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浩发来的那份《未来社区智慧服务需求初步调研报告》,如同预料般专业且详实。报告不仅涵盖了不同年龄段、家庭结构的潜在购房者对智能化生活的期待,还深入分析了“空间预体验”在决策链条中的心理影响因子。苏念组织团队核心成员进行了学习讨论,报告中关于“景观动态变化对情绪价值提升”以及“智能家居联动带来的生活便捷性向往”的数据,与他们在“云璟府”后台观察到的用户行为趋势高度吻合,这进一步坚定了他们优化VR体验细节的方向。
“报告很有价值,尤其是关于用户对‘未来感’与‘归属感’并重的需求描述,给我们提了个醒。”林薇在讨论会上发言,“我们在打磨VR场景时,或许可以更注重‘家’的温度,而不是一味堆砌科技感。比如,在阳台加入一些可自定义的盆栽绿植选项,或者在厨房场景模拟烤箱散发出的温暖光线和隐约的食物香气……”
“这个点子很棒!”赵倩表示赞同,“增加用户可参与的微小互动,能有效提升代入感和情感联结,这些互动数据也会成为我们分析用户偏好的重要维度。”
张辰则更关注技术实现:“模拟光影和气味目前硬件限制还比较大,但增加简单的绿植选择模块,从技术层面很容易实现,我可以尽快加进去。”
苏念看着团队成员们基于一份外部报告就能迸发出如此多有价值的灵感,心中欣慰。她适时引导:“秦经理的报告开拓了我们的思路,但切记,所有优化必须围绕‘提升看房效率和转化效果’这个核心。任何新增功能,都需要设计相应的数据埋点,验证其实际效果。我们要用‘云璟景’试点,跑通一套从数据收集、分析到决策优化的闭环方法论。”
团队众人纷纷点头,目标明确,干劲十足。
然而,就在苏念专注于项目推进时,秦浩提到的“内部论坛舆论”并未平息,反而有发酵的迹象。一些新的帖子开始讨论“资源倾斜的公平性”,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某些靠特殊关系上位的项目”这类含沙射影的指向性越来越明显。甚至有一次,苏念在电梯里遇到其他部门的同事,对方投来的目光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和好奇。
这天下午,苏念需要去财务部沟通下一阶段的预算审批流程。负责接待她的是财务部一位姓王的副经理,一位在公司待了十几年的中年男性,以严谨(或者说刻板)着称。
流程沟通到一半,王经理推了推眼镜,状似无意地提起:“苏经理,你们VR瞰景项目这次试点,集团投入不小啊。光是硬件设备和后期内容维护,就是一笔持续的开销。”
苏念心中了然,面色平静地回答:“王经理,任何创新项目在初期都需要投入。我们的预算都是经过详细测算和严格审批的,并且,我们正致力于通过‘云璟府’试点,验证项目的商业回报模型。初步数据反馈很积极,相信很快就能用实际效果证明这些投入的价值。”
“价值当然重要。”王经理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嘛,现在集团内部也有些声音,担心创新项目会不会像以前某些项目一样,雷声大雨点小,最后成了成本黑洞。毕竟,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经验和风险控制,有时候也很关键。”
这话听起来是善意的提醒,实则充满了对项目和她个人能力的质疑。苏念保持微笑,语气却不容置疑:“感谢王经理的提醒。正因为考虑到风险和可持续性,我们才选择以试点方式推进,用数据说话。经验和冲劲并非对立,我们团队既有张辰这样的技术骨干确保项目稳健,也有清晰的数据指标衡量每一步的成效。关于项目进展和数据反馈,我会在下次跨部门汇报时进行详细说明,届时欢迎王经理和财务部的同事们多提宝贵意见。”
她不卑不亢的态度和有理有据的回应,让王经理一时找不到更多话柄,只得点点头,将话题拉回了预算流程本身。
从财务部出来,苏念深深吸了一口气。她明白,这些来自不同角落的声音,既是压力,也是动力。唯有更快、更扎实地拿出无可辩驳的成绩,才能彻底堵住这些悠悠之口。
回到办公室,她立刻投入工作,审阅张辰提交的最新版VR体验优化方案,以及赵倩整理的与“云璟府”销售团队的数据对接进度报告。同时,她让林薇开始着手准备一份面向集团内部的“VR瞰景试点阶段性数据洞察简报”,要求内容简洁、重点突出、数据可视化,旨在用最直观的方式,向可能存在的质疑者展示项目的潜力和价值。
几天后,“云璟府”项目的首批完整周数据出来了。结果令人振奋。
数据显示,使用VR看房的客户,平均看房时长是传统图文书看房客户的3.5倍,是普通视频看房客户的2.1倍。更重要的是,VR看房客户的销售转化率(指留下有效联系方式并表达进一步洽谈意向)比传统模式高出近50%。后台用户行为路径分析表明,那些频繁使用景观模式切换、智能家居演示功能的客户,其后续与销售沟通的深度和成交意向明显更强。
张辰指着一条曲线图,难掩兴奋:“看,这是触发过‘夜景模式’和未触发客户的后续意向对比,差距非常显着。还有,我们新增的‘绿植微调’功能,虽然简单,但用户参与度很高,并且参与过的用户对阳台空间的询问度提升了20%。”
“销售那边反馈也很好,”赵倩补充道,“他们说,VR看房帮他们筛选出了意向更明确的客户,并且有了这些互动数据,他们能更快地切入客户关心的痛点,比如景观、智能化或者空间利用率,沟通效率大大提升。”
这些鲜活的数据,像一剂强心针,注入了整个团队。苏念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字和生成的图表,心中充满了笃定。这就是她想要构筑的壁垒——用数据和效果建立的、难以被轻易撼动的竞争壁垒。
她将精心准备的数据简报,除了按流程向陆时衍汇报外,也抄送了一份给战略发展部的秦浩,既是对他之前提供报告的感谢,也是一种无声的展示——展示他看好的项目,正在稳步兑现价值。
秦浩很快回复了邮件,只有简短的几个字:“数据很有力,期待后续。”
而陆时衍的回复则更显务实:“效果符合预期。持续优化,重点关注数据稳定性与可复制度。”
就在苏念以为可以稍微松一口气时,赵倩带来了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
“念姐,我下午和‘云璟府’的销售总监陈总对接下周的联合培训细节,他私下跟我透露,最近有另一家科技公司的人接触过他们,也展示了类似的VR看房解决方案,还暗示他们的技术更成熟、价格更优惠。”
苏念眉头微蹙:“知道是哪家公司吗?”
“陈总没说具体名字,只说是一家成立不久但背景似乎不错的创业公司。”赵倩语气有些担忧,“他们这个时候出现,会不会是冲着我们来的?想截胡或者搅局?”
市场竞争无处不在,这一点苏念早有心理准备。但在这个关键节点,出现一家同样做VR看房、且直接找到他们试点合作伙伴的公司,时机确实有些微妙。
“不用担心。”苏念迅速冷静下来,“我们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这一个多月来与‘云璟府’建立的信赖关系,以及我们已经开始产生并呈现给他们的、实实在在的数据效果。这才是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倩倩,你下周的联合培训一定要做好,帮助销售团队更好地利用我们的系统和数据工具,让他们切身感受到我们的方案带来的效率提升。同时,侧面了解一下那家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况。”
“明白!”赵倩领命而去。
苏念走到窗边,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河。职场如战场,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前方有李晓晴这样明确的竞争对手,身边有秦浩这样目的不明的“盟友”,论坛上有暗流涌动的舆论,现在又出现了潜在的市场搅局者。
但她握有正在不断积累的数据锋芒,拥有一个目标一致、执行力超强的团队,以及…陆时衍那句“专注目标,用结果回应一切杂音”的支撑。
数据的价值已经初露锋芒,而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她需要更敏锐地洞察四周,更稳健地走好每一步,将这次试点,做成一个无法被轻易复制的成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