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焰穴入口就在前面!” 悠悠拉着长老的手腕,脚下的焦黑岩石已开始发烫 —— 身后的蜥群嘶吼声越来越近,夹杂着熔岩流动的 “咕嘟” 声,暗红色的熔岩距他们的脚后跟只剩丈余,所过之处,岩石融化成浆,连空气都被烤得发烫,若再慢一步,恐怕会被岩浆吞没。
转过一道火山岩弯道,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巨大的洞穴 —— 那是焰穴入口!洞穴直径足有十丈,内壁布满蜿蜒的熔岩纹路,纹路呈暗金色,像活物般顺着岩壁缓缓流动,更诡异的是,这些纹路竟会随着人的呼吸变换方向:吸气时纹路向洞穴深处收缩,呼气时又向外扩张,仿佛在 “感知” 闯入者的动向。
“别冲动!是火脉迷阵!” 长老突然拉住正要冲进洞穴的悠悠,声音带着警惕,“你看 ——” 他指向洞穴左侧一处看似安全的通道,刚有碎石滚入,通道内壁的熔岩纹路瞬间泛红,“轰” 的一声喷出一股岩浆,岩浆落地后凝成焦黑的岩石,将通道彻底封死,“走错一步就是死路!”
悠悠心头一紧,身后的蜥群已追到弯道处,为首的熔岩蜥蜴吐着带火星的信子,眼看就要扑过来;脚下的岩石温度越来越高,鞋底传来 “滋滋” 的轻微灼烧声。就在这进退两难之际,怀中的蛇纹法器突然爆发出耀眼的光芒 —— 蛇鳞上的 “火” 纹符号(橙红光)与 “雷” 纹符号(金紫光)同时亮起,两道光芒交织成一道淡金色的光带,从法器表面延伸而出,直直探入焰穴。
光带并未触碰那些流动的熔岩纹路,而是精准地落在纹路之间的 “空白间隙”—— 间隙处的岩壁呈深灰色,没有半分岩浆流动的迹象,只有极淡的灵脉微光在闪烁,像是人为留下的安全节点。“这光带……” 长老凑近观察,突然瞳孔一缩,“是东海水脉的支流走向!我当年在氐人国绘制过水脉图,这路径和灵脉水汇入火山岛的支流完全一致!”
他猛地看向悠悠怀中的法器,恍然大悟:“火脉与水脉本是同源!当年天地初分,灵脉先有‘水火共生’,后才分流出不同脉络。法器之前吸收过东海水脉的记忆(63 章水脉共鸣),现在是借水脉记忆找火脉的‘同源节点’,所以能避开迷阵陷阱!”
悠悠来不及细想,身后的蜥群已扑到洞穴入口,为首的蜥蜴喷出岩浆,好在岩浆被洞穴岩壁挡住,只溅起几片火星。“快走!” 他跟着淡金光带冲进焰穴,长老紧随其后,刚踏入洞穴,身后就传来蜥群的撞墙声 —— 显然,没有光带指引,它们不敢轻易闯入迷阵。
焰穴内部比入口更复杂,岩壁上的熔岩纹路密度翻倍,流动速度也更快,偶尔有未被光带覆盖的间隙突然喷出土黄色的热烟,热烟触到岩壁就化为火星,可见温度之高。行至一处岔路,左侧通道的岩壁间隙泛着淡灰,右侧通道的间隙却已开始泛红(与之前死路通道的前兆一致),淡金光带在此处停顿,法器 “雷” 纹符号突然变得格外明亮,金紫光向左侧通道延伸,像是在明确指引。
“右侧要喷岩浆了!走左边!” 悠悠拉着长老转向左侧,刚离开岔路,身后就传来 “轰” 的巨响 —— 右侧通道的岩壁果然喷出岩浆,暗红色的岩浆顺着通道流淌,瞬间将岔路堵死,若慢一步,两人恐怕已被岩浆包裹。
继续前行至迷阵中央,这里的岩壁突然向内凹陷,形成一个圆形空间,空间顶部的熔岩纹路呈环形分布,像是一个巨大的 “岩浆发射器”。“小心!” 长老话音刚落,环形纹路就同时泛红,数十道岩浆柱从纹路中喷出,在空中汇成一道环形岩浆墙,将两人困在中央,岩浆的灼热感几乎要将衣物点燃。
悠悠急中生智,将法器举在身前,同时催动丹田处的木灵体 —— 淡青芒顺着手臂流入法器,与法器的 “木” 纹符号(翠绿)、“水” 纹符号(碧蓝)产生强烈共鸣。两道符号同时亮起,翠绿的藤蔓从悠悠掌心钻出,碧蓝的水膜在藤蔓外侧凝成,形成 “木水共生盾”:藤蔓提供韧性,水膜隔绝高温,岩浆柱砸在盾上,瞬间化为蒸汽,没有半分能渗入盾内。
就在这时,淡金光带突然加速,顺着环形岩浆墙的间隙(被木水共生盾挡住的岩浆未覆盖处)快速延伸,像一道金色的箭头,指向空间另一侧的通道。“跟着光带冲过去!” 悠悠顶着共生盾,顺着光带指引的方向突围,岩浆柱的冲击力越来越弱(迷阵能量被共生盾抵消部分),两人终于冲出环形岩浆的包围,沿着通道继续向前。
通道尽头的光线越来越亮,待走出通道,眼前豁然开朗 —— 这是焰穴深处的 “灵脉平台”:平台由淡青色的灵脉石搭建,中央矗立着一块半透明的火山岩,岩内隐约可见一块青铜残片的轮廓,正是他们要找的第二块玄图残片!平台周围的岩壁上,火脉纹路与水脉纹路交织,泛着淡淡的灵光,显然这里是火山岛灵脉的核心区域。
“终于到了!” 长老松了口气,靠在灵脉石上喘着气,“火脉迷阵总算破了,多亏了法器的水脉记忆和你的木水共生盾。”
悠悠走到火山岩前,怀中的法器与岩内残片产生强烈共鸣,“火”“雷” 双纹符号闪烁得更频繁,像是在催促他尽快取出残片。可他也清楚,平台周围的火脉纹路仍在流动,岩内的残片恐怕还被火脉结界保护着,想要取出,绝非易事。
身后的迷阵方向已听不到岩浆喷发的声音,蜥群似乎也被迷阵阻挡在外,可平台的灵脉石却微微震颤,像是在预警新的危机。悠悠摸了摸怀中的第一块残片,青铜微光与岩内残片遥相呼应 —— 第二块残片近在眼前,可如何取出,又成了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