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京都,晨雾如霜,笼罩着这座历经战火的古都。鸭川河畔的柳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却被空气中残留的硝烟气息染上了几分肃杀。京都城外的朱雀大道上,天皇率领着皇室成员、残余大名及文武百官,身着素色朝服,整齐地跪在冰冷的青石板路上。他们身后,是数千名放下武器的日军残兵,甲胄上的血污与尘土凝结成块,手中的兵器随意丢弃在一旁,眼神里充满了惶恐与绝望。
远处,明军的旌旗如金色浪潮般涌来,明黄色的“朱”字大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格外醒目。朱元璋身着明黄色龙纹战甲,骑在一匹通体雪白的战马上,战甲上的龙纹在晨光下熠熠生辉,腰间悬挂的七星剑剑鞘泛着冷冽的寒光。他勒住马缰绳,胯下的战马打了个响鼻,前蹄轻轻刨着地面。朱元璋目光如炬,扫过跪在地上的日本皇室与大名,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天皇,你可知罪?”
天皇连忙伏在地上,额头紧紧贴着青石板,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罪臣……罪臣知罪!罪臣不该纵容德川家康兴兵作乱,侵扰大明藩属,挑起战火。今日愿率日本举国归顺,只求陛下能饶过日本百姓,免他们再受战乱之苦。”
朱元璋微微颔首,对身旁的太监高声道:“传朕旨意!接受日本投降,但需依大明律例,签订降约,厘清权责。”他目光再次落在天皇身上,语气冷了几分,“至于你,需随朕返回南京,面陈过错,以儆效尤。”
天皇身子猛地一颤,脸色瞬间惨白,却不敢有丝毫反抗,只能颤抖着叩首:“罪臣……遵旨。”
朱棣身披银白色鳞甲,手持长枪,率领两万精锐紧随其后。他勒马立于朱元璋身侧,目光锐利地扫过跪在地上的日本众人,沉声道:“父皇,日本历经战乱,国力空虚,需以国库财物及珍宝偿还大明军费与出兵损失,方能彰显战败之责,也为大明将士讨回公道。”
朱元璋点头,对徐达道:“徐达,你即刻率领士兵查封日本皇宫国库与皇室宝库,清点所有财物、古玩字画及珍宝。凡金银货币,尽数充作军费赔偿;珍稀古玩、字画典籍,全部装箱运往南京,归入内府收藏。”
“臣遵旨!”徐达躬身领命,声音铿锵有力。他转身对亲兵高声传令,明军士兵们立刻手持令牌,朝着皇宫方向进发,甲胄碰撞的声音整齐划一,彰显着这支军队的纪律与威严。
随后,朱元璋翻身下马,脚踏京都的青石板路。他环视四周,目光落在道路两侧紧闭的商铺门上,对亲兵再次强调:“传朕军令!全军入城后,严禁烧杀抢掠、欺凌妇孺,凡违令者,无论官职高低,立斩不赦!”
“是!”亲兵高声应道,军令如雷,迅速传遍全军。明军士兵们有序地进入京都,队伍整齐如列阵,甲胄鲜明,步伐沉稳,没有丝毫混乱。街道上的百姓们渐渐放下戒备,从门缝后探出头来,看到明军士兵秋毫无犯,眼中的恐惧渐渐消散。一名白发苍苍的老者,颤巍巍地端着一篮刚蒸好的饭团,走到一名明军士兵面前,低声道:“将士们一路辛苦,吃些饭团垫垫肚子吧。”
士兵连忙摆手,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老人家,多谢您的好意,但我们有军令,不能随意接受百姓的东西。您快回去吧,安心生活,我们不会伤害任何人。”
老者感动得热泪盈眶,对着士兵深深鞠了一躬,转身走回了家中。
朱元璋沿着朱雀大道缓缓前行,街道两旁的建筑虽有部分在战火中受损,但仍能看出往日的繁华。他走到一座被炮弹炸毁的寺庙前,看着倒塌的佛像与破碎的窗棂,对身旁的朱棣道:“战争最苦的是百姓。待降约签订完毕,命人修复这些寺庙与民宅,让百姓们能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儿臣明白。”朱棣躬身应道,眼中闪过一丝赞同。
抵达日本皇宫前,徐达已率领士兵将皇宫团团围住。皇宫的朱红色大门紧闭,门前的石狮子上布满了灰尘,昔日象征皇权的威严早已荡然无存。徐达见朱元璋到来,连忙上前躬身禀报:“陛下,皇宫已被封锁,宫内侍卫已全部缴械投降。臣已派人封锁国库与皇室宝库,只待陛下示下,便可清点财物。”
朱元璋点头:“走,随朕入宫,拟定降约条款。”
皇宫内,雕梁画栋的建筑上蒙着一层厚厚的灰尘,庭院里的花草早已枯萎,假山池塘也干涸见底,一派萧条景象。朱元璋走进天皇的议事殿,看着空荡荡的御座,御座旁的屏风上还留着刀砍的痕迹,显然是战乱时留下的。他坐在临时摆放的座椅上,对身旁的文官道:“拟写降约!第一条,日本永久归顺大明,奉大明为宗主国,每年进贡黄金五千两、白银五万两,丝绸、茶叶等物资若干;第二条,日本废除天皇帝制,设立‘日本王’,由大明册封,受大明都护府节制;第三条,日本国库所有财物、珍宝,尽数充作军费赔偿,偿还大明出兵损失;第四条,天皇及皇室核心成员随朕返回南京,软禁三年,以赎其罪;第五条,大明在日本设立都护府,总领日本军政事务,日本原有军队尽数解散,由大明驻军负责防务。”
文官连忙提笔记录,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每一条款都如利刃般刺在一旁侍立的天皇心上。天皇脸色惨白,双手紧握成拳,指甲深深嵌入掌心,却不敢有丝毫异议。
朱棣走到议事殿墙上挂着的一幅日本山水画前,仔细端详着。画作笔法细腻,意境悠远,描绘的是富士山的雪景,落款是日本前朝着名画师的名字。他转头对朱元璋道:“父皇,此等珍稀字画,还有宫内那些记载日本历史的典籍与文物,皆是难得的珍宝,应尽数运往南京,既能充实内府收藏,也能彰显大明的赫赫战功。”
朱元璋点头:“所言极是。传朕旨意,命人将皇宫内所有古玩字画、文物典籍,无论价值高低,全部装箱登记,由专人护送运往南京。不得有任何损坏或遗漏,违者严惩不贷!”
“是,陛下!”太监躬身应道,立刻转身去传达命令。
此时,一名负责清点国库的士兵匆匆跑来,单膝跪地禀报:“陛下,国库与宝库已清点完毕!共清点出黄金五万三千两、白银八十七万两、珍珠玛瑙等珠宝共计两千余件,还有各类珍稀古玩、字画典籍数千件,丝绸三千余匹、茶叶五千余斤、粮食两万余石。”
朱元璋目光一沉:“黄金白银尽数充作军费赔偿,即刻安排船只运往南京。丝绸、茶叶与粮食,留下一半作为都护府军需,另一半由你派人分发给京都百姓,缓解他们的生计之苦。”
“臣遵旨!”士兵躬身应道,转身离去。
朱元璋走出议事殿,来到皇宫的庭院里。他看着远处的东山山脉,晨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庭院中,给枯萎的花草镀上了一层金色。他对徐达道:“徐达,朕任命你为日本都护府都护,总领日本军政事务。你要严格按照降约条款执行,安抚百姓,清理残余势力,确保大明对日本的统治稳固。”
徐达躬身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臣会尽快制定治理章程,选拔贤能官员,严明法纪,推动生产恢复,让日本早日安定下来。”
朱元璋又对朱棣道:“朱棣,你率领麾下两万兵力留在日本,协助徐达稳定局势。待日本局势彻底平定,降约条款全部落实后,再率军返回南京。在此期间,你要密切关注天皇及皇室成员的动向,确保他们安分守己,不得有任何异动。”
“儿臣遵旨!”朱棣躬身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他知道,这是父皇对他的历练,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随后,朱元璋来到皇宫外的广场上,此时广场上已聚集了不少明军士兵与京都百姓。百姓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恐惧,反而带着好奇与敬畏,看着这位平定战乱的大明皇帝。朱元璋走上高台,对着众人高声说道:“大明将士们!日本已正式归顺大明,降约条款即刻生效!从今往后,这里不再有战火,百姓们可以安心耕作、生活。朕命令你们,严守军纪,保护百姓,如有违反军令者,无论何人,立斩不赦!”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明军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京都的上空。
日本百姓们也纷纷跪下,高呼:“大明皇帝万岁!”声音虽不如明军士兵洪亮,却充满了真诚与感激。
朱元璋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场征日之战,不仅平定了日本的战乱,扩大了大明的影响力,更让大明的威名传遍了东亚。他知道,这只是大明辉煌的开始,未来,大明的旗帜将会飘扬在更多的土地上,大明的文化与制度将会影响更多的国家。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京都的街道上。明军士兵们开始帮助百姓们修复受损的房屋,清理街道上的碎石与血迹;另一边,士兵们正有条不紊地将国库中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装箱,准备运往南京。皇宫内,徐达与朱棣正在商议治理日本的具体计划,他们要让这座历经战火的古都,尽快恢复往日的繁华。
天皇身着囚服,被士兵们看管在偏殿内。他看着窗外渐渐落下的夕阳,心中充满了悔恨与绝望。一名皇室成员走到他身边,低声道:“陛下,咱们真的要去南京吗?那里……会是什么样子?”
天皇苦笑一声,声音沙哑:“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这是日本战败的代价,也是朕的宿命。只希望大明能善待百姓,让日本早日恢复安宁。”
夜幕降临,京都城内渐渐恢复了生机。街道上亮起了灯火,百姓们走出家门,与明军士兵们亲切地交谈着,有的百姓甚至拿出家中的酒食,邀请士兵们品尝。远处的寺庙里,传来了悠扬的钟声,仿佛在为这座城市祈福,也为大明的盛世奏响序曲。
朱元璋站在皇宫的屋顶上,看着下方灯火通明的京都,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场征日之战的胜利,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与民心的胜利。降约的签订,国库的清缴,天皇的押送,都将成为大明威慑四方的象征。未来,他将继续带领大明走向更辉煌的明天,让大明成为世界的中心,让四方来朝,万邦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