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虎入山与坚壁清野
赵战的决定,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在岐山高层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世子!放晋军主力进入腹地,风险太大!若其直扑岐山城,而西线秦军未退,我军将陷入两面夹击之境!”有老成持重的将领出言劝阻。
“是啊,世子!风陵渡天险,尚可据守,若放其进来,平原之地,如何抵挡晋军铁骑?”
厅内众将,大多面露忧色。
赵战端坐主位,神色平静,目光扫过众人:“诸位所言,皆有道理。然,死守风陵渡,可能守住多久?晋秦联军耗得起,我们耗不起。岐山新立,底蕴尚浅,久守必失。”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岐山地图前,手指划过风陵渡与岐山城之间的广阔区域。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设局。放他们进来,这片土地,便是他们的葬身之地!”
“蒙山将军。”赵战看向蒙山。
“末将在!”蒙山踏步出列,虽然心中亦有疑虑,但对赵战的决策,他选择无条件执行。
“命你率风陵渡主力,放弃要塞,后撤至‘黑石谷’一带,依仗地形,构筑第二道防线,层层阻击,迟缓晋军速度。记住,是迟缓,不是死守!必要时,可继续后撤。”
“末将明白!”蒙山凛然领命。他明白了世子的意图,并非一味退让,而是要以空间换时间,并拉长晋军的补给线。
“赵庆文。”
“属下在!”
“立刻组织境内所有百姓,实行‘坚壁清野’!将城外所有粮草、牲畜,能带走的全部带走,带不走的,一律焚毁!水井投毒(暂时性),桥梁毁坏!我要让晋军踏入的,是一片焦土,得不到一粒粮食,一口净水!”
“是!”赵庆文深知此策残酷,但亦是无奈之举,立刻领命去办。
“其余各部,随我固守岐山城!讲武堂学员、匠作司工匠,全部编入守城序列!我们要在这岐山城下,与晋军决一死战!”
“诺!”众将见赵战决心已定,且安排周详,不再多言,齐声应命,斗志被重新点燃。
岐山这台战争机器,再次高速运转起来,只是这一次,策略从固守,变成了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消息传出,岐山境内难免引起了一些恐慌。但在各级官吏和新政受益者的安抚组织下,坚壁清野的工作还是艰难而迅速地推行着。无数百姓含着泪,焚烧了自己来不及收割的庄稼,赶着牲畜,扶老携幼,向着岐山城或其他指定的山中堡垒撤离。
烽烟四起,一片悲壮。
数日后,晋军大将韩虔,果然亲率四万精锐,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成功绕过了风陵渡侧翼。当他站在高处,眺望眼前看似一马平川、却弥漫着焦糊气息的岐山腹地时,心中并未有多少喜悦。
“好一个坚壁清野!”韩虔脸色阴沉。放眼望去,村庄空无一人,田地化为焦土,水井散发着异味。他的大军,失去了就地补给的任何可能。
“将军,我军粮草,只够半月之用。”副将忧心忡忡地禀报。
“无妨!”韩虔冷哼一声,“岐山小儿,想用这等手段拖垮我军?痴心妄想!传令下去,全军加速,直取岐山城!只要拿下岐山城,一切都有了!”
他相信,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计谋都是徒劳。只要攻破岐山城,缴获其府库,眼前的困难都将迎刃而解。
然而,他的进军之路,远没有想象中顺利。
蒙山率领的岐山军,如同附骨之疽,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不断进行骚扰、伏击。他们从不正面决战,总是攻击晋军最薄弱的后队、侧翼或者斥候。黑石谷一战,更是凭借地利,给了急于求成的晋军先锋部队当头一棒,歼敌数千。
晋军的行军速度被大大延缓,士气也开始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赵庆雷率领的轻骑,如同幽灵般,不断袭击着晋军从后方延伸过来的、本就脆弱的粮道,数次得手,焚毁了大量粮草。
韩虔焦躁不已,却无可奈何。他感觉自己仿佛一拳打在了棉花上,空有力量,却无处施展。
与此同时,西线散关的压力也与日俱增。蒙骜显然得到了晋军深入的消息,攻势愈发猛烈,试图牢牢钉住岐山西线兵力。
岐山城,如同一座孤岛,承受着来自东西两个方向的巨大压力。
城头之上,赵战迎风而立,玄色披风猎猎作响。他望着远方天际隐约可见的烟尘(晋军焚烧村庄所致),眼神冰冷。
他能感觉到,怀中“抉择之钥”因为持续维持着对苏云裳的封印,能量在缓慢消耗。而城内,虽然军民同仇敌忾,但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依旧存在。
“星舰,监测苏云裳状态及封印稳定性。”
“目标状态:稳定。封印完整性:87%,正以每小时0.5%的速度缓慢衰减。预计安全时间:剩余约十八个时辰。”
十八个时辰……赵战计算着时间。必须在封印失效前,击退甚至重创晋军主力,然后才能腾出手来,解决西线的秦军和那个该死的“仙师”,或者找到彻底净化“种子”的方法。
时间,无比紧迫。
“报——!”一名斥候飞奔上城头,“世子!晋军先头部队,已抵达城外三十里处的‘落马坡’!”
来了!
赵战眼中寒光一闪。
“传令全军,准备迎敌!”
“另,告诉格物院,把那几件‘大家伙’,给我搬到城头上来!”
他倒要看看,这付出了巨大代价才闯入岐山腹地的晋军,如何能啃下他这座早已准备好的钢铁堡垒!
放虎入山?不,是引狼入室,而后……瓮中捉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