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后,高福果然带着人准时抵达十三爷府。
说起来,青禾自正月里便住进了澄心院,不长不短,也将近四个月,积累下的东西也不少,其中大半是福晋兆佳氏怜她孤身在外,陆陆续续赏赐或赠予的衣物、料子、药材和一些小巧摆设。
高福带来四个年富力强的太监,前后搬了两趟,才将箱笼行李悉数装车完毕。
待行李搬运妥当,青禾便去正房向十三爷和福晋辞行。兆佳氏拉着她的手,眼圈微红:“一处住得熟了,成日里说说笑笑的,你这一走,我心里倒空落落的。”
胤祥在一旁见了,笑着打趣福晋:“瞧你这话说的,又不是天涯海角。西直门到咱这儿,快马加鞭都不用两鞭子,近得很!你若真想她,爷派人日日去接她过来陪你说话可好?”
兆佳氏被他说得不好意思,破涕为笑,轻轻捶了他一下。
青禾心中也满是不舍与感激,又仔细叮嘱了胤祥务必按时服用“壮骨解毒丸”,坚持康复训练,切勿操之过急。
末了,她犹豫片刻,还是问起了张保的消息。
前几日十三爷已告诉她,西北传来消息说张保一切安好,未曾受伤,只是尚未立下足以晋升的军功。
青禾悬着的心放下大半,又试探着问能否托人捎带些东西过去,十三爷当时答应帮忙问问渠道。
今日临别,她不免又提起此事。
胤祥拍了拍胸脯,爽快道:“放心,爷记着呢!一旦有了准信,立刻派人告诉你,保管让你的一百八十个心都安安稳稳放回肚子里!”
一番家长里短的告别后,已近中午,青禾终于登上了前往新家的马车。
路程虽然没有胤祥所言一脚油门就到那么夸张,但就算是拉着行李,也不过是两刻多钟的功夫,便已抵达。
马车径直驶入大门,在影壁前停下。
青禾一下车便看见第一进院落的倒座房前,黑压压站满了人。
男女老少,高矮胖瘦,约莫二三十人,见她下车,在为首几人的带领下,齐刷刷地躬身行礼,动作整齐划一,竟无一丝杂音。
青禾心中默数,不多不少,正好二十八人。
她定了定神,走上前去。
高福在一旁介绍:“姑娘,这便是王爷为您安排的人手。”又转向众人:“这位便是青禾姑娘,往后就是尔等的主子。需得尽心竭力,谨慎伺候,若有半分怠慢,王府的规矩尔等是知道的。”
众人齐声应道:“是!谨遵高公公训示,给姑娘请安!”声音沉稳,不见谄媚,亦无慌乱。
见青禾若有所思地看着众人,高福赶忙介绍起来:“外院管事及男仆一共八人,管事是赵木根,原雍亲王府田庄上的小管事,他忠厚可靠又熟悉田庄事务,负责门房、采买、车马等一应外务,兼管与怀柔庄子的联络。”
“钱贵曾是王府护卫,因伤退下,但身手依旧利落。担任门房头儿,负责门户安全、夜间巡更。”
“孙福、李禄是太监,高福亲自从王府拨过来的,机灵勤快,腿脚麻利,负责跑腿传话、跟随出门等事,算是高福安排的自己人”
“周大、吴二、郑三、王四皆是二十到三十岁之间的健仆,原是王府或旗下佐领处的闲散壮丁,身家清白,主要负责粗重活计、搬运、看守庭院等。”
“内院管事及仆妇共十二人:冯嫲嫲今年五十多岁,原是宫里放出来的老宫女,曾在某太妃宫中担任过管事嫲嫲,规矩礼仪一丝不苟却并不是十分刻薄,被胤禛特意请来担任内院总管,统管所有仆妇、丫鬟,教导规矩,震慑下人。她的经验丰富,对胤禛忠心不二。”
“宋妈妈掌管小厨房,她四十来岁,丈夫是雍亲王府的厨子,自己也做得一手好菜,尤其擅长家常小炒和药膳调理。”
“萍嫂子、蕙嫂子皆是干净利落的妇人,是宋妈妈的副手,负责帮厨和厨房杂事。”
“另外还有两个浆洗婆子专门负责浆洗衣物、被褥,四个粗使丫鬟和两个粗使婆子负责全院洒扫、挑水、烧火等粗重杂活,王爷点名都要是老实本分、力气足的。”
“姑娘近身伺候的有八人:春桃、夏荷是这批人里容貌最出挑的,识得几个字,可以帮姑娘照看书房。她们原是被抄家官员的家生女,没入官中,因性情温顺、心思细腻被挑选出来。”
“秋菊、冬梅略小一两岁,但同样伶俐,作为二等丫鬟,协助春桃夏荷伺候起居。”
“小喜、小乐是两个才十二三岁的小丫头,可以先跟着学规矩和打杂,她们性子活泼,想必也能给姑娘解解闷。”
“另外两个小丫鬟较闷一些,年纪也还小,可以安排在正房做些传递、守夜之类的轻省活计。”
青禾仔细听完,心中不由再次感叹胤禛用人之老辣。
这二十八人,从经验丰富、能镇住场面的内外管事(赵木根、冯嫲嫲),到专业技术人才(宋妈妈),再到机灵得力的中层(孙福、李禄、春桃、夏荷),以及老实肯干的基层劳力,结构合理,层次分明。
更重要的是,这些人的背景都被梳理过,要么是王府旧人知根知底,要么是身世清白无处可去,忠诚度和可靠性都极高。
他不仅给了她一座宅子,更是给了她一整套能够自行运转的班底。
这份一条龙服务可谓是做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