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 帝王之道
只听夫差一声长叹,豪迈地说:
“天地之事,自由神人掌管。只想求教先生,我大吴的事情。”
“大王,老夫自与天地对语,只谈大道,不闻世事,更不卜筮开卦,老夫只有天人合一的愚拙之见,不妨告知大王。”老者说完,看着夫差。
“先生请讲,夫差洗耳。”夫差认真地说。
老者沉思一下开口:
“元一化出自然,自然化出生灵,人是生灵之崇高无上的魂,魂魄又通自然。人由金木水火土五行组成,五行内形成五精:心肺肝脾肾,外呈五晖:青黄赤白黑,遂成五体:血筋肌气骨,揉和在一起形成五质:通勇贞理毅,最终表现为五常:智义信礼仁。人是元一演化的终极,正所谓天定胜人,人定亦胜天。所以人情天兆:
人悲极,或星际昏暗,或巨星陨落,或淫雨连绵,或四季不明。
人怨极,或晴空炸雷,或地动山摇,或七月飞雪,或陨石如雨。
人怒极,或启明倒行,或彗星不去,或山呼海啸,或飞蝗遍布。
人堕极,或贼星闪耀,或污秽遍野,或水没沃土,或火焚山林。
人安极,或四时分明,或罡煞正位,或风雨和顺,或祥瑞呈现。
人亢极,或山水让路,或鬼神敬畏,或天降瑞彩,或不求自应。
此乃痴汉之乱言,不足为信,我王见笑了。”
夫差沉思一会说:“先生,既如此,君王该如何作为?”
“老夫向来不思王者之术,只知道君善则民安,君威则民振,君弱则民堕,君昏则民怨,君乱则民悲,君愚则民怒。君威善则盛世,君昏弱则乱世,君愚乱则亡世。人世间的事,就像神人所说那样,可用‘无聊’,二字包纳:喜而后安,安而后堕,堕而后怨,怨而后悲,悲而后怒。无聊,状态互动而已。”
夫差仔细回味着老者的话,他请老者写给自己,又问老者自己是哪一类君王。
老者说:
“老夫只与天地对语,王者之术不敢妄言。大王破楚镇越,民振国威,四周宾服,又开邗沟,通淮水,行的是大英雄之举,走的是齐桓公之路,非草民可以揣度。”说到这,便闭口不言。
“先生能否随我回都城,每日聆听教诲?”夫差诚恳地说。
“老夫早已脱离凡尘,只知道抚琴饮乐,读书着说。”老者说。
夫差起身深深地揖礼,老者急忙还礼说:
“老夫年高无力侍君。有一物贡献大王。”说着一指院中石台上的一根石柱。
“此石柱顶端有个圆状的类似顶盖的东西,下面四面有四耳,柱高一丈,一条雕龙从柱底盘旋到柱顶,柱身刻有五谷六畜,三山五岳,大江长河。柱的顶部还刻有星象,底部刻有波浪,座底盘形。圆顶应日,盘底应月,四耳应四季,龙应君,五谷六畜应生灵,山川河流应自然。大王可将此柱置于清净之处,派洁净之人看护。此柱可显示君之行、国之运、民之愿、天之象、地之理。”老者解说。
“如何观,还请先生赐教。”夫差说。
老者笑着摇摇头说:
“传说桓公时就有神石显现,文公时也有神石显现,此乃天意不可违。如何观,这就不是老夫的能力所及的了。桓公有管仲,文公有赵衰,大王身边有伍员。”
夫差不知回赠老者何物,经西施提议,赠给老者两件宫用的青瓷用具,一件是冰酒器,一件是温酒器,均为宝器。老者欣然收此两物,他看中的只是两器具的绝妙用处,连声称谢。西施提议回赠此两物,主要是表达对老者的尊敬和崇拜,隐约中,还真有一点想帮夫差一下的意思。
看到老者欢喜的表情,西施趁机说:
“先生教授大王天地之理,世上能有几人相闻。闻此大理,茅塞顿开,内心清净了许多。先生不妨听民女一言。”
“贵人请讲。”老者恭敬地说。
西施看了夫差一眼,对老者说:
“先生在这深山仙境虽好,所悟非比常人,然而先生的大智,终只为一人所用,转化时,不也带去了?虽有广生相传,毕竟是一人之力。都城南有姑苏山、灵隐山、玉龙山、凤凰山、惠山,太湖风光无限,先生何不应大王盛情,移位于此,一来可以多烤制一些叶子送到宫中,二来可去宫中走动授业解惑?”
“子玉说的极是!”夫差欣然称道。
老者沉吟半晌,看看广生说:
“既然大王和贵人这样讲,老夫哪敢不从。”
夫差闻听,心中高兴,对门外喊:“卫戍长。”连喊数声,没有回音。
西施笑着对门外高声说:
“移光,大王喊你呢。”
移光这才明白过来,走进门来。
夫差下令:
“派侍卫、杂役,搬运石柱回姑苏城,并接先生去姑苏山下安置。”移光应若而去。
看着移光的背影,老者慨叹:
“大王身边,个个都是非常人物,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这句话说得夫差心里美美的,又酸酸的。他解下一面玉符,递给老者。
“先生持此玉符,所到之地如本王亲临,先生可自由出入王宫。”
事已到此,西施便起身,拽了郑旦一下,歉意地对老者笑了笑,领着广生,一起出门去了。
夫差看着两人的背影,问老者:
“此二美将若何?”
老者沉默片刻,遥望室外说了句:
“最美恒于自然,大美自然所造,容大美者,大智大勇者是也。”然后又叹了一句:
“大美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