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户部仓库外,车马粼粼,人声鼎沸。一队队满载粮食、种子、农具的马车正有序驶出,即将踏上前往海外诸地的征程。与此同时,户部议事厅内,夏原吉正与工部、吏部、兵部及各地藩司官员围坐一堂,案头堆满了资源调配清单、人员名册与运输路线图。窗外烈日炎炎,厅内讨论却紧张有序,每一项决策都关乎着五年计划能否顺利推进。
“陛下强调,资源调配是五年计划实施的关键保障。海外诸地百废待兴,急需朝廷从国内调运物资、选派人才,才能确保经济、文化、军事等各项建设有序开展。”夏原吉率先开口,目光严肃地扫过众人,“今日召集诸位,便是要制定一套高效、精准的资源调配方案,明确物资调运、人才选派、资金保障等各项细则,确保资源能及时、足额送达海外各地。”
话音刚落,户部郎中王克俭便起身,展开一幅标注详尽的物资调配规划图:“夏大人,经统计,五年内海外诸地共需调运粮食五十万石、种子二十万石、农具五万套、建筑材料(木材、石材、砖瓦)百万方、火器(火炮、火铳)三千件,以及丝绸、布匹、药材等各类物资。我们制定了‘分期分批、按需调配’的物资调运计划。”
他指着舆图上的运输路线,详细说明:“物资调运主要通过海路与陆路结合的方式。海路以广州、泉州、宁波三大港口为起点,分别通往日本长崎、南洋马六甲、吕宋马尼拉,由朝廷水师战船与商船组成运输船队,每季度往返一次;陆路则从云南、广西通往南洋内陆地区,组建马队与车队,每月运输一次。第一年重点调运种子、农具、粮食等急需物资,确保春耕与初期建设需求;第二年至第五年逐步增加建筑材料、火器等物资调运量,满足堡垒建设、工坊兴建等需求。”
“如何确保物资在运输过程中不损耗、不延误?”工部侍郎赵俊明疑惑发问,“海外路途遥远,气候多变,运输难度极大。”
王克俭早有准备,从容答道:“赵大人放心,我们已制定‘三层保障’措施。一是组建专业运输队伍,从水师与地方驿站选拔经验丰富的水手、车夫,负责物资运输;二是在沿途设立中转站,在广州、泉州、长崎、马六甲等地设立二十座中转站,配备仓库、修缮工坊与医疗站,方便物资存储、运输工具维修及人员休整;三是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台风、暴雨、海盗等突发情况,提前规划备选路线,配备护卫队伍,确保物资安全送达。”
夏原吉点头认可:“物资调运要精准对接海外需求,各地驻军与官员需提前上报月度、季度物资需求清单,户部根据清单统筹调配,避免浪费与短缺。同时,要建立物资验收制度,海外各地收到物资后需及时清点核对,上报朝廷,确保账目清晰。”
随后,吏部侍郎侯庸接过话题,展开人才选派方案:“五年计划实施需大量人才支撑,我们计划从全国选拔两万余名各类人才,分批次前往海外任职。人才类型主要包括三类:一是行政官员,从地方府县选拔有经验的官员,前往海外担任知府、知县等职,负责地方治理;二是技术人才,包括农业技师、工匠、教师、医生等,从国子监、工部、太医院等机构选拔,指导海外各项建设;三是军事人才,从五军都督府选拔将领与教官,负责军队训练与防御建设。”
“如何确保选派的人才既专业又能适应海外环境?”有人问道,“海外与国内差异较大,若人才无法适应,恐影响计划实施。”
侯庸指着方案中的人才培养计划,解释道:“我们已制定‘选拔-培训-考核’一体化流程。选拔时注重考察人才的专业能力与适应能力,优先选择有海外经验或愿意长期驻守的人员;选拔后组织集中培训,邀请熟悉海外民情的官员、学者授课,讲解当地风俗、语言及工作注意事项;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前往海外任职。同时,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海外任职官员俸禄比国内高出三成,任期期满后优先晋升;技术人才与军事人才可获得朝廷赏赐的土地与钱财,鼓励他们长期为海外建设效力。”
他继续补充:“除了选派国内人才,还要注重培养海外本地人才。在各地设立‘人才培训班’,选拔优秀的本地青年,由国内选派的人才亲自授课,教授行政、技术、军事等知识。五年内计划培养五千名本地人才,充实到地方治理、工坊生产、军队建设等各个岗位,实现人才本土化,确保五年计划成果能长期延续。”
夏原吉强调:“人才是资源调配的核心,要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吏部需建立人才档案,跟踪记录每位人才的工作表现,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岗位,确保人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同时,要关心海外人才的生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与居住环境,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在海外工作。”
接下来,众人将目光聚焦到资金保障上。户部尚书夏原吉亲自展开资金规划方案:“五年计划实施预计共需资金五百万两白银,我们制定了‘朝廷拨款+地方自筹+民间投资’的多元化资金保障体系。朝廷从内帑与户部国库中拨款两百万两作为启动资金;海外诸地从地方税收(田税、商税、关税)中提取四成作为建设资金,预计五年内可筹集一百五十万两;鼓励大明商人与海外富豪投资海外建设,给予税收优惠、土地赏赐等政策支持,预计可吸引民间投资一百五十万两。”
“如何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透明?”兵部郎中刘杰问道,“海外路途遥远,若资金管理不善,恐出现贪污、挪用等问题。”
夏原吉笑着答道:“我们已建立‘三级监管’制度。一是朝廷监管,由御史台派遣御史前往海外各地,监督资金使用情况;二是地方监管,海外各地设立财务衙门,由专人负责资金收支记录,定期上报朝廷;三是民众监督,定期向当地百姓公示资金使用情况,接受民众举报与质询。同时,制定严格的资金使用细则,明确各项建设的资金额度与审批流程,严禁挪用、贪污资金,若有违反,严惩不贷。”
茹瑺补充道:“军事建设资金需单独核算,由兵部与户部共同监管,确保每一笔资金都能用在堡垒建设、军队训练、武器装备等关键环节,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接下来,众人围绕资源调配的细节展开深入讨论。物资调运方面,确定了各批次物资的具体数量、运输时间及责任人;人才选派方面,明确了各类人才的选拔标准、培训内容及考核方式;资金保障方面,制定了资金筹集的时间节点、监管措施及使用细则。每一项规划都经过反复推敲,力求科学合理,确保资源能高效、精准地支撑五年计划实施。
“资源调配涉及多个部门,如何确保各部门协同配合?”有人提出关键问题。
夏原吉早已胸有成竹:“陛下已批准成立‘海外资源调配协调司’,由我兼任司长,吏部、工部、兵部、礼部等部门各派一名侍郎任副司长,负责统筹协调资源调配工作。每月召开一次协调会议,及时解决资源调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实时更新物资、人才、资金等资源动态,确保信息畅通,协同高效。”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随着讨论的深入,资源调配方案的框架愈发清晰:以物资调运为基础,通过“分期分批、按需调配”与“三层保障”措施,确保各类物资及时送达海外;以人才选派为核心,通过“选拔-培训-考核”一体化流程与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业、稳定的人才队伍;以资金保障为支撑,通过多元化资金体系与“三级监管”制度,确保资金充足、使用规范;以协调机制为纽带,通过成立协调司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协同配合,最终为五年计划实施提供全方位的资源保障。
夕阳西下,议事厅内的讨论仍在继续。夏原吉看着案头逐渐完善的资源调配方案,心中充满了信心:“有了这份详尽的方案,只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地官员认真执行,定能确保资源及时、足额送达海外,为五年计划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
次日,夏原吉将资源调配方案呈递给朱元璋。朱元璋仔细翻阅,不时点头称赞:“方案周全细致,兼顾了资源调配的效率与规范,考虑到了各种潜在问题。传朕旨意,批准此资源调配方案,令‘海外资源调配协调司’尽快启动各项工作,督促各部门严格执行,务必让每一份物资、每一位人才、每一笔资金都能发挥最大作用,助力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遵旨!”夏原吉躬身领命。
消息传至海外,各地官员与驻军将领备受鼓舞。在日本长崎,徐达看着刚刚送达的种子与农具,对麾下将领说:“朝廷的物资及时送到了!我们要立刻组织百姓分发种子、农具,派遣农业技师下乡指导,确保春耕顺利进行,为五年计划的农业发展开好头。”
在马六甲,沐英接到吏部选派的工匠名单后,兴奋地对身边人说:“有了这些经验丰富的造船工匠,马六甲造船厂的建设定能加快进度!我们要尽快为工匠们安排好食宿,让他们早日投入工作,为南洋水师舰队打造先进战船。”
在吕宋马尼拉,张辅看着朝廷拨款的到账文书,对地方官员说:“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可以立刻启动马尼拉港的扩建工程与官学建设。要严格按照资金使用细则,确保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不辜负陛下与朝廷的信任。”
随着资源调配方案的启动与实施,海外诸地的建设热潮愈发高涨。从日本的农田到南洋的工坊,从吕宋的港口到马六甲的造船厂,处处都能看到大明调运的物资、选派的人才忙碌的身影。物资的及时供应解决了建设的燃眉之急,人才的到来为建设注入了专业力量,资金的保障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一场跨越山海的资源大调配,正为大明海外疆域的五年计划,铺设一条通往繁荣稳定的坚实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