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石城沉浸在大胜的喜悦中,街道上到处是庆祝的人群,酒馆里挤满了开怀畅饮的士兵,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欢快的气息。然而,在城主府的工坊里,气氛却异常严肃,李彻正和工匠们围着三段连弩,眉头紧锁。
“大家都说说,今天实战中连弩暴露了哪些问题?”李彻拿起一把连弩,语气凝重地问道。
王铁山首先开口:“李大人,连弩的威力和射程都没问题,就是装箭太麻烦了!混战中太危险了!”
张铁匠也点点头,指着连弩的箭槽说:“这里设计得不合理,装箭的时候容易卡壳,影响射速。而且连续发射几次后,机括就会发热,影响精度。”
参与实战的老兵们也纷纷发言,提出了不少问题:“瞄准装置不太好用,远距离射击精度不够”、“扳机太硬,连续扣动手指容易酸”、“整体还是有点重,长时间握持手臂受不了”……
李彻认真地听着大家的意见,不时在纸上记录着,眉头越皱越紧。他原本以为三段连弩已经很完美了,没想到在实战中暴露了这么多问题。
“看来我们还是低估了实战的复杂性。”李彻叹了口气,“实验室里的数据再好,也比不上真刀真枪的检验。大家说的这些问题都很关键,必须尽快解决!”
【检测到三段连弩实战数据,启动优化分析……优化方案生成:1. 采用可拆卸箭匣设计,提升装箭速度;2. 改良机括结构,减少卡壳和发热;3. 增加简易瞄准标尺,提升精度……】
系统面板突然弹出的提示让李彻眼前一亮。他立刻把系统给出的优化方案说了出来,虽然隐去了系统的存在,只说是自己的想法。
“可拆卸箭匣?这主意好啊!”王铁山眼睛一亮,“这样我们可以提前装好箭匣,打空了直接换一个,比一支支装快多了!”
张铁匠也点头赞同:“改良机括结构这个可以试试,我觉得可以借鉴一下我们祖传的一些手艺,应该能解决发热和卡壳的问题。”
“瞄准标尺也很重要。”一个老兵兴奋地说,“我们这些大老粗眼神不好,有个标尺帮忙瞄准, accuracy 肯定能提高不少!”
看到大家热情高涨,李彻心中的担忧一扫而空:“好!既然大家都觉得可行,我们就立刻动手改良!王师傅,你负责设计可拆卸箭匣,要保证装箭方便,还要稳固可靠。”
“张师傅,机括改良就拜托您了,需要什么材料尽管开口。”
“还有你们几个,”李彻转向几个有经验的老兵,“你们最了解实战需求,就负责瞄准装置和人机工学的改进,怎么顺手怎么来!”
“是!保证完成任务!”大家齐声应道,立刻分头忙碌起来。
工坊里顿时热闹起来,锤声、锯声、讨论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独特的交响乐。李彻也没有闲着,他时而给王铁山提提箭匣设计的建议,时而和张铁匠讨论机括的改良方案,时而拿起纸笔绘制草图,忙得不亦乐乎。
苏璃端着茶水走进来,看到眼前忙碌而有序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你们已经找到改进方向了?”
“是啊!”李彻接过茶水喝了一口,脸上带着疲惫但兴奋的笑容,“实战真是最好的检验标准,一下子就把问题都暴露出来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已经有改良方案了,相信很快就能解决。”
“我就知道你一定有办法。”苏璃温柔地说,“不过也别太累了,注意休息。”
“放心吧,我心里有数。”李彻笑着说,“这次改良非常关键,关系到我们以后能不能真正打败北戎。等改良成功了,别说休息,我请大家喝酒!”
时间一点点过去,夜幕降临,工坊里依旧灯火通明。经过连夜奋战,第一支改良后的三段连弩终于试制成功了!
“李大人,快来看看!成了!”王铁山兴奋地喊道。
李彻连忙走过去,拿起改良后的连弩仔细端详。箭匣果然变成了可拆卸式的,机括部分也做了明显的改进,还增加了简易的瞄准标尺,整体看起来更加精致实用。
“试试效果!”李彻迫不及待地说。
王铁山装上箭匣,走到靶场,瞄准百米外的靶子扣动扳机。“嗖嗖嗖”三声脆响,三支弩箭精准地命中靶心!他迅速卸下空箭匣,换上新的箭匣,动作流畅快捷,比之前装箭的速度快了至少三倍!
“太好了!成功了!”工坊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张铁匠也拿起连弩试了试,兴奋地说:“机括果然顺畅多了,也不那么容易发热了!这改良太成功了!”
老兵们也纷纷上前试用,个个赞不绝口:“瞄准标尺太好用了!”“扳机也轻多了!”“换箭匣真方便,这下不用担心火力空档了!”
李彻看着改良成功的三段连弩,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次改良不仅仅是解决了几个技术问题,更重要的是证明了他们有持续改进技术的能力,这才是科技强军的核心所在。
“大家辛苦了!”李彻高声说道,“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好好休息,明天我们就开始批量生产改良后的连弩!我宣布,今晚加餐,给大家庆功!”
“好!谢谢李大人!”大家欢呼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
看着大家疲惫却兴奋的脸庞,李彻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只要团结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月光透过窗户洒进工坊,照亮了那支改良后的三段连弩。它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在诉说着黑石城军民的智慧和汗水,也预示着一个科技强军的新时代,正在悄然拉开序幕。而李彻,就是这个时代的开创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