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三问,如同一场心灵的淬火,让秦风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也让他与帝国最高权力之间,建立起一种微妙的、超越寻常君臣的信任。皇帝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他那“惊世骇俗”的拼音方案,但留下书稿细看本身,就是一种默许和期待。
带着这份沉甸甸的信任和更加坚定的信念,秦风回到了净容署。他深知,一切宏图伟略,都需要脚踏实地,从眼前做起。
净容署的运营逐渐步入稳定期。沉淀池开始发挥作用,浑浊的污水经过沉淀后,上层的清液虽然还不能直接使用,但至少不再那么污浊不堪,被引入旁边挖掘的渗井,回灌地下。堆肥区的有机垃圾在覆盖、翻搅和石灰的共同作用下,异味大大减轻,并且开始产生热量,预示着发酵正在顺利进行。招募的流民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对秦风感恩戴德。
肥皂作坊也初步建成,在秦风标准化流程的指导下,实现了小规模量产,源源不断地供应给西市的“秦氏商行”。而香水作坊则被秦风设在更隐蔽的地方,由他最信任的赵老工匠带着两个签了死契的学徒负责关键环节,采用蒸馏法提取桂花、茉莉等香精,再调配成香水。由于工艺复杂,原料珍贵,产量极低,但利润高得吓人,一小瓶香水的价格堪比等重的黄金,却依然在顶级权贵圈中供不应求,为秦风迅速积累了巨额财富。
资金和技术初步到位,秦风开始谋划下一步。
他的目光,投向了长安城内外那些坑洼不平、雨天泥泞、晴天扬尘的官道。交通,是经济的血脉,也是军事的命脉。改善道路,不仅能提升民生,更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促进商业流通。
这一日,他带着精心准备的奏章和规划图,再次求见李世民。
两仪殿内,李世民看着秦风呈上的《请修长安至洛阳官道并推广以工代赈疏》,眉头微挑。
“你要修路?还是修长安到洛阳的官道?”李世民看着地图上那条被秦风用朱笔标出的粗线,“你可知道,这条官道绵延八百余里,途经山川河流,工程浩大,所费几何?”
“臣粗略估算,若全线翻修,拓宽夯实,铺设碎石,架设加固桥梁,所需钱粮人力,确实是个天文数字。”秦风从容应答,“故臣建议,分段实施,先修通化门至灞桥这二十里,作为示范。所需资金,臣愿以秦氏商行利润,承担三成!其余部分,恳请朝廷拨付,或可允许商人捐资,立碑记名,以补不足。”
“你出三成?”李世民有些动容。这秦风,竟然愿意自掏腰包修路?
“至于人力,”秦风继续道,“臣恳请陛下,准臣沿用‘以工代赈’之法,招募关中地区流民、隐户,以及愿意出劳力的贫苦百姓。以工钱、粮食代直接赈济,既能完成工程,又能安顿流民,磨练工匠,此乃一举多得!”
李世民站起身,走到巨大的疆域图前,目光沿着长安至洛阳的路线缓缓移动。这条路线,是连接东西两都的大动脉,意义非凡。前隋修建的官道多年失修,确实已经不堪重负。
“你可知,修路之事,牵涉甚广。土地征用、物料采购、民夫管理,处处皆是难题。若处置不当,激起民变,或者贪腐横行,好事也会变成坏事。”李世民转过身,目光锐利。
“臣明白!”秦风郑重道,“故臣请陛下授予专断之权,成立‘路工署’,专司此事。臣愿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让长安至洛阳官道畅通无阻!若不能完成,或中途生出大乱,臣甘愿受任何处置!”
看着秦风眼中那不容置疑的自信和决心,李世民沉吟良久。修路是好事,以工代赈也是他认可的模式,秦风又愿意自己出钱,还立下军令状……似乎没有理由拒绝。
“好!朕准你所奏!”李世民最终拍板,“即日起,成立路工署,隶属工部,由你兼任路工署令,正六品上!专司长安至洛阳官道修缮事宜!准你以工代赈,招募民夫!一应物料采购、人员调配,你可便宜行事!但需定期向朕和工部禀报进度!”
“臣,领旨谢恩!”秦风强压住心中的激动。路工署令!虽然只是正六品上,但权力和能动用的资源,远非之前的将作监丞可比!
【叮!宿主成功推动国家级基建项目,获得帝国全力支持,奖励成就点500。】
【当前成就点:520。】
带着皇帝的敕令和升官的喜悦,秦风雷厉风行地开始了行动。
他首先在净容署旁边,挂上了“路工署”的牌子,算是正式开衙。然后,他凭借之前积累的经验和人脉,迅速搭建起一个精简高效的班子——两名老工匠负责技术,尉迟宝林被他借调过来,带着一队金吾卫负责安保和秩序,又从流民中挑选了几个识文断字、头脑灵活的青年作为文书和管事。
接着,他发布了招募民夫的告示,不仅在长安城内外张贴,还派人到周边州县广为传播。告示明确写着:修路民夫,管吃管住,每日工钱十五文,按月结算,绝不拖欠!
消息一出,应者云集!比起之前净容署招募流民,这次修路的待遇更好,吸引来的不仅是流民,还有许多生活困苦的普通农户和城镇贫民。短短数日,报名者就超过了五千人!
秦风将这些人编成不同的工程队,设立队正、伙长,实行军事化管理。同时,他大规模采购石灰、夯具、车辆,又派人四处勘察合适的采石场。
开工当天,通化门外至灞桥的官道上,旌旗招展,人头攒动。数千民夫在各级管事的指挥下,分段作业,有的清理路基,有的挖掘排水沟,有的运送土石,场面蔚为壮观。
秦风依旧保持着亲力亲为的作风,每天骑着马(用香水利润买的)在各个工段巡视,解决实际问题。他带来了更严格的卫生管理条例,强制要求修建临时厕所,供应开水,甚至还设立了简单的医疗点。这些举措虽然增加了成本,但有效地保障了民夫的健康,减少了疾病和非战斗减员。
他还改进了施工工艺。利用杠杆、滑轮组等简单机械搬运重物;标准化路基的宽度和坡度;尝试用石灰混合黏土作为路基加固材料……虽然都是小改进,但集合起来,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和质量。
秦氏商行的利润,如同血液一般,源源不断地注入到路工署这个新生的机构中,支撑着庞大的开销。肥皂和香水,这两样看似不起眼的东西,此刻却成为了推动帝国基建的重要引擎。
长安城的百姓和官员们,每日都能看到城外那热火朝天的修路场景,看到那条熟悉的、破败的官道,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平整、宽阔。
质疑的声音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惊叹和好奇。这个秦风,似乎总能做出些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一日,秦风正在灞桥段监督桥梁加固工程,一骑快马飞奔而来,是宫中的信使。
信使带来了一封密信,是王德代笔,但显然是李世民的意思。信中只有简短的一句话:
“拼音书稿已阅,颇有新意。弘文馆诸生,或可一试。”
秦风握着这封薄薄的信纸,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皇帝终于松口了!虽然只是在最高学府弘文馆进行小范围试验,但这意味着,他播下的文明之火种,终于获得了在精英阶层点燃的机会!
道路要修,文明的火种,也要播撒!
他望向东方,那条漫长的官道蜿蜒伸向远方,仿佛也预示着他即将铺开的、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