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省的春天来得悄无声息,省委大院里的玉兰花已绽出淡雅的苞芽。林枫坐在办公室批阅文件,窗外阳光正好,但一份刚送达的简报却让他的眉头微微蹙起。简报显示,诺维集团近期调整了在华战略,淡化了对传统医药领域的直接冲击,转而加大对“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等数字医疗领域的投资,手法更加隐蔽,甚至通过公益捐赠、学术合作等渠道渗透。
“换汤不换药。”林枫放下简报,对秘书长李建国说,“他们这是想用‘合作’的外衣,掩盖控制核心数据的目的。”
话音刚落,加密电话响起。听筒那端是“夜莺”急促的声音:“林省长,诺维通过一家新加坡基金会,向省医科大学捐赠了价值三千万的‘健康数据分析平台’,附带条件是共享脱敏后的临床数据。校方有些动心,正在走审批流程。”
林枫眼神一凛:“立即叫停!健康数据涉及国家安全,绝不能以任何形式出境。”他放下电话,立即部署三项应急措施:一是由省卫健委牵头,紧急出台《医疗健康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明确数据使用边界;二是约谈省医科大学负责人,强调数据主权的重要性;三是启动对省内医疗机构涉外合作的全面排查。
然而,阻力比预想中来得更快。在省政府专题会议上,有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提出异议:“国际合作是高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不能因噎废食。况且捐赠方是国际知名基金会,完全公开透明。”更有人暗示林枫“过度敏感,可能影响S省开放形象”。
林枫没有争论,而是让工作人员播放了一段视频:某国因医疗数据泄露,导致全民医保体系被外资操控的案例。画面中,患者看病费用暴涨、药企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的场景触目惊心。会场一片寂静。
“开放不等于无原则,合作更不能丧失底线。”林枫环视会场,“今天让出一组数据,明天可能失去整个健康产业的主导权。这件事,没有商量余地!”
会议最终通过了林枫提出的管控措施。但暗流并未平息。几天后,林枫接到儿子林启明的电话:“爸爸,我们学校来了个新外教,总在课上问中国农村医疗的情况,还让我们做问卷调查。”林枫心中一沉,温和叮嘱儿子:“启明,课堂讨论是正常的,但如果涉及家庭或个人的健康信息,一定要谨慎。”
当晚,林枫让秘书调阅了这名外教的背景资料。表面看无可挑剔:名校毕业,持有正规工作签证,受聘于省重点中学。但林枫凭直觉感到不安,他加密联系了安全部门的负责人,请其暗中关注。
果然,一周后安全部门反馈:该外教与境外某非政府组织往来密切,该组织名义上从事公共卫生研究,实则受国际资本资助,长期收集中国基层医疗数据。林枫立即要求教育部门加强外教管理,并对学校国际交流项目进行安全审核。
家庭风波刚平,工作波澜又起。林枫推动的“中医药数字化工程”遭遇技术瓶颈:省内缺乏人工智能领域的顶尖人才,而诺维集团却趁机抛出“橄榄枝”,声称愿免费提供AI算法支持。
“这是糖衣炮弹。”林枫在项目研讨会上断然拒绝,“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做出大胆决策:一是向省委建议,设立“S省数字医疗领军人才引进专项计划”,全球招募顶尖团队;二是亲自赴京,争取国家人工智能实验室在S省设立分中心。
赴京途中,林枫在飞机上审阅材料,偶然看到一则新闻:某跨国药企利用AI技术破解传统药方,抢先注册专利,导致原产国反而需支付高额许可费。他当即指示随行人员:“立即调研我省经典名方的数字化保护情况,绝不能重蹈覆辙!”
北京之行成果丰硕:国家实验室同意在S省设立分中心,并派驻专家团队。但林枫刚回省,就接到紧急报告:诺维集团联合国际学术组织,即将发布“传统医药数据标准化指南”,试图将中国排除在标准制定体系之外。
“这是要釜底抽薪啊!”林枫连夜召开会议,决定双管齐下:一方面组织专家团队参与国际标准讨论,争取话语权;另一方面加快制定国内标准,形成“事实标准”。
深夜,林枫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城市璀璨的灯火。手机震动,是儿子发来的消息:“爸爸,我今天用你教的方法,在辩论赛上说了中医药数据安全的重要性,拿了第一名!”林枫眼眶微热,回复道:“为你骄傲,但记住,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他翻开工作日志,写下下一步计划:筹建“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实验室”,推动中医药数字化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窗外,早春的微风拂过树梢,看似波澜不惊,却已带来山雨欲来的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