;讲解 “世事有矛盾,更有解决之法” 的辩证思维;传递 “劳有所得、理应为公” 的朴素理念,而非晦涩理论。
学派学子多出身平民,亲历过苛捐之苦、求学之难,对陈珏倡导的 “人人有机会” 感同身受。他们深知,陈珏的每一次发声、每一次抗争,都是在为底层争取空间,为他们的未来铺路。因此,当陈珏入狱的消息传来,无需过多动员,便自发凝聚成一股不可撼动的力量。
短短三日内,声势浩大的支持行动席卷全国:
天民学堂各地分校的学子身着青衫,手持 “请愿书”,拉横幅,在当地官府门前静立请愿,言辞恳切,只求 “还先生公道,停奢靡工程”,全程秩序井然,无半分骚乱;
成千上万名学子联名上书朝廷,附上各自求学经历与民生见闻,以实例印证《谏佛骨表》所言非虚,字里行间满是 “愿以己身证大道” 的决绝;
陇右、江左、川蜀等地的盟友势力,或联络乡绅商户联名声援,或开放自家渠道传播真相,打破世家对舆论的垄断;
海外分部的学子与侨胞也纷纷发声,从异域视角佐证 “民生为本” 的重要性,声援浪潮跨越山海。
这股力量的震撼之处,在于其纯粹与坚定。没有裹挟闹事,没有趁火打劫,只有一群读过书、明事理的平民子弟,为了心中的正义与信念,坦然站出来发声。他们的请愿书里,没有过激言辞,只有对民生疾苦的陈述,对革新教化的期盼,字字句句令人泣血,感人肺腑。
原本以为天民学派早已在舆论打压下势微的各方势力,彻底被这波现实中的支持浪潮惊得瞠目结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