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命下达的第二天,林枫早早来到办公室。司长办公室宽敞明亮,红木办公桌厚重沉稳,窗外可见长安街车水马龙。他抚摸着光洁的桌面,心中并无太多升迁的喜悦,反而感到沉甸甸的压力。宏观经济运行分析司是部里的核心业务司局,负责监测分析全国经济运行态势,为宏观决策提供支撑,地位关键,责任重大。主持工作的副司长,意味着他不仅要精通业务,更要懂得带队伍、把方向、协调各方。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花了一整天时间,仔细翻阅了近半年的司内所有重要报告、会议纪要和工作简报,尽快熟悉当前的工作重点和运行模式。他发现,司里工作量大,节奏快,但部分分析报告存在“就数字论数字”、深度不够的问题,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敏锐性有待加强。同时,司内人员结构复杂,有经验丰富的老处长,有海外归来的青年才俊,也有关系盘根错节的“老机关”,如何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是首要挑战。
他没有急于召开全体会议“烧三把火”,而是采取了“低调融入、个别沟通、逐步引导”的策略。他让综合处处长安排了与司内每一位处长、副处长的单独谈话,每人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谈话中,他不多谈宏大规划,而是认真倾听各位处长介绍处室职能、当前工作难点和个人思考,态度谦和,问题精准。几位老处长原本对这位空降的年轻副司长心存观望,几轮谈话下来,发现他业务功底扎实,思路清晰,且尊重老同志,戒心消解大半。几位年轻骨干则觉得新领导有想法、不官僚,工作热情被激发。
通过深入调研,林枫敏锐地抓住了一个提升司内工作质量的突破口。当时,全球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显现,但常规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对此反映不够充分,对策建议也略显泛泛。他决定,亲自牵头,组织一次关于“当前微观主体困难与宏观政策应对”的深度专题分析。
他抽调了研究能力强的几位骨干,组成临时项目组,打破处室界限。他要求,分析不能仅停留在宏观数据层面,必须“沉下去”,通过典型案例调查、企业问卷调查、行业座谈会等方式,获取一手信息,真实反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订单、成本、融资、用工等方面的实际困境,分析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那段时间,林枫办公室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他带领项目组反复讨论分析框架,字斟句酌修改报告。他特别强调要用数据和案例说话,避免空话套话。例如,在分析制造业成本时,他要求具体到原材料、物流、人工、融资等分项成本的上涨幅度及对企业利润的侵蚀程度;在建议部分,他提出要研究阶段性、结构性的税费减免政策,而不仅仅是笼统地喊“减负”。
专题报告成稿后,林枫没有直接上报,而是先在司内召开了一次务虚会,邀请所有业务骨干参加,共同讨论修改。会上,他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甚至欢迎“拍砖”。这种开放的态度,激发了大家的参与感,也吸纳了许多真知灼见。最终形成的报告,情况摸得准、问题点得透、建议提得实。
报告呈送部领导后,获得了高度评价,认为“有深度、有新意、有担当”,其中多条建议被后续出台的帮扶政策所吸收。这次成功的尝试,不仅提升了司内工作质量,也让林枫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司内初步树立了威信。
然而,考验接踵而至。一天,部分管副部长直接将林枫叫到办公室,脸色严肃地递给他一份材料。是某地方上报的一份关于当地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报告,报告中数据亮眼,前景描绘鼓舞人心,副部长希望宏观司从全国角度做个评估。
林枫回到司里,仔细研读报告,凭借其对中医药行业的深入了解,很快发现了问题:报告中的产能规划远超实际市场需求,部分所谓“创新药”实质是简单改剂型,关键技术指标存在夸大,投资回报测算过于乐观。这明显是一份为争取政策和资金而“包装”过的报告。
如何处理?如果直接否定,可能得罪地方和相关司局;如果含糊其辞,则是失职。林枫思考再三,决定实事求是。他组织力量,调阅了行业数据,咨询了权威专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一份客观、严谨的评估报告,既肯定了地方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明确指出了规划中存在的脱离市场、创新含金量不足、投资风险大等问题,并建议加强全国层面的统筹规划和标准引导。
报告送出后,果然引起了一些波澜。该地方通过渠道表达了不满,认为宏观司“泼冷水”。但林枫顶住压力,在相关协调会上,他用详实的数据和专业的分析,据理力争,最终赢得了部领导的支持,避免了一次可能的盲目投资。这件事,也让其他司局和地方对这位年轻的“林司长”刮目相看,知其不好糊弄,业务过硬。
工作逐渐打开局面,林枫的家庭生活也步入新阶段。母亲李秀兰康复良好,已能自理日常,性格也开朗了许多。苏晚晴工作得心应手,成为驻京办的骨干。他们在单位附近买了一套不大的二手房,真正在北京安了家。周末,林枫尽量推掉应酬,陪母亲散步,和苏晚晴一起下厨,享受难得的温馨。家庭的温暖,是他应对工作压力最坚实的后盾。
夜幕降临,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京都璀璨的灯火。主持工作的这几个月,他如履薄冰,殚精竭虑,终于初步站稳了脚跟。但他清楚,这仅仅是开始。宏观形势复杂多变,司内管理千头万绪,更高层面的挑战还在后面。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案头那份关于全球产业链重构趋势的研究任务,新的课题,等待着他去攻克。位子越高,责任越大,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