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惹事,但事来找他。
刘丽的嘀咕声没停,反而因为没人接话而有些变本加厉的趋势。
就在这时,一个细弱、带着点怯生生味道的声音响起了,是孙梅。
她低着头,声音不大却足够让附近的人听清,话语里带着一种怯懦:“刘丽同志…你…你别这么说…虽然是不太好吃,但大家都是这么吃的呀。你看…连…连温知青他们…不也都吃得好好的吗?我们…我们得克服一下困难…”
刘丽果然顺着她的话,朝温云清看去。
看到那个长相精致漂亮的少年正安安静静地吃饭,动作甚至称得上优雅,丝毫没有对食物的嫌弃。
她虽然脾气娇纵,但也不是完全没脑子,昨天村口的教训和支书的警告她还记得,知道这个少年在村里似乎很受重视,不是自己能随便招惹的对象。
于是,她悻悻然地闭了嘴,虽然脸上还是不高兴,但总算不再嘀嘀咕咕了。
看到她安静下来,食堂里所有人都暗暗松了口气。
大清早吃个饭,旁边有个人一直嫌弃抱怨,实在是影响胃口。
甚至有几个不明就里的知青,还向孙梅投去了感激的目光,觉得是她的劝解起了作用。
只有吴倩奇怪的看了眼孙梅,她觉得孙梅那话不好,很容易让少年成为刘知青记恨的对象。
她偷偷的看了眼少年,然后快速低下眼,好耀眼,可太耀眼了,不能靠近。
正在吃饭的温云清动作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微微抬起眼皮,瞥了一眼依旧低着头、一副柔弱样的孙梅,意味深长:这位女同志,果然不对劲啊。这话里话外的,分明是把自己竖成个靶子。
他没注意到身旁的秦岳也似乎无意地朝孙梅那个方向扫了一眼,眼神深邃,带着一种若有所思的审视,但很快又收回了目光,继续吃自己的饭。
早餐风波总算有惊无险地过去。
饭后还有点时间,点长王卫东把新老知青都召集到院子里,让大家正式做个自我介绍,互相认识一下。
通过自我介绍,温云清弄清楚了这批新知青的来历:
秦岳(伪装身份):来自京市。
李文:来自津门,看起来沉默寡言。
刘丽:来自沪市,果然是大城市来的,眉宇间带着骄矜。
另外两个新女知青,一个叫孙萍,来自辽沈;一个叫周晓娟,来自东青岛。
加上之前的孙梅、吴倩、王红,知青点的人员构成越发多元了。
认识完毕,也就到了上工的时间。
初春的东北,黑土地尚未完全化冻,但农事已经逐渐忙碌起来。
村民过来分配了今天的任务:“男知青大部分跟社员一起去刨粪堆,把冻了一冬天的农家肥刨开捣碎,准备往后往地里送!”
“剩下几个手脚麻利的,跟着老把式去检修农具,犁杖、耙子什么的都得拾掇好了,眼看就要用!”
“女知青们去选种!库房里那些玉米、大豆种子都得挑一遍,把瘪的、坏的、有虫眼的都挑出来!这可是关系到秋天收成的大事,都仔细点!”
“另外,再派两个人去帮着清理去年地里留下的秸秆和杂草,能烧的烧了做钾肥,不能烧的堆沤肥!”
任务分配下来,大家便各自拿着工具,跟着负责的社员们散去,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
选种的活计,对于刘丽这种在大城市娇生惯养长大的姑娘来说,简直是前所未有的折磨。
坐在冰冷的库房里,对着堆积如山的玉米棒子或豆种,一颗颗地仔细挑选,剔除劣质品。
动作单调重复,枯燥至极,时间一长,眼睛酸涩,腰背僵硬,手指也冻得发麻。
她干了没一会儿,就感觉浑身不得劲,累得慌。于是便开始四处张望,开起了小差。
看看窗外,瞅瞅别人,就是不想好好干活。
同样是新来的孙萍和周晓娟虽然也觉得这活辛苦乏味,但她们可没刘丽那么大的胆子,敢在负责监督的社员眼皮子底下明目张胆地偷懒,只能埋着头,咬牙坚持着。
果然,刘丽的行为很快就被一位眼神犀利的老社员发现了。
老社员可不会客气,直接点名批评:“那位新来的女同志!认真点!种子是庄稼的根,马虎不得!再东张西望,今天工分就别想要了!”
刘丽被当众训斥,脸上挂不住,又羞又恼,却也不敢顶撞,只能憋着一肚子气,重新拿起种子,但动作磨磨蹭蹭,效率极低。
这一整天的农活干下来,对于所有新知青而言,无疑是给了他们一个沉重的“下马威”。
即便是相对轻松的选种和清理秸秆,也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农业劳动的艰辛。
城里的孩子哪里经历过这个。
晚上收工回到知青点时,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连话都不想多说。
就连老知青们,经过一天的劳作,也显得神色倦怠。
就在这一片低气压中,温云清告别了那群一起捡柴火、挖野菜的孩子们,脚步轻快地回到了知青点。
他脸上带着运动后的红润,眼神清亮,虽然也沾了些尘土,但整体精神状态看起来比累瘫了的众人好上太多。
这副样子,正好落在了又累又饿、浑身酸痛、心情极度烦躁的刘丽眼里。
积累了一天的委屈、疲惫和不满瞬间找到了宣泄口,她猛地站起来,不管不顾地指着温云清,声音尖利地开始了输出:“温云清!你站住!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大家都要累死累活地在地里刨食、在库房里磨手指头,你却可以整天跟着一群小孩子漫山遍野地瞎跑?干的都是最轻省的活儿!”
“你这分明就是偷奸耍滑!搞特殊化!是不是看支书队长喜欢你,就给你开了后门?让你干这种哄孩子的轻松事儿?”
“我要去公社上报!反映你这种逃避劳动、享受特权的不良作风!别以为长得好看点就能糊弄过去!这是严重的觉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