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系列在北美本就拥有庞大的死忠粉群体,如今续集即将上映的消息一经传出,想看的人简直挤破了头。
尤其是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票房就爆到了9.74亿美元,如此惊人的成绩让所有人都清楚,这个Ip蕴含的潜力究竟有多恐怖。
华纳兄弟自然也不会错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他们不遗余力地帮助J.K.罗琳将《哈利?波特》的影响力向全球范围铺开。
小说在几十个国家同步发行,书店门口随处可见宣传海报,那场面热闹非凡。
华纳兄弟的这波操作目的明确,就是为了给电影票房兜底,确保《哈利?波特》系列能够稳稳地在票房市场上大杀四方。
而对于第二部的投资,华纳兄弟更是毫不含糊,直接砸下了1亿美元。
上映当天,影院里人山人海,来看电影的人大多是看过第一部或者读过小说的年轻人。
2002年那会儿,J.K.罗琳已经完成了4本《哈利?波特》的创作,有这样完整的原着作为坚实基础,这才是这个Ip能够持续火爆的关键所在。
哪像有些作者,写着写着就断更了,把书友坑得苦不堪言。
就说乔治?R?R?马丁,《权力的游戏》第八季都播完了,可《冰与火之歌》系列小说却还没写完。
最后一季剧情崩得那么惨,没有原着的完整支撑,估计就是主要原因之一。
2002年11月15日,《哈利?波特与密室》首日上映,票房成绩直接飙升到2963万美元。
观众们看完电影后也没有失望,这部片子确实拍得相当不错。
虽说原着内容丰富繁多,电影里不得不砍掉了不少情节,但观赏性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随着口碑的不断发酵,大家纷纷忙着给身边的亲友安利这部电影,票房自然也是一路高歌猛进,挡都挡不住。
首周末下来,《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票房狂揽8835万美元,这样的成绩简直堪称封神之作。
不愧是影史顶级的Ip,实力果然摆在那儿。
反观《荒野猎人》,首周末票房才4100万美元,连《哈利?波特与密室》的一半都不到。
不少媒体抓住这个机会调侃卡齐尔:今年这部《荒野猎人》,跟《哈利?波特》比起来,简直不够看。
要知道,卡齐尔前两部片子都成功破了10亿美元票房,大家对他的期待早就被拉到了极高的水平,结果他这次却转头拍了部传记片。
虽说这部传记片也有亮点,但跟《通缉令》《蜘蛛侠》这类商业大片比起来,确实显得有些平庸。
有人觉得电影的艺术性更为重要,而有人则只看重票房成绩。
但卡齐尔心里却很清楚,这部《荒野猎人》就是冲着奥斯卡去的,艺术属性必须得拉满。
只要这部电影不扑街,票房稍微差点根本无所谓。
截止到目前,《荒野猎人》在北美的票房已经达到了1.1557亿美元。
这部片子的制作成本为1.35亿美元,再加上宣发费用,虽说票房还没有完全覆盖成本,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并不能算扑街。
只有那些不明事理的傻子才会觉得《荒野猎人》亏了。
虽说有些报纸对卡齐尔进行吐槽,但大部分影评人却都在夸赞他。
毕竟《荒野猎人》跟他以往的电影风格完全不同,像他这种有票房号召力的导演,愿意跳出主流类型片的舒适圈,去尝试深度题材的电影,本身就足够让人佩服。
传记片虽说改编自真人真事,有时会跟史实存在一些出入,但只要核心的精神内核没有丢失,这就已经足够了。
《哈利?波特与密室》上映一周后,米高梅的《007之择日而亡》也紧接着上映了,首周末票房为4707万美元。
可惜这周的票房冠军依旧是《哈利?波特与密室》,上映十天,它的总票房已经冲到了1.4835亿美元,那势头根本挡不住。
《007之择日而亡》之后,市场上就没什么能打的新片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12月。
格雷影业这边,已经在紧锣密鼓地为卡齐尔的下一部戏(《加勒比海盗》)筹备道具。
卡齐尔和汤姆?克鲁斯带着《荒野猎人》的主创团队,正满世界跑进行海外宣传,而卡齐尔不在的时候,哈罗德?维森德则负责盯着《加勒比海盗》的前期筹备工作。
大家分工明确,有条不紊。
这趟海外宣传之旅持续了快三周,两人几乎天天都在飞机上辗转奔波。
不过,在12月19号之前,他俩肯定得赶回洛杉矶,因为第60届金球奖要公布提名了,这事儿可耽误不得。
毕竟奥斯卡和金球奖,在好莱坞那可都是顶流的荣誉,在冲奥的道路上,少了哪一步都不行。
12月18号,也就是金球奖提名公布的前一天,今年最后一部重磅大片也正式上映了,正是《指环王:双塔奇兵》。
跟《哈利?波特》系列一样,《指环王》第一部大获成功之后,这个系列也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有意思的是,《哈利?波特》和《指环王》这两部电影都是根据小说改编而来的。
这也充分证明,千万别小看小说Ip,搞不好它们就是一棵棵摇钱树。
《指环王:双塔奇兵》首日票房达到了2615万美元,新线影业和华纳兄弟今年算是赚得盆满钵满,赢麻了。
就在《指环王:双塔奇兵》首日票房数据出炉的时候,加州比弗利山庄的比弗利希尔顿酒店里早已是人满为患,来的不是明星就是好莱坞的圈内人。
卡齐尔和汤姆穿着笔挺的西装礼服,坐在一桌谈笑风生,气场十足。
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因为金球奖提名名单马上就要公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