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兵心浮动?赵匡胤巧施安抚计,裁军风波瞬间平息
禁军大营的躁动像野火般蔓延时,赵匡胤正带着亲兵疾驰在汴梁通往军营的官道上。昨日柴荣处置符彦卿的旨意刚下,今日凌晨就传来老兵聚众闹事的急报——数百名被列入裁汰名单的士兵围堵在中军帐外,高举着“老兵无过,为何弃之”的木牌,情绪激动地高声呐喊。
“将军,再晚一步,恐怕就要出乱子了!”亲兵队长催马跟上,语气中满是焦急。赵匡胤勒住缰绳,望着前方大营上空弥漫的尘土,沉声道:“慌什么?陛下既然把这事交给我,就自有化解之法。”
抵达大营门口,喧闹声扑面而来。老兵们看到赵匡胤的身影,情绪愈发激动,纷纷上前围堵:“赵将军,你要为我们做主啊!我们跟着太祖打天下,如今陛下说裁就裁,这是要卸磨杀驴吗?”
赵匡胤翻身下马,走到人群中央,抬手示意大家安静:“诸位兄弟,稍安勿躁!陛下裁军,绝非抛弃大家,而是为了打造一支更强的禁军,保卫咱们大周的江山,也保卫你们的家人!”
“强兵?我们这些老兵难道就不强吗?”一名满脸皱纹的老兵上前一步,声音沙哑,“当年我在邺都之战中替太祖挡过一箭,如今陛下却要把我扫地出门,这口气我咽不下!”
“李老哥,你的功劳,陛下和全军将士都记在心里!”赵匡胤上前拍了拍老兵的肩膀,语气诚恳,“但你看看自己的胳膊,去年受伤后连弓都拉不开了,真要是遇上契丹骑兵,岂不是白白送命?陛下裁军,也是为了兄弟们的安危着想。”
他顿了顿,提高声音道:“陛下早已下旨,被裁汰的老兵,每人发放三个月军饷作为安家银,伤残士兵终身由朝廷供养!家中有田地的,朝廷再额外赏赐三亩良田;愿意继续留在军中效力的,可参加新兵考核,通过后编入精锐部队,军饷翻倍!”
人群中渐渐安静下来,士兵们相互对视,眼中的怒火渐渐褪去,多了几分犹豫。赵匡胤见状,继续说道:“我知道大家心里委屈,但咱们当兵的,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吗?如今朝廷要打造强军,正是需要新鲜血液的时候,咱们这些老兵,也该给年轻人腾个位置了!”
“那……那我们的功劳,陛下真的不会忘记吗?”一名士兵小声问道。
“当然不会!”赵匡胤斩钉截铁地说,“陛下已经下旨,在汴梁城外修建‘功臣阁’,所有为大周立下战功的将士,名字都会刻在上面,供后人敬仰!你们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士兵们闻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名受伤的老兵走上前,对着赵匡胤抱拳道:“赵将军,既然陛下如此安排,我们也就放心了。我们不是不愿意裁军,只是怕自己的功劳被遗忘,怕朝廷亏待我们。”
“放心吧!陛下英明神武,绝不会亏待任何一位功臣!”赵匡胤笑着说,“现在,愿意领取安家银回乡的,跟我去帐内登记;愿意参加新兵考核的,留下来接受训练。大家觉得怎么样?”
“好!我们听赵将军的!”士兵们齐声回应,围堵的人群渐渐散去,有的去帐内登记领钱,有的则留在军营准备考核。一场剑拔弩张的风波,就这样被赵匡胤轻松化解。
消息传到宫中,柴荣龙颜大悦,对赵匡胤赞不绝口:“赵将军果然不负朕望,短短时间就平息了风波,真是朕的得力干将!”
赵匡胤躬身回道:“陛下过奖了,这都是陛下安排得当,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当天晚上,赵匡胤在巡查军营时,发现几名老兵偷偷聚集在角落里,神色诡异。他悄悄靠近,听到他们正在密谋:“符将军被陛下关押,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明天我们就假装接受裁军,趁机混入汴梁,救出符将军!”
赵匡胤心中一惊,没想到还有人在暗中作梗。他不动声色地退了出去,立刻召集亲信商议对策。“这些人被符彦卿的亲信蛊惑,企图谋反,必须尽快处置!”赵匡胤沉声道。
“将军,不如我们直接将他们抓起来?”一名亲信建议道。
“不可!”赵匡胤摇了摇头,“现在抓了他们,恐会引起其他士兵的恐慌。我们不如将计就计,假装不知情,明天派人暗中跟随,等他们露出马脚,再一网打尽!”
第二天一早,那几名老兵果然按照计划,领取了安家银后,偷偷离开了军营,向汴梁方向而去。赵匡胤早已派人暗中跟随,一路追踪到汴梁城外的一处破庙。
老兵们进入破庙后,立刻与几名黑衣人汇合。其中一名黑衣人说道:“你们来得正好,今晚我们就动手,救出符将军,然后率领旧部,推翻柴荣的统治!”
就在这时,赵匡胤率领亲兵突然冲出,将破庙团团围住:“你们的阴谋,朕早已知道!还不束手就擒!”
老兵们和黑衣人见状,纷纷拔出兵器反抗。经过一番激战,所有叛逆被全部抓获。赵匡胤下令将他们押回军营审讯,得知他们都是符彦卿的亲信,受符彦卿指使,企图趁机发动叛乱。
审讯结束后,赵匡胤立刻将此事上报给柴荣。柴荣看着审讯供词,怒不可遏:“符彦卿真是死不悔改,竟敢指使亲信谋反!传旨,将符彦卿及其亲信全部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符彦卿被处死后,禁军将士们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心,裁军计划得以顺利推进。然而,就在裁军即将完成之时,边境传来急报:北汉和契丹的联军已突破后周防线,正向汴梁方向进军!
柴荣看着急报,脸色凝重。此时禁军刚刚完成整编,战力尚未完全恢复,面对强敌入侵,能否抵挡得住?赵匡胤主动请缨,要求率领禁军前往边境御敌。柴荣犹豫了,他担心赵匡胤兵力不足,无法取胜。
就在这时,又传来一个坏消息:被裁汰的老兵中,有一部分人投靠了北汉,将禁军的布防情况泄露给了敌军。
局势变得愈发危急,柴荣该如何应对?赵匡胤能否率领新整编的禁军,击退北汉和契丹的联军?一场关乎后周生死存亡的大战,即将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