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进行到第四天,林微光快被无声的低压憋疯。陆辰逸的冷漠像一张透明保鲜膜,裹得严丝合缝,连呼吸都带着塑料味。沈欣欣看不下去了,变着花样投喂火锅、奶茶、章鱼小丸子,结果食物全进了胃,情绪还悬在嗓子眼,咽不下也吐不出。
再这么蔫下去,得先垮脸再垮身。于是“自救方案”出炉——把日程排成春运火车表:白天画室连轴转,晚上兼职到宿舍门禁前一分钟,让腿代替脑子上工。手指画得抽筋,眼皮打架打到笔都拿不稳,就图个倒头能睡,省得夜里胡思乱想。
说得好听叫“沉浸式工作”,其实就是强行关机。得学会在零互动、零指令、零关怀的真空里,安静扮演“工具人女友”——名字挂在公告栏,真人像影子,最好别出现。
另一边,陆辰逸也没好到哪去。远离计划越执行,心里越像猫抓。他以为物理距离能清零缓存,结果音乐厅里那双受惊的眼睛总在屏保里闪;报告书翻十页,自动弹窗的却是“美术系”三个关键字;夜深人静,那张雨夜素描会被无意识抽出,一看就是半小时,连台灯都替他尴尬。
理性敲锣打鼓:冷却=系统回稳,没毛病。 感性掀桌:关注值爆表,算个屁最优解!
这天下午,他窝在公寓看投资计划书,手机“叮”一声——
【微光】:陆同学,西美史小组报告的最终提纲和我的部分已发邮箱,有空请过目,有问题再沟通。
称呼退回“陆同学”,语气客气得像给导师交作业。陆辰逸盯着屏幕,手指悬半天落不下去。回“收到”?太冰。回“谢谢”?又假。挑几个学术刺?可连附件都没点开。
十分钟里,输入栏里生生堆出一篇小作文,又被删得只剩俩字——
【L】:收到。
点击发送,机械回复飞出去,带着一种“本人已死有事烧纸”的冷感。信息一出去,懊恼就爬上来:这压根不是想表达的意思,可到底想表达什么?鬼知道。
图书馆这头,林微光看着孤零零的“收到”,嘴角扯出自嘲的弧度:很好,界限清晰,位置明确,老板与打工妹,别多想。合上书,开始认真执行“回避手册”——他常去三楼,她就蹲四楼;他中午十二点食堂报到,她就拖到一点半;连打水都选他不在的时段,错峰到像排高铁时刻表。
几次“偶遇”失败,陆辰逸再迟钝也明白:她在躲。不是撒娇,不是欲擒故纵,是结结实实的“你别过来”。这认知像一根倒刺,扎进 pride 里,拔不出来,越动越疼。于是他也配合——她上四楼,他就绝不去三楼;她一点半吃饭,他就十二点四十五准时空盘。两条平行线,硬是没再交叉。
沉默的墙越砌越高,砖缝里却全是窥视孔——她偷瞄他远去的背影,他捕捉她转角消失的裙角,信息量为零,电量却天天红。
直到某天傍晚,剧情突然拐弯。
林光从校外咖啡馆兼职下班,怀里抱着厚厚一摞画册,抄近路穿过小树林。树叶刚被雨水洗过,地面湿滑,鞋底踩上去吱呀作响。前方忽然传来女声,尖锐又急促——
“陆辰逸!你和她根本就不是真的!骗别人可以,骗我?门都没有!”
树影晃动,白薇薇站在路灯下,眼眶发红,手指死死攥着包带,情绪快炸。旁边还站着个稚嫩男生,像是被拉来壮胆的学弟,此刻大气不敢出。
主角背对林微光,白衬衫被灯照得晃眼,声音不高,却自带零下气压:“说完了?说完让开。”
“我就不让!”白薇薇声音更高,“林微光哪点配得上你?家世?成绩?还是那张清汤挂面的脸?你们演戏给谁看——”
话未落,陆辰逸已抬脚,擦肩而过时丢下一句:“配不配,轮不到你来打分。”语气冷得能结冰碴,警告意味十足,白薇薇瞬间噤声,脸色煞白。
躲在树后的林微光心脏狂敲,不是心动,是心慌。那句“根本不是真的”像毒箭,正中靶心——原来合约漏洞这么明显,外人一眼看穿。更慌的是,自己居然迫切想知道他会怎么回应,甚至期待他否认。
结果人家没否认,也没承认,只用一句“轮不到你”把对方噎死。高是高级,却等于默认“真假随你们说,老子不解释”。
林微光抱紧画册,脚底抹油,从另一条小路仓皇逃走。夜风吹得耳朵生疼,脑子里乱成麻:那条好不容易划清的界限,被白薇薇一嗓子捅出裂缝,躲也躲不住,看也看不透。
而更狗血的是——学期末派对倒计时已经亮起红灯,想继续装路人?怕是舞台不让。
沉默的墙裂了缝,砖块摇摇欲坠。
下一步,是补墙,还是推墙?
答案悬在半空,像没关紧的消防栓,随时可能井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