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城沉浸在胜利和受封的喜悦中,大街小巷张灯结彩,百姓们载歌载舞,庆祝这来之不易的荣耀。城主府内,李彻正和核心人员商议如何利用女帝的赏赐和授权,进一步发展黑石城。
“李哥,女帝赏赐的五十万两白银已经到账,还有这么多丝绸和物资,我们终于不用再为钱发愁了!”赵猛兴奋地说,手里拿着账本,笑得合不拢嘴。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李彻微微一笑,“这笔钱要好好规划,一部分用于扩充军队,改良装备;一部分投入工坊,研发新技术;还有一部分要用于改善民生,修水利,办学校。”
苏璃补充道:“女帝还授权我们自行招募军队,节制边疆各部落,这意味着我们有了更大的自主权。但同时也责任重大,要更加谨慎行事。”
“苏璃说得对。”李彻点点头,“权力越大,责任越大。我们不能辜负女帝的信任,更不能让黑石城的百姓失望。”
就在这时,苏璃的暗卫匆匆赶来,呈上一封密封的密信:“大人,京城传来密信,是女帝陛下亲笔所写,只有您能看。”
李彻心中一动,连忙接过密信,屏退左右,独自拆开阅读。密信的内容并不长,但李彻越看眉头皱得越紧,最后陷入了沉思。
“李彻,怎么了?女帝陛下说什么了?”苏璃看出他神色不对,关切地问道。
李彻叹了口气,将密信递给苏璃:“女帝在信中说,太子虽然受挫,但根基未动,在朝中势力依然庞大,让我们务必小心。她还说,京城局势复杂,她暂时无法给予我们更多支持,让我们好自为之。”
苏璃看完密信,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这么说,女帝在京城的压力也很大?太子的势力已经大到连女帝都要忌惮的地步了?”
“恐怕是的。”李彻沉吟道,“女帝这次重赏我们,既是肯定我们的功绩,也是在向太子势力示威。但这也会让太子更加忌恨我们,未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
赵猛有些担心:“那我们怎么办?要是太子联合朝中势力对付我们,切断我们的粮草和物资供应,我们在黑石城岂不是孤立无援?”
“不用担心。”李彻摆摆手,眼中闪过一丝坚定,“女帝虽然不能明着支持我们,但这封密信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她让我们‘好自为之’,意思就是让我们放手去干,不要受朝廷掣肘。”
“而且,我们现在有了自行招募军队和节制部落的权力,可以趁机壮大实力。只要我们自身足够强大,就不怕任何人的威胁!”
苏璃也点点头:“李彻说得对。我们可以利用这笔赏赐,加快发展速度。工坊要扩大规模,研发更多新技术;军队要扩充整编,提高战斗力;还要和草原各部落搞好关系,建立稳固的联盟。”
“对了,女帝在密信里还提到了一件事。”李彻想起了什么,“她说会派一位亲信前来黑石城,协助我们处理政务,同时也是为了保护我们,防止太子势力暗害。”
“女帝考虑得真周到!”赵猛松了口气,“有了京城来的亲信帮忙,我们就不用事事都自己操心了。”
“这个人不简单。”李彻却有些顾虑,“女帝没有说他的身份,只说他会在近期到达,用‘先生’的化名。这既可能是真正的帮助,也可能是一种制衡。”
“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做好准备。”苏璃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接下来的日子里,黑石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李彻按照计划,将赏赐的白银和物资合理分配,工坊的规模不断扩大,三段连弩、火药等武器的产量大幅提升,还开始研发新的技术。
军队也进行了整编扩充,吸收了不少投降的北戎士兵和草原勇士,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同时,李彻还和草原各部落加强了联系,互通有无,建立了稳固的联盟关系。
黑石城的变化日新月异,百姓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对李彻的信任和拥护也越来越深。
半个月后,一位自称“苏先生”的中年人来到了黑石城。他看起来文质彬彬,学识渊博,对政务和军务都有独到的见解。李彻按照女帝的暗示,将他留在身边,协助处理政务。
“苏先生,黑石城初定,百废待兴,以后有很多地方需要你的帮助。”李彻诚恳地说。
苏先生微微一笑:“李将军客气了。陛下派我来,就是为了协助将军。只要是有利于黑石城发展、有利于边疆安定的事,我一定尽力而为。”
李彻看着苏先生,总觉得他有些眼熟,但又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不过,他能感受到苏先生身上的气质非同一般,绝非普通的幕僚。
“苏先生,目前黑石城最重要的就是发展生产和巩固防务。”李彻说道,“工坊那边在研发新的武器和工具,军队也在整编扩充,还请先生多提宝贵意见。”
“将军做得很好。”苏先生赞许地点点头,“发展生产是根本,巩固防务是保障。只有两者兼顾,黑石城才能长治久安。”
两人相谈甚欢,从政务到军务,从生产到民生,聊得十分投机。李彻发现,苏先生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黑石城的情况似乎十分了解,提出的建议都非常中肯。
夕阳西下,李彻送走苏先生,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不管苏先生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只要他能真心帮助黑石城发展,就是好事。
他站在城楼上,望着欣欣向荣的黑石城,心中充满了信心。有女帝的暗中支持,有苏先生的协助,有赵猛、苏璃等核心人员的辅佐,还有全城百姓的拥护,他相信,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黑石城都能屹立不倒,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