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矿业前哨站的死寂被一种新的、紧绷的活力所取代。应急灯稳定的白光取代了“灰尘号”舱内摇曳不定的昏暗,驱散了万年积累的寒意,却也照出了每个人脸上挥之不去的凝重与决然。
“方舟”、“守望者”、“钥匙”、“遗忘回廊”……这些词汇如同沉重的砝码,压在他们心头,却也点燃了眼眸深处不屈的火焰。前路不再是漫无目的的逃亡,而是有了一个清晰、尽管遥不可及、却足以撼动命运的目标。
休整与准备在沉默而高效的节奏中进行。
陆清玄和晴川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对“灰尘号”的深度维护与有限升级上。K-73星域的遭遇战暴露了这艘老旧飞船的诸多短板。他们利用前哨站仓库里找到的一些还能使用的备用零件和材料,结合陆清玄对能量回路的理解和晴川精细的操控能力,对飞船的引擎喷口进行了加固和效率优化,修补了能量护盾发生器的几个隐性故障点,甚至在船体关键部位额外加装了几层从废弃设备上拆下的复合装甲板。虽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灰尘号”的孱弱本质,但至少让它更像一件能够经受风浪的工具,而非随时可能散架的棺材。
露娜则成为了临时的“数据架构师”和“导航员”。她需要完成两件至关重要的工作:第一,全力协助墨恢复。墨的阴影核心受损,不仅影响其战斗力,更关乎到团队最重要的隐匿与渗透能力。露娜将自己那独特的信息梳理能力催发到极致,如同最精密的织工,耐心地引导着游离的数据流,帮助墨修补影核上的“裂痕”,梳理那些被“观测者”数据流冲击后残留的混乱印记。这个过程缓慢而耗费心神,但效果是可见的,墨的阴影一天比一天凝实。
第二,则是规划前往“遗忘回廊”的航线。这绝非易事。“遗忘回廊”位于银河系一个极其偏僻的旋臂末端,官方星图对那里的标注几乎是一片空白,仅有的一些标记也充满了“引力异常”、“空间湍流”、“未知辐射区”之类的警告。露娜必须从那些回收自旧时代数据库的、残缺不全的星图碎片、走私者们的经验谈、乃至一些远古文明留下的天文观测记录中,拼凑出一条相对“安全”的路径。她整日埋首于光屏之前,眼中布满血丝,指尖在各种星图、引力模型、辐射分布图上划过,计算着每一次跃迁的坐标、角度、能量消耗以及可能遭遇的风险。
而陆清玄在机械维护之余,则将更多心神沉入了对那份残缺“钥匙”数据的研究,尤其是其中关于与“方舟”进行“握手”认证的能量频率协议。这协议复杂无比,涉及的能量波动模式精细入微,远超他目前对能量操控的认知。他尝试在指尖凝聚真元,模拟那数据中描述的一种基础频率,真元却如同脱缰的野马,难以驯服地按照他熟悉的周天路线运转,无法形成那种特定的、带着非人美感的共振。
“需要对能量本质有更深的理解,或者……找到一种媒介。”陆清玄得出结论。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悟性,或许还需要一些机缘。
七天后。
“灰尘号”的状态基本稳定,虽然看起来依旧破旧,但至少各个系统运行平稳。墨的影核修复了大半,虽然距离巅峰状态还有差距,但已能进行常规的阴影跳跃和信息处理。最令人振奋的是,露娜终于规划出了一条理论上可行的、前往“遗忘回廊”边缘的航线。
“这条路线……需要经过十七次长距跃迁和数十次短距航道修正……”露娜的声音带着疲惫,却充满成就感,她将最终的航线图投射到主控屏上。一条曲折的、避开大多数已知危险区域的蓝色光带,在浩瀚的星图上蜿蜒延伸,最终指向那片被标记为深红色的、代表着未知与危险的“遗忘回廊”区域。
“最大的风险在于……第七次跃迁后的‘破碎星环’区域,那里的引力场极其混乱,遍布空间裂缝;以及……第十五次跃迁前需要穿越的一片被称为‘静默坟场’的星云,据说所有电子设备在那里都会受到强烈干扰……”
风险不言而喻,但这是他们目前能找到的最好方案。
“准备出发。”陆清玄没有犹豫。停留越久,变数越大。
“灰尘号”与旧前哨站断开连接,引擎发出经过优化后略显平稳的轰鸣,缓缓驶离了这颗死寂行星的永夜面,再次投身于无垠的星海。
这一次,航程不再像之前那样盲目逃窜,而是有了明确的方向。但宇宙的广袤与危险并不会因为目标的明确而有丝毫减少。
最初的几次跃迁相对顺利。他们沿着露娜规划的“灰色航道”,如同小心翼翼的旅人,避开主要航路和可能存在的监测站。舷窗外,星云的色彩变幻莫测,星团的光芒璀璨夺目,偶尔能看到拖着长长彗尾的冰封天体划过,宇宙的壮美与死寂交织,让人心生敬畏,也感到自身的渺小。
然而,随着逐渐深入未知星域,挑战开始显现。
在穿越一条布满电离气体的星云带时,“灰尘号”的传感器受到强烈干扰,导航系统一度失灵,全靠露娜凭借自身感知和陆清玄以神识强行穿透干扰,才勉强修正了航向。
在途经一个双星系统时,他们遭遇了突如其来的高能粒子风暴,飞船的能量护盾剧烈波动,险些被撕裂。晴川不得不全力输出真元,辅助护盾发生器稳定能量场,才险之又险地扛了过去。
还有一次,在一次常规跃迁结束后,他们发现自己竟然闯入了一个巨大的、非自然形成的球形空间的中心!空间的“墙壁”是由无数破碎的、风格各异的人造卫星和飞船残骸构成,仿佛一个宇宙文明的垃圾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带着贪婪与毁灭意念的精神波动从四面八方涌来!是某种以金属为食的太空变形虫集群!
无数银灰色的、如同液态金属般的生物从残骸中涌出,如同潮水般扑向“灰尘号”!它们能附着在船体上,疯狂吞噬着金属装甲,甚至试图渗透能量护盾!
陆清玄当机立断,不再保留,金丹全力运转,浑厚的真元混合着凛冽的剑意,化作一道环绕船体的淡金色光环猛地扩散开来!那些太空变形虫接触到这蕴含着“破邪”与“锋锐”意志的能量,如同遇到克星般,发出无声的尖啸,纷纷融化、崩解!
但它们的数量实在太多,前仆后继。眼看护盾能量急剧下降,墨的阴影猛地从船体渗出,化作一张巨大的、不断扭曲变化的暗影之网,覆盖在船体表面。阴影并非实体,却带着一种“信息层面”的吞噬与同化特性,那些变形虫一接触到阴影,其内部简单的意识结构和能量模式便被扰乱、瓦解,成片成片地失去活性,化作真正的金属碎屑飘散。
在陆清玄和墨的联手之下,他们才艰难地杀出了这片恐怖的“垃圾坟场”。
一次又一次的遭遇,让“灰尘号”伤痕累累,也让团队每个人的神经都绷紧到了极限。但同样,这些经历也在磨砺着他们。陆清玄对真元在太空环境下的运用更加纯熟,晴川对能量精细控制的潜力被进一步激发,露娜的感知在应对各种宇宙险境中变得更加敏锐和具有适应性,甚至连墨,在一次次动用能力对抗外敌的过程中,其影核的修复速度似乎也加快了一丝。
他们就像一个被投入熔炉的粗糙铁胚,在宇宙的烈焰与重锤下,被迫褪去杂质,向着更坚韧的形态蜕变。
漫长的航行几乎让人失去时间的概念。不知过去了多少标准日,当“灰尘号”完成最后一次规划中的长距跃迁,从扭曲的时空通道中挣脱出来时,舷窗外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前方,不再是熟悉的、点缀着星辰的漆黑绒布。
那是一片……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的混沌。
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巨手,将星辰、星云、尘埃、光线,甚至空间本身都粗暴地揉碎、搅拌在一起。视野中充斥着扭曲的光带、不祥的暗斑、以及无数细小的、如同破碎镜面般反射着诡异光芒的空间裂缝。更远处,一种低沉的、仿佛来自宇宙本身的嗡鸣隐隐传来,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吞噬一切的空洞感。
这里的引力场混乱不堪,飞船的导航系统发出疯狂的警报,几乎完全失效。甚至连光线传播都受到了影响,远处的星辰看起来模糊而扭曲。
“我们……到了……”露娜的声音干涩,带着一丝恐惧与震撼,“‘遗忘回廊’……的边缘。”
这里,仅仅是边缘,就已经如此可怖。那回廊的深处,又将是何等光景?
“灰尘号”悬停在这片混沌的边缘,如同面对着一张择人而噬的巨口,渺小而脆弱。
陆清玄站在舷窗前,凝视着那片连光线都无法逃逸的混乱领域,他的瞳孔中,倒映着破碎的星辰与扭曲的虚空。
他能感觉到,怀中所剩不多的丹药,以及体内恢复到大半、却依旧不足以应对未知凶险的真元。
但他更感觉到,那来自“方舟”的呼唤,以及……那隐藏在混沌深处,可能改变一切的……微光。
没有回头路了。
他缓缓抬起手,按在了飞船的操控杆上。
“调整航线,最大功率扫描前方区域,寻找相对稳定的引力通道。”
他的声音,在死寂的船舱内响起,平静,却带着一往无前的决绝。
“我们……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