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令》在电影宇宙的系列作品中,堪称其“复仇者联盟”般的存在,但《通缉令2》可没打算步《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的后尘,即便在商业上斩获巨大成功,想要突破10亿票房大关,依旧是难如登天。
毕竟,这部续集里缺乏重量级角色来撑场,主演阵容大多是新面孔,在号召力方面自然就逊色了不少。
即便如此,《通缉令2》在第二周的票房表现依旧强劲。
上映仅仅十天,便狂揽2.9262亿美元票房。
作为前作票房破10亿的爆款续集,这样的成绩完全在人们的预料之中。
而它的两个竞争对手,《惊声尖笑3》和《熊兄弟》,虽然一直被《通缉令2》压制着,却也凭借类型差异化策略,赚得盆满钵满。
迪士尼的《熊兄弟》拿下了4952万美元票房,米拉麦克斯的《惊声尖笑3》更是斩获了7754万美元票房。
胜负毫无悬念,三部影片的票房差距十分悬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还在不断拉大。
造成这种局面的关键原因之一便是排片。
《惊声尖笑3》和《熊兄弟》的上映院线数量大约只有3000家左右,而《通缉令2》的排片量直接突破了4000家。
影院联盟可不是傻子,电影宇宙的片子早就被市场证明是票房稳赚的“香饽饽”,自然要给《通缉令2》大力砸资源。
要知道,如今美加地区65%的影院都在放映这三部影片,作为北美影院最为密集的区域,这样的排片倾斜直接奠定了《通缉令2》的绝对优势。
迪士尼和米拉麦克斯起初对当前的票房成绩还挺满意,还满心期待着能再冲一波更高的票房,可安稳地赚了十天后,他们的希望就彻底落空了。
影院联盟和六大影业之间有过协议:如果影片票房表现不佳,联盟有权缩减排片。
借着这条规则,《熊兄弟》和《惊声尖笑3》的排片量直接被砍到了2800家。
两家公司气得咬牙切齿,却也没法反驳,影院联盟的态度相当坚决,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至于《通缉令2》,不仅没有被减排片,那些空出来的院线资源,全被联盟给了刚上映的《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这部作为《黑客帝国》三部曲的终章之作,一上来就拿下了3800家院线的排片。
华纳兄弟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当初太过于信任导演,任由他们在三部曲里塞进了一堆晦涩难懂的哲学观点,结果把好好的一个Ip给搞砸了。
这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哲学思辨,正是《黑客帝国3》没达到预期票房的核心原因。
为了及时止损,华纳只能赶在同年11月上映终章,只求别亏得太难看。
11月5日,哪怕《黑客帝国3》在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的口碑崩得一塌糊涂,首日票房还是拿下了2431万美元,只能说观众就图个打发时间、满足一下猎奇心理,管它剧情到底讲什么。
可看完电影的观众,脸上全是和看《重装上阵》时一样的迷茫表情:
尼奥在火车站陷入无限循环,后来瞎了眼,崔妮蒂领了便当,机器乌贼猛攻人类最后据点,尼奥遇上一个大脸机器,打赢了特工史密斯,最后却被大脸机器带走……然后世界就和平了?这就完了?
《黑客帝国3》的观影体验堪称“味同嚼蜡”。
观众之所以喜爱第一部,就是因为其剧情清晰明了,没有乱七八糟的玄学内容,大家想看的是酣畅淋漓的动作戏、直来直去的剧情推进,而不是尼奥瞎眼又消失这种迷惑操作,或许华纳是想留着拍续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近二十年后,《黑客帝国4》还真就上映了。
不管怎么说,截至11月9日,《黑客帝国3》首周票房拿下了8379万美元。
同期《熊兄弟》总票房为4402万美元,《惊声尖笑3》冲到了9305万美元,而《通缉令2》则是一路高歌猛进,总票房突破了3.4278亿美元。
10月上映的《通缉令2》收官之后,格雷影业今年的所有作品都已经和观众见了面,而且每一部都是票房爆款。
《伸冤人》全球票房超过4.5亿美元,虽然影院联盟已经下映,但部分海外国家还在继续放映,余热尚未消散。
《加勒比海盗:黑珍珠号的诅咒》更是狠狠打了所有不看好它的人的脸,全球票房突破6亿美元,不仅让海盗题材被捧上了神坛,约翰尼?德普的惊艳演技也收获了一片赞誉之声。
如今《通缉令2》票房势头正猛,格雷影业直接迎来了大丰收。
“干杯!”
“干杯!”
帕伦克?西蒙举着啤酒杯,兴致勃勃地拉开了派对的序幕。
《权力的游戏》定档在11月最后一周,宣传工作早就铺天盖地地展开了。
福克斯电视台反复强调“本片由卡齐尔?格雷执导”,观众一听是这位顶流导演的作品,立马勾起了好奇心,个个都盼着开播。
目前剧组还剩三集没有拍摄完成,要是中途出了什么岔子,说不定还得重拍部分已经完成的戏份。
毕竟电视剧和电影不一样,电影院线上映之后就没法再修改内容了,可电视剧能够根据观众的反馈来调整后续剧情,当然,这就要求制片厂得多砸钱了。
有时候观众不喜欢某个剧情走向,编剧和剧组就得紧急重拍下一集,以此讨好观众。
所以哪怕只剩下三集,剧组也清楚,只要整季没有播完,这个项目就不算真正结束。
卡齐尔之所以来参加这个派对,是因为他的位置离《权力的游戏》片场不远。
他早就想念啤酒的滋味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放松一下。
剧组的演员们见到他,依旧是满脸尊敬地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