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寺自落入“真”字辈法师执掌后,香火愈发鼎盛,远超往日。
每日天还未亮,山脚下便已响起朝圣者的脚步声,或身披粗布麻衣的山民,或身着锦缎的世家子弟,皆捧着香火、怀揣虔诚,沿着蜿蜒山路向寺门行去。
寺外的功德箱每日都被金银珠宝、铜钱绸缎填满,布施之物堆积如山,再加上寺中历代传承的田产、商铺,如今的卧佛寺早已积累下富可敌国的财富。
寺内的佛像更是被精心呵护,金身每半月便会由专人用金粉重新涂刷一遍,阳光透过大雄宝殿的窗棂洒在佛像上时,鎏金光芒璀璨夺目,仿佛真有佛光流转。
负责擦拭佛像的沙弥们皆屏气凝神,动作轻柔得如同对待稀世珍宝,生怕指尖的尘埃惊扰了佛威。
而这般盛景的背后,离不开“真”字辈五位法师的合力支撑——他们不仅是卧佛寺的修行支柱,更是这片区域佛法传承的核心。
这五位法师乃是师出同门的师兄弟,法号分别为真信、真义、真念、真明、真觉。
大师兄真信身为方丈,修为早已抵达元婴境圆满,周身灵力浑厚得几乎凝结成雾,只是多年来始终卡在分神期的门槛外,任凭他日夜苦修、诵经悟道,那层无形的壁垒依旧纹丝不动。每当夜深人静时,禅房内总会传出他轻轻的叹息声,案上的佛经被翻得边角起皱,却始终找不到突破的契机。
二师兄真义则是天生的管理者,虽修为稍逊于师兄,仅达元婴后期,却将卧佛寺的大小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香客接待、僧众起居,到香火钱的清点、寺产的维护,他皆亲力亲为,每日清晨便穿梭在寺院的各个角落,待夕阳西下时,禅房内的烛火还要亮到深夜。
也正因有他操劳俗务,其他师兄弟才能心无旁骛地修行。
排行第三的真念与四师兄真明修为相当,均在元婴后期,二人各司其职——真念专精佛法讲解,每日在讲经堂为僧众和香客阐释佛经奥义,声音温润如玉石相击,总能引人入胜;
真明则擅长阵法,寺内外的防御大阵皆由他布下,那些刻在廊柱、院墙中的符文,便是他耗费数十年心血炼制的护寺屏障。
最小的师弟真觉虽仅元婴初期,却天赋异禀,尤其擅长炼制佛器,寺中僧众使用的念珠、木鱼,多出自他手,每件器物上都蕴含着淡淡的佛力。
如此阵容,让卧佛寺的实力在方圆万里内无人能及,也正因如此,无数修士将此地视为修行圣地,更有百姓传言,只要能在卧佛寺诚心礼佛,便能消灾免祸、得获福报。
而此时,云瑨一行正踏着夕阳的余晖,来到圣佛山下。
他们从沙蝎妖族的领地进入天蓝高原,一路向西穿越了茫茫戈壁,又向北绕过了终年积雪的昆墟余脉,沿着高原边缘走了近半月,才终于抵达这座闻名遐迩的古寺。
这一路的见闻,让众人眼界大开。
他们曾在戈壁中见过能吐沙成兵的沙蝎妖将,在雪山脚下遇过以雪莲为食的灵鹿,还在牧民的帐篷里品尝过醇厚的酥油茶,听老人讲述着高原上流传千年的神话传说。
但最让他们动容的,是高原百姓对佛法的笃信——无论是偏远的村落,还是繁华的城镇,总能看到供奉着佛像的佛龛,即便生活清贫,人们也会省下粮食换取香火,每逢初一十五,更是举家前往附近的寺院礼佛,那份纯粹的信仰,如同高原的蓝天般澄澈。
云瑨对此感触更深。
他前世曾潜心研究佛、道两派典籍,对佛经中的奥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自来到玄月大陆后,这份积累更是多次救他于危难——在卧虎山后阴渊中,他以《心经》驱散过缠人的怨魂;
在封魔谷中,他用“六字大明咒”破除过鬼修的偷袭;尤其是在鱼跃郡府保卫战时,面对影魅魔族的入侵,他运转全身灵力催动“大光明咒”,金色的佛光如同烈日般笼罩全城,识别和破灭了影魔的附体,最终为保卫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也正因如此,他对佛法始终怀着敬畏之心,此次天蓝高原之行,除了寻访晋入化神期的契机,拜佛访高僧也是他的重要目的。
怀着这份虔诚,云瑨一行人来到卧佛寺门前。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宽约丈余的青石大道,路面上的石块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阳光洒在上面,折射出淡淡的光泽。
大道两旁,每隔三步便栽种着一棵菩提树,树干粗壮得需两人合抱,巨大的树冠向两侧伸展,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绵延数里的翠绿穹顶。
微风吹过,菩提树叶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那声音柔和而悠远,仿佛在低声吟诵着古老的佛偈,让人烦躁的心瞬间平静下来。
就在众人驻足欣赏时,一名身着灰色僧袍、约莫十二三岁的小和尚快步迎了上来。
他面若满月,眼神清澈,见到云瑨一行人,立刻双手合十行礼,声音清脆地问道:“诸位施主可是远道而来的修士?若要礼佛,小僧可为诸位引路。”
云瑨还礼后,笑着说明了来意,小和尚听闻他们是来自蔚阳道宗的修士,眼中顿时露出敬佩之色,热情地为他们介绍起卧佛寺的历史,从建寺的传说到历代高僧的事迹,说得绘声绘色。众人听得分外投入,心中对这座古寺的好感更甚。
随后,云瑨便请小和尚帮忙递上拜帖,小和尚爽快地答应,转身快步跑进寺内。
不过半炷香的时间,一名身着橙色僧袍、面容沉稳的僧人便从寺内走出,他便是负责接引外客的定心僧。
定心僧修为已达金丹后期,周身气息平和,见到云瑨一行人,先是恭敬行礼,随后便引着他们踏入寺门。
一进寺院,浓郁的檀香便扑面而来。
前院的中央,摆放着一尊高达三丈的青铜香炉,炉身刻满了飞天、莲花等佛教图案,炉口青烟袅袅,缓缓升腾至空中,与寺院的雾气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朦胧的烟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