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彬案?”陈默立刻问道。
“不,是新案子。但……感觉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队长顿了顿,“电话里不方便,你过来再说。”
陈默放下手机,看着白板上鼎峰集团核心层那几个模糊的名字,一种熟悉的、被线索牵引的感觉再次浮现。余烬,或许并未完全熄灭。
市局刑侦支队,队长办公室。
队长递给陈默一份薄薄的卷宗。“今天下午接到的报案,城东‘蓝湾’公寓,一个独居男性死者。初步勘查,意外触电身亡。”
陈默翻开卷宗。死者名叫赵明远,男,三十六岁,自由职业者,具体工作内容不详。被发现时倒在自家卫生间的门口,手里拿着一个老旧的电水壶,水壶电线破损,裸露的铜丝接触到旁边的金属水管,导致其触电身亡。现场没有打斗痕迹,门窗完好。发现者是定期来打扫的钟点工。
“看起来是一起普通的家庭意外。”陈默快速浏览着现场照片和初步报告。
“一开始我们也这么认为。”队长点了支烟,深吸一口,“但有几个细节很别扭。第一,这个赵明远,是个电子工程师,有专利,还开过一个小工作室,虽然后来倒闭了。一个懂电的人,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去徒手修理一个明显漏电的水壶?”
陈默的目光停留在死者简历中“电子工程师”那几个字上。
“第二,”队长继续道,“技术队在现场发现,那个电水壶的损坏很‘专业’,不像是自然老化或者普通磕碰导致的破损,更像是被人用特定工具精心处理过,制造出‘意外短路’的假象。而且,水壶内部残留的水质样本检测出微量的、不属于自来水的离子成分,正在进一步分析。”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队长压低了声音,“我们排查赵明远的社会关系时,发现他两年前,曾是鼎峰集团旗下一家智能家居子公司的技术顾问,参与过一个核心项目的开发,但后来因‘理念不合’离开了。时间点,就在鼎峰大厦火灾发生前半年左右。”
鼎峰集团。
这个名字再次出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
陈默合上卷宗,眼神锐利起来:“死亡时间?”
“法医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昨天深夜到今天凌晨之间。钟点工是今天下午两点发现的。”
“现场有被翻动过的痕迹吗?比如电脑、文件之类?”
“没有明显翻动。但他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钟点工确认,赵明远平时电脑从不离身,就放在客厅的桌子上,现在不见了。”
一个前鼎峰集团技术顾问,在鼎峰系列证人案刚刚尘埃落定后,以极其“意外”的方式死亡,并且丢失了可能存有关键资料的电脑。
这绝不仅仅是巧合。
“高彬背后,果然还有东西。”陈默低声说,像是在确认自己之前的预感。
队长重重地吐出一口烟:“我也这么觉得。赵明远的死,太干净了,干净得……有点像高彬的风格,但又有些不同。高彬喜欢仪式感和‘审判’意味,而这个,更像是纯粹的……灭口。”
“灭口?”陈默捕捉到这个词,“灭什么口?赵明远知道什么?是关于他曾经参与的那个智能家居项目,还是关于鼎峰集团的其他秘密?甚至……可能与高彬的‘更高层面秩序’有关?”
线索杂乱,但指向性却异常清晰——鼎峰集团这座冰山,他们之前触及的,可能只是浮在水面上的一角。
“重新启动调查?”陈默看向队长。
队长掐灭烟头,眼神坚定:“嗯。成立专案组,你牵头。对外暂时保密,就以调查赵明远意外死亡案为名。重点查他和鼎峰集团的关联,特别是他离开的原因,以及他丢失的电脑里可能有什么。”
陈默点头。他走到办公室的窗户边,看着楼下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车灯。城市的夜晚,繁华依旧,但在这光鲜的表象之下,黑暗的潜流从未停止涌动。
高彬案结束了,但由他引出的漩涡,似乎才刚刚开始显现其真正的威力。
赵明远的死,是意外,还是另一个“完美犯罪”的开端?
“第一个……”陈默在心中默念。这一次,没有染血的照片,没有冰冷的计数录音,只有一具倒在卫生间门口、手握破损电水壶的尸体。
但危险的气息,同样浓烈。
专案组再次悄然运转起来,核心成员依旧是原班人马,但气氛比之前更加凝重。高彬案的“胜利”带来的松懈感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面对更深、更未知黑暗的警惕。
虞倩的首要任务是追查赵明远丢失的笔记本电脑。她调取了“蓝湾”公寓及周边所有可能的监控录像。然而,凶手显然对此早有准备。公寓楼道的监控在案发时间段内恰好“故障”,小区出入口的摄像头也没有拍到任何携带类似电脑包的可疑人员。凶手对监控的死角了如指掌。
“对方很专业,可能提前踩过点,或者对那里的环境非常熟悉。”虞倩汇报时,眉头紧锁。
张辰和林峰负责深入调查赵明远与鼎峰集团的关联。他们走访了赵明远曾经的同事、朋友,以及那家智能家居子公司——“鼎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的前员工。
线索逐渐汇聚。赵明远当年在鼎峰智能参与的核心项目,内部代号“守护神”(Guardian),是一个旨在打造全方位智能安防与家居控制系统的项目。据前同事回忆,赵明远是项目组的技术骨干之一,尤其在数据加密和系统底层架构方面很有建树。
但大约在项目进行到中后期时,赵明远与项目负责人,也就是鼎峰智能的cEo马博远,发生了激烈冲突。
“具体吵什么不清楚,但好像是因为……系统的‘后门’问题。”一个前技术员回忆道,显得有些犹豫,“赵工好像发现系统设计里存在一些非授权的数据采集和潜在的控制漏洞,他坚持要上报和修复,但马总那边态度很强硬,认为这是为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和‘必要的商业考量’。”
冲突之后不久,赵明远就“因个人原因”辞职离开了。而“守护神”项目,在他离开后似乎也进行了方向调整,最终推向市场的版本功能有所缩减,与原设计相去甚远。
“后门……数据采集……控制漏洞……”陈默重复着这些关键词。一个智能家居系统,为什么要设计后门?采集的数据流向哪里?所谓的“控制漏洞”,究竟能控制到什么程度?
这已经超出了普通智能家居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