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茉莉被破格提拔为灌区管理局局长的消息,像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整个灌区。惊讶、赞叹、羡慕、以及一丝心照不宣的了然,构成了人们最初的反应。但无论如何,这位年仅二十一岁的女局长,已经实实在在地站在了权力的位置上,开始全面主持管理局的日常工作。
新官上任,茉莉并没有急于烧什么“三把火”,而是选择了最稳妥的方式——延续赵振国定下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框架,同时更加细致深入地了解各个环节。她深知,自己资历尚浅,骤然改变反而容易引起动荡,稳定压倒一切。
她每天早早来到办公室,处理文件,听取汇报,下午则雷打不动地深入基层,要么去检查渠道维护,要么去村里了解用水情况。她依旧穿着朴素的工装,脚蹬布鞋,说话办事干脆利落,丝毫没有因为身份的转变而摆什么官架子。这种务实亲民的作风,很快赢得了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然而,坐上这个位置,她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一些“甜蜜的烦恼”。
最大的烦恼,来自于她的“老领导”——赵振国。
虽然他现在兼任了县水利局副局长,工作重心有所转移,但灌区管理局依旧是他最牵挂的地方。他并没有因为茉莉升任局长就完全放手,反而以一种更严格、更细致的方式,关注着她的工作。
这天,茉莉正在主持召开管理局的周例会,部署下一阶段的渠道清淤工作。会议刚进行到一半,会议室的门被推开,赵振国迈着沉稳的步伐走了进来。
所有人立刻站起身。
“赵局长!”
“赵局长您来了!”
茉莉也连忙从主位上站起来:“赵局长。”
赵振国面色冷峻,对着众人微微颔首,示意大家坐下。他则很自然地走到会议桌旁,在茉莉身边空着的位置上坐了下来——那是以前他坐的主位,如今茉莉坐在那里。
他没有说话,只是拿起桌上的一份会议材料,静静地翻阅着。
会议室内原本还算轻松的气氛,瞬间变得凝重起来。正在汇报的科长声音都不自觉地低了几分,带着一丝紧张。
茉莉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继续主持会议。但身边坐着这么一尊“大佛”,那强大的存在感和无形的威压,让她如坐针毡,后背甚至沁出了一层细汗。
当讨论到清淤劳力的组织问题时,赵振国忽然放下材料,开口了,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依靠群众是对的,但不能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要根据各村受益面积和劳力情况,合理分配任务,建立奖惩机制。具体方案,苏局长要再细化一下。”
他的意见一针见血,直接指出了草案中的不足。
“是,赵局长,我们马上修改。”茉莉连忙应道,心里却有些懊恼,自己怎么没想到这一层?
接下来的会议,赵振国虽然没有再频繁发言,但他偶尔提出的问题或者建议,都精准地切中要害,让在座的各位干部,包括茉莉在内,都感到了一种巨大的压力和能力上的差距。
会议结束后,赵振国站起身,对茉莉说了一句:“苏局长,来我办公室一下。”便率先离开了。
茉莉心里七上八下地跟了过去。
走进他那间熟悉的办公室,赵振国示意她坐下,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一份他批阅过的文件,递给她:“这份关于水费征收情况的分析报告,数据不够扎实,几个关键村的矛盾根源分析得也不够透彻。拿回去,重新弄。”
茉莉接过文件,看到他密密麻麻的批注,脸上有些发烫。这份报告她自认为已经写得很认真了,没想到在他眼里还是漏洞百出。
“还有,”赵振国看着她,眼神锐利,“你现在是一局之长,考虑问题要更全面,站位要更高。不能只埋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要多学习,多思考。”
他的语气是纯粹的工作指导,严厉,不留情面。
“是,局长,我记住了。”茉莉低下头,虚心接受批评。她知道,他是为她好,希望她尽快成长起来,能够独当一面。
看着她认真受教的样子,赵振国冷硬的脸色似乎缓和了些许,他顿了顿,语气似乎不经意地放低了些:“晚上……炖了排骨。”
说完,他不再看她,拿起另一份文件看了起来。
茉莉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脸颊微微泛红。这……这是批评之后的……安慰?还是单纯的……投喂?
“我……我知道了。”她小声应道,拿着那份需要返工的报告,心情复杂地退出了办公室。
走在回去的路上,茉莉看着手里那份被批注得密密麻麻的报告,心里又是压力山大,又有一丝难以言喻的甜。他对她的要求,比任何人都严格;可他对她的关心,却也藏在最细微的地方。
这种既被他高标准严要求地“锤炼”,又被他不动声色地“投喂”的日子,成了茉莉新官上任后,最独特的体验。这无疑是“甜蜜的烦恼”,但她也清楚地知道,正是这种锤炼,才能让她更快地褪去青涩,真正配得上“苏局长”这个称呼,也才能……更好地与他并肩站在一起。
她握紧了手里的文件,眼神变得坚定。路还长,但她不怕。因为那个最严格的导师和最温暖的港湾,都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