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上,白玲刚到学校,就被语文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手里拿着“全市中学生作文大赛”的报名表,笑着说:“白玲,经过教研组讨论,我们决定推荐你和另外两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比赛。这是报名表,你填一下基本信息,下周开始,我们利用课后时间一起辅导,争取拿个好成绩。” 白玲接过报名表,指尖有些颤抖——这是她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比赛,既紧张又兴奋:“谢谢老师!我一定好好准备,不辜负学校的期望。” 老师拍了拍她的肩膀:“别紧张,你的作文有真情实感,这是最大的优势。我们辅导的时候,重点帮你打磨细节,比如如何把选文科的经历写得更生动,如何让‘梦想’主题更有深度。对了,你的‘文理互助小组’办得很好,校长都听说了,还说要在全校推广这种互助学习模式呢!” 这个消息让白玲又惊又喜:“真的吗?谢谢校长和老师的认可!我们小组只是想互相帮助,没想到能得到这么大的肯定。” 回到教室,同学们看到白玲手里的报名表,都围过来祝贺。“白玲,你要代表学校参加作文大赛啦!太厉害了!”“我们互助小组都被校长认可了,以后我们更要好好努力,不辜负这份肯定。”“你准备比赛的时候,我们帮你收集素材,给你提建议。” 课间,历史老师也特意过来鼓励她:“听说你要参加作文大赛,主题是‘成长与梦想’,正好可以结合你选文科、办互助小组的经历来写。你的成长故事很有代表性,肯定能打动评委。要是需要历史方面的素材,比如‘古人追求梦想’的故事,随时来找我。” 放学时,校门口的公告栏里,贴出了“文理互助小组”的表扬通知,上面写着:“该小组打破学科偏见,促进文理生互助学习,展现了我校学生的团结精神和创新意识,特予以表扬,望全校同学学习。” 白玲和同学们围在公告栏前,看着这份表扬通知,心里满是自豪。王浩笑着说:“没想到我们的小组能被学校表扬,以后我们要更努力,帮更多同学进步。” 回家的路上,白杨看到白玲手里的报名表和公告栏的照片,兴奋地说:“大姐,你现在不仅代表学校参加比赛,小组还被表扬了,外部认可越来越多了!你之前还担心别人不认可文科,现在根本不用怕了。”白玲笑着点头:“是啊,一开始我总担心别人质疑,现在才明白,只要自己足够努力,用实力证明自己,就会得到认可。而且这些认可,不仅是对我的肯定,更是对文科的肯定,对互助学习的肯定。” 晚饭时,白玲把参加作文大赛和小组被表扬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妈妈激动地抱住她:“太好了!我的女儿越来越优秀了。妈妈明天就去给你买作文辅导书,陪你一起准备比赛。” 爸爸也开心地说:“我联系了报社的朋友,他说可以给你提供一些记者采访的真实案例,你可以用到作文里,让内容更真实感人。” 看着家人忙碌又开心的样子,白玲心里满是从容。从最初的犹豫不安,到现在的从容自信;从少数人的支持,到越来越多的外部认可,这一路的转变,让她明白:未来的道路或许还有挑战,但只要坚持热爱、脚踏实地,就一定能从容应对。而那些来自外部的认可,会成为她逐梦路上的星光,照亮前行的方向,让她更有底气地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