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则关于“可疑设备”的紧急通知,像最后一块巨石,轰然压在林薇心头。她几乎能肯定,这就是埃利奥特对她发出的、最后的、也是最明确的警告。她手中的U盘,从可能的希望变成了催命符。
销毁它?在这布满监控和安防的园区里,如何能做到不留痕迹?上交?那等于承认自己与“外部势力”有染,后果同样不堪设想。藏匿?在安几乎寸步不离的监视和即将到来的、可能包括物品检查的心理评估面前,风险巨大。
她感觉自己被逼到了真正的墙角,四面楚歌。
第二天上午八点五十分,安准时出现在林薇的房间门口,她的脸上依旧是那副无懈可击的职业微笑。“林小姐,准备好了吗?心理评估中心在行政楼三层,我们该出发了。”
林薇最后看了一眼镜子中的自己,脸色苍白,眼下带着明显的青黑,但眼神深处,却有一簇不肯熄灭的火苗。她将那个微型U盘,用一小块胶布,粘在了房间窗帘滑轨内侧一个极其隐蔽的凹槽里——这是她能想到的、暂时最安全的地方。
“走吧。”她深吸一口气,对安说道。
心理评估中心的装修风格与园区其他地方截然不同,采用了大量温暖的米色、原木色和柔和的灯光,试图营造一种安全、放松的氛围。但林薇只觉得这种刻意的温馨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冰冷。
接待她们的不是普通的医生,而是一位看起来四十多岁、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温和儒雅的男性专家,安称呼他为“陈博士”。
“林薇同学,请不用紧张。”陈博士的声音低沉悦耳,带着一种让人信服的亲和力,“这只是一次常规的、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我、释放潜能的交流。我们今天的谈话内容将会严格保密。”
林薇在舒适的沙发上坐下,安则安静地坐在角落的等候区,看似在浏览平板,但林薇知道,她绝不会错过任何细节。
评估开始了。最初是一些看似常规的问题,关于她的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兴趣爱好。林薇谨慎地回答,尽量给出最普通、最不会引起联想的答案。她将自己描绘成一个来自温馨家庭、热爱艺术、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的普通女孩。
陈博士耐心地听着,不时点头,在电子记录板上做着笔记。
然而,随着谈话的深入,问题开始变得具有引导性。
“林薇,我注意到你在描述过往时,似乎刻意避免提及任何……负面的情绪,比如悲伤、愤怒,或者深刻的恐惧。这在你的年龄段,其实是比较罕见的。”陈博士推了推眼镜,目光温和却带着洞察力,“能谈谈原因吗?是习惯性地自我消化,还是觉得这些情绪不应该被表达?”
林薇的心微微一紧。“我觉得生活总体是美好的,我更愿意记住开心的事情。”
“美好的记忆确实珍贵。”陈博士表示赞同,随即话锋一转,“但有时候,正是那些我们试图回避或压抑的负面情绪,塑造了我们性格中最独特、最有力量的部分。比如,你的作品《星骸》中就蕴含着一种非常强烈的、对‘失去’的焦虑和对‘守护’的执念。这种情感的源头,你探索过吗?”
核心问题,终于以更专业、更难以回避的方式,被提了出来。
林薇放在膝盖上的手微微蜷缩。她知道,不能再用“普世关怀”来搪塞了。
她沉默了片刻,像是在认真思考,然后抬起眼,眼中适时地泛起一丝真实的、因压力而产生的脆弱水光。
“博士,”她的声音略微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也许……我是害怕的吧。”
陈博士没有催促,只是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
“我害怕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她继续说道,目光有些游离,像是在回忆,“害怕跟不上大学的节奏,害怕让父母失望,害怕……害怕自己不够好,抓不住那些看似很近,却又很遥远的光芒。”她巧妙地将对顾夜白的担忧,模糊化、普遍化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和自身能力的怀疑。
这是她苦思冥想后的策略——承认一部分浅层的、符合她年龄和身份的“恐惧”,交出一些无关痛痒的“情绪”,来保护最核心的秘密。就像壁虎断尾求生。
陈博士认真地记录着,然后问道:“这种对‘抓不住光芒’的恐惧,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具体的投射对象吗?比如,某个人,或者某段关系,让你产生了这种强烈的不安感?”
他还是在试图将话题引向顾夜白。
林薇的心脏在胸腔里沉重地跳动着。她摇了摇头,语气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迷茫和倔强:“没有具体的人。可能……只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太高了。我不想辜负任何人的期望,尤其是……我自己的。”
她将问题最终归结于内在的自我驱动,再次绕开了顾夜白这个雷区。
接下来的评估,包括一些专业的心理量表测试,林薇都小心翼翼地作答,既不过分阳光显得虚假,也不流露出任何可能被解读为“深刻创伤”或“偏执依赖”的倾向。她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有些焦虑、追求完美、但心理基本健康的普通大学生。
一个多小时的评估终于结束。林薇感觉像是打了一场耗尽心力的仗,精神上的疲惫远比身体上的更甚。
陈博士合上记录板,脸上依旧是温和的笑容:“谢谢你的配合,林薇。你的自我觉察能力很强,这是很好的品质。后续如果有任何需要交流的,随时可以预约。”
安这时才走过来,对陈博士点头致意,然后对林薇说:“辛苦了,林小姐。我们回去吧。”
走出评估中心,林薇微微松了口气,但心中的巨石并未落下。她不知道自己的表演是否骗过了专家,也不知道那份评估报告最终会呈现出怎样的她。
回到207房间门口,安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从随身的文件袋里,取出了一个比手掌略小的、造型极简的白色电子设备,递给她。
“这是里斯本先生吩咐转交给您的。”安解释道,“‘灵感记录器’。它采用物理存储,不连接任何网络,绝对安全。当您有任何突如其来的创作灵感、或者任何不希望被遗忘的梦境、思绪片段时,可以随时用语音或文字记录在里面。里斯本先生认为,帮助您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真实瞬间’,对您的创作至关重要。”
林薇看着那个纯白的、光滑得没有一丝缝隙的设备,心中警铃大作。
物理存储?绝对安全?捕捉真实瞬间?
这根本不是帮助,这是埃利奥特·里斯本为她打造的一个专属的、便携的、看似安全的思维牢笼!他诱导她,鼓励她,甚至提供工具,让她主动记录下那些她不愿对人言说的、最私密的情感和念头!
她接过那个冰冷的设备,感觉它比之前的U盘还要沉重千百倍。
关上门,房间内只剩下林薇和那个纯白的“灵感记录器”。她将它放在桌上,仿佛那是一个随时会睁开的眼睛。
使用它,等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主动敞开给埃利奥特。
不使用它,则明确表示不配合,可能招致他更直接、更不可预测的手段。
就在这时,记录器光滑的屏幕上,突然毫无征兆地自动亮起,显示出一行优雅的手写字体,显然是埃利奥特预设好的信息:
「思维的珍宝,值得被妥善收藏。期待你的‘真实’。—— E.L.」
林薇盯着那行字,一股寒意席卷全身。他连她可能会有的犹豫和抗拒都算计到了,用这种方式,再次施加压力。
而她粘在窗帘滑轨里的那个U盘,此刻更像一个沉默的讽刺。外部的线索被切断,内心的堡垒被要求主动拆除。在这场与埃利奥特·里斯本的无声战争中,她下一步,究竟该如何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