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没那么简单。”陈默的眼神锐利如刀,“查这家诊所!查这种药物的流通渠道!还有,重点查这些受害者,是通过谁、或者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这家诊所和这种药物的!”
调查矛头直指这家名为“心晴港湾”的私人心理康复中心。调查发现,这家机构背景神秘,收费极高,采用会员介绍制,客户信息保密级别极高。
而更深入的调查发现,一个名叫“徐振华”的男人,隐隐出现在多名受害者的社会关系网络中。徐振华,四十三岁,是一名成功的商业顾问,同时也是第七中学200x届的毕业生!与张强、李强等人是同学!
但他不在任何一份“复仇名单”上!在之前的排查中,他表现正常,声称与大多数同学早已失去联系。
警方秘密调取了徐振华的资料和近期的行踪。发现他竟然是“心晴港湾”的创始投资人之一!并且,有间接证据显示,他曾向包括张强在内的几名受害者“推荐”过这家机构。
徐振华……一个游离在名单之外,却似乎与所有受害者有着某种隐秘联系的同学。
陈默看着徐振华的照片,一个衣着光鲜、面带和煦微笑的成功人士形象。
难道他才是真正的“第七个”?
他不是受害者。那他是什么?引导者?观察者?还是……另一种形式的共犯?
“立即传唤徐振华!”李兵下达命令。
然而,当警方赶到徐振华的豪宅时,早已人去楼空。佣人说他两天前就去国外度假了,归期未定。查询出入境记录,确实显示徐振华在第七中学抓捕行动后的第二天,便搭乘国际航班离境,目的地是一个与国内没有引渡条约的国家。
在他的书房里,警方发现了一个被焚毁的硬盘残骸,以及一个隐藏的保险柜,里面是大量的现金和一些加密的存储设备。技术部门正在尝试恢复数据。
徐振华的潜逃,几乎坐实了他的嫌疑。
但他扮演的角色到底是什么?他通过心理诊所和药物接触这些内心饱受煎熬的“罪人”,是为了什么?观察他们的痛苦?筛选目标?还是……用另一种方式,进行着更漫长、更隐秘的“审判”?
“第七个,是开始……”
陈默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如果徐振华是“第七个”,那么“开始”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这种隐藏在心理咨询下的、精神层面的折磨和操控,才是他们复仇的真正开始?而肉体消灭,只是最后一步?
或许,赵刚和他的“执行者”们,负责的是最终的暴力清算。而徐振华,则负责前期更“文明”、也更残酷的精神摧残。他们分工合作,从精神和肉体上,彻底摧毁名单上的人。
这是一个更加庞大、更加精密、也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复仇计划。
主要的行凶者落网,但最核心的策划者之一赵刚在逃,而这个新浮出水面的、隐藏在光明中的“共犯”徐振华也成功脱身。
案件似乎告一段落,媒体开始报道“完美共犯”团伙被摧毁的消息,市民的恐慌逐渐平息。
但陈默知道,这远未结束。还有拼图散落在黑暗中。徐振华在国外会做什么?赵刚是否还会卷土重来?那种进口抗抑郁药物,是否还在影响着其他人?
他走到窗边,城市华灯初上,一片安宁景象。然而在那光影照不到的角落,仇恨的种子或许早已埋下,只待合适的土壤,便会再次萌发出致命的毒芽。
共犯的阴影,并未完全散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继续潜伏在这座城市的脉搏之下。
陈默拿起那份关于徐振华和“心晴港湾”的初步报告,目光沉静而坚定。
他们的工作,还远未到结束的时候。
结案报告厚重得像一块砖。媒体连篇累牍地报道着“神探陈默智破完美共犯案”、“扭曲的复仇者联盟终覆灭”,市民们茶余饭后热烈讨论着案情的离奇与人性的复杂,恐慌的情绪如同退潮般消散。局里开了表彰会,李兵队长脸上的“川”字纹难得地舒展了几分,就连他那个积满茶垢的大搪瓷缸子,似乎也被后勤大妈好心刷洗过,露出了些许本色。
陈默立了功,受了奖,但他脸上看不出丝毫喜悦。他依旧穿着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衬衫,微微佝偻着背,坐在自己角落的位置上,像一道沉默的影子。
结案了。是的,法律程序上,吴涛、郑伟、孙浩对他们的罪行供认不讳,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惩。主要的行凶者均已落网,案件可以宣告侦破。
但陈默的案头,还摊着几份未能归入正式卷宗的文件。
一份是技术科对徐振华保险柜里那些加密存储设备的初步分析报告。数据损毁严重,恢复工作进展缓慢,但已提取的碎片信息显示,里面除了与“心晴港湾”相关的财务记录、部分客户(包括几名死者)的加密评估档案外,还有一些无法追溯来源的、关于心理学、群体操控、甚至……完美犯罪理论的文献资料。徐振华的兴趣,远不止于商业投资。
另一份是虞倩那边送来的补充尸检说明。在更精密的仪器检测下,她在几名死者(尤其是张强和王磊)的体内,发现了极其微量的、某种未被列入常规毒物筛查的化学物质残留。这种物质本身不致命,但长期、低剂量摄入,会显着加剧焦虑、抑郁情绪,并可能导致认知判断力下降。
“心晴港湾”……昂贵的药物……微量的特殊化学物质……陈默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徐振华,他不仅仅是在“推荐”诊所,他是在系统地、隐蔽地,用科学的手段,放大那些人心中的恶魔,将他们推向崩溃的边缘,为赵刚的最终“审判”铺平道路,或者说,筛选出“合格”的处决对象。
这是比直接的暴力更令人齿冷的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