斥候带来的紧急军情,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军营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原本因装备更新、训练有成而逐渐高涨的士气,在得知五千黄巾先锋即将压境的现实面前,也不可避免地蒙上了一层阴影。空气中弥漫着紧张与不安,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中军大帐之上。
帐内,灯火通明。刘备、张珩、关羽、张飞四人围在地图前(那是一张较为粗略的幽州及涿郡周边地形图),气氛凝重。那斥候军官已被扶下去救治休息,但他嘶哑的回报声,犹在耳边回荡。
刘备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涿县的位置重重一点,率先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带着惯有的沉稳,却也难掩忧虑:“邓茂五千先锋,来势汹汹,距我已不足二百里,朝夕可至。我军新立,虽士气可用,甲械初备,然毕竟只有三百余人,未经战阵。以三百对五千,敌众我寡,悬殊甚大。依备之见,是否当依托涿县城池之利,深沟高垒,固守待援?或可向州郡再请援兵,届时里应外合,或可破敌。”
这是最稳妥,也最符合常规的思路。依托城墙,可以极大削弱黄巾军的人数优势,争取时间。
“大哥!” 张飞一听要守城,立刻急了,环眼圆睁,洪声道:“守城?那多憋屈!俺们练了这么久的兵,造了这么好的盔甲刀枪,难道就缩在城里当乌龟?依俺看,就该主动出击,迎头痛击!让那群土鸡瓦狗见识见识俺们兄弟的厉害!” 他挥舞着拳头,战意沸腾,但对具体战术却无甚想法。
关羽抚髯不语,丹凤眼微眯,凝视着地图,似在权衡利弊。他虽勇武,却非一味莽撞之徒。
这时,张珩(主角,三弟)上前一步,他的目光锐利,在地图上敌军来袭的方向与涿县周边的地形之间快速移动,脑海中霸王传承的战争记忆与后世对黄巾军特点的了解飞速融合。他清楚,黄巾军虽人多势众,但多为裹挟的流民,缺乏正规训练,装备低劣,纪律涣散,打顺风仗时气势如虹,一旦受挫,极易溃散。而邓茂分兵冒进,更是兵家大忌!
“大哥,二哥,四弟,” 张珩开口,声音清晰而冷静,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固守待援,看似稳妥,实则隐患极大。”
他首先分析了守城的弊端:“其一,我军新立,民心未附,久守之下,城内人心惶惶,恐生内变。其二,黄巾贼野战或不行,但人数众多,若将其主力吸引至城下,长期围困,我军粮草能支撑几时?届时外无必救之援,内无足守之粮,危矣!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目光扫过三人,语气加重,“若龟缩不出,坐视贼军在我涿郡境内烧杀抢掠,我等‘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之誓,岂非成了空谈?初战便示弱于敌,日后军威何在?如何招揽更多豪杰志士?”
这番话,尤其是最后一点,直指核心,让刘备身躯微微一震,陷入了沉思。张飞更是连连点头:“三哥说得对!不能当缩头乌龟!”
张珩不等他人插话,继续阐述自己的方案,手指点向地图上涿县以南的一处区域:“反之,若主动迎击,则有三大优势!”
“第一,出其不意!邓茂骄狂,必以为我军兵少,只会固守或望风而逃。我军主动出击,可打其一个措手不及,挫其锐气!”
“第二,地利在我!”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划动,“由南至涿县,官道需经过一段名为‘落雁坡’的狭隘之地,两侧山丘起伏,林木丛生,利于设伏,可极大限制敌军兵力展开!我军人数虽少,却可借助地利,发挥以寡击众之效!”
“第三,扬威立信!初战若能胜,哪怕是小胜,亦可极大鼓舞我军士气,震慑周边宵小,更能向涿郡百姓乃至幽州官民表明,我刘备军,是真正敢战、能战之师!这对于我等日后发展,至关重要!”
他最后总结道:“因此,珩以为,与其被动守城,坐失良机,不如主动出击,精选战场,于落雁坡一带设伏!以我军之精锐,借地利之便,攻其不备,必可一举击溃其先锋,大涨我军声威!”
这一番分析,条理清晰,利弊分明,既考虑了军事,也兼顾了政治影响,展现出了超越寻常武将的战略眼光。帐内一时寂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
关羽抚髯的手终于放下,丹凤眼中精光闪烁,沉声道:“三弟所言,深合兵法!避其锋芒,击其惰归,以地利补兵力之不足。此策可行!” 他向来惜字如金,能如此明确表态,足见对张珩方案的认可。
张飞更是兴奋地一拍大腿:“妙啊!三哥!就这么干!在落雁坡埋伏,等那邓茂过来,俺老张第一个冲出去,捅他个透心凉!”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刘备身上,等待他最终的决断。
刘备看着地图,又看了看目光坚定、成竹在胸的三弟张珩,再看向表示赞同的二弟关羽和战意高昂的四弟张飞,他眼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散去。一股决断之气从他身上升起,他猛地一拍案几,斩钉截铁地道:
“好!就依三弟之策!”
“我军新立,正当以此雷霆一击,昭示天下!便在那落雁坡,会一会这黄巾先锋邓茂!”
战略已定,方向明确。一场以寡敌众、关乎生死与未来的初战,即将在这小小的军帐中决定的方略下,拉开序幕。而张珩,凭借其卓越的战略眼光与清晰的分析,再次巩固了他在这个新兴集团核心决策圈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