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四宫欢聚
西施让宣娘娘坐在铜镜前,自己立在身后,散开她满头的青丝,将秀发梳顺了取了中间的一半,分成三股,说:
“玉翠看清了,左右手的大指与二指,分别捏住一股,两只手的中指分别弯起来,左手中指去勾右手捏的发,右手中指去勾左手捏的发。中指勾的再交给另一只手的大指与二指捏着,空着的再去捏第三股,同时双手要跟着手指向里翻转。就这样不停地轮转,直到发尾。编完后,就这样盘在头顶,再将两边的散发束起来笼在头顶,形成两个圆圈,簪子正好从中间穿过,这样就成了。”
西施边做边说,一会儿,就做好了。
侍女们睁大好奇的眼睛,看着梳理好的发型。宣娘娘一直对着镜子,看到全新的发型兴奋地叫了起来,站起身,不住地转动着身子,对着镜子看。文娘娘和郑旦也不住地称赞 。
“玉阳娘娘,你的手又细又嫩又修长,是怎么长的呀。梳起头来像在挽花,奴家看呆了。”玉翠瞪着大眼睛说。
“让你学束发,你的眼睛往哪里看?”宣娘娘怪责玉翠。
“本家娘娘,玉碎呀,手也看过了,束发也学会了。”
“去去,赶紧摆上笾、豆、盘、盂等,将投壶、六博器具也搬来,本娘娘要与郑娘娘斗斗法。”宣娘娘吩咐。
玉翠领着人去了。
恰巧追月送来了四只玉卮。西施用的是春卮,文娘娘用的是秋卮,宣娘娘用的是冬卮,郑旦用的是夏卮。说好了用过后各自保存的,日后文娘娘还是送还了。
“我呀才不与你斗呢,我的法只与王后斗。”郑旦接过宣娘娘的话,斜眼看西施,挤挤眼,咯咯地笑起来。
“是呀,本宫可没有王后那样的宝珠,没听大王讲嘛,有那样的珠子,就可以当王后了,你就留着当王后用吧。”宣娘娘说完也笑了起来。
“不是宣娘娘提醒,还想不起来呢,本娘娘还真没把那个破大丸子看在眼里,瞧,如今放到哪里都忘了。”郑旦说。
“说真的,王后寿诞那天,你射的就那样准,一次都不误,赢得王后心服口服。”文娘娘说完神秘地一笑。
“这个呀就得问‘玉阳宫的’了。不管怎样,今儿就不与宣娘娘斗了。咱们一起玩投壶、六博,或是樗蒲、藏勾,四人一起玩才有意思。本娘娘会的多了。”郑旦爽快地说。
“听西施妹妹讲的,郑娘娘戏弄蔡唐‘二姬’的事,太精彩了,文姬煞是佩服。”文娘娘说。
“有什么呀,我一点都没感觉不正常的。当时真的是气不过她们那一副不屑一顾、高高在上而又轻浮无比的样子,什么破蔡国,什么破唐国,你想啊,就那么两件小玉器,两人都急忙捂在腰里,怕被抢了似地,还说什么出身高贵呢!出身高贵有什么了不起,依我看还不如我与西施两个村姑见得多呢。”
郑旦说得无心,文、宣听着刺耳。
西施暗暗碰了一下郑旦,郑旦顿了顿,随即一笑,说:
“嗨,说就说了,我先自罚一杯。”
说完捧起杯喝了,撂下杯,抹了一下嘴,忽闪着眼睛看着文娘娘说:
“文娘娘你才真的让人佩服呢,懂得那么许多,诗文写得工整,不愧为正统的大族人家出身。”
文娘娘谦逊地一笑,脱口说:
“今儿,就来点俗的吧。”
就在文娘娘准备咏诗时,玉翠来报:
“各家娘娘,玉梅宫的淑妃在门外候着,说是给本家娘娘捎了点荷花酥来。”
“噢,就让她进来吧。”宣娘娘先是略感吃惊,接着又轻松地说。
玉翠并没有动,看着宣娘娘。
“你怎么不去?”宣娘娘催她。
“本家娘娘,一来淑妃进到这里来合适吗?二来,你也不出去迎一下吗?”玉翠说。
宣娘娘嘻嘻一笑,站起身来。
“好吧就依你,我去迎接。”
淑妃跟着宣娘娘进了前厅,身后跟着玉玫,被玉翠迎了去。宣娘娘邀请淑妃来流香室,淑妃向这边探探身,就回绝了,说她还要去王后那里,自己亲手做了点荷花酥,顺便送来一点,让宣娘娘尝尝,说完就走了。
宣娘娘送走了淑妃,回到留香室,叹口气,说:
“哎,淑妃也是够可怜的,儿子死了后,性情变得孤僻了。这人啊,怎么做的呢?反而成了王后的探子,分明是来探看的,一准告诉王后去了。”
“淑妃不常来吗?”西施问。
宣娘娘点点头。
“有时也来,很少,她常去夏妃那里。”
“她这是找靠山来了。回去告知了王后,对王后是好是歹,还不一定呢。”文娘娘说。
“快点、快点。”郑旦催促着文娘娘。
文娘娘开口:
“说好了,来点俗的,不得外传:
暮柳依旧报春早,引来荷红竹叶青。深秋霜来落叶迟,贪看一抹晚霞红。春枝又绿新芽,只见飞絮茫茫。细叶为眉絮如发,依然婀娜俏模样。
柳恋花容,女为士容,缘以思伯,有女首疾。王之北兮,倩姿萦萦。花影随行,烛光日影。
日影烛光,伊人之窗。春浪秋波,戏水鸳鸯。野生嫩芽,群鹿之王。衽席之上,哪有二床。”
文娘娘说完,咯咯地笑着端起杯来说:
“我也自罚一盏。”
听完文娘娘的诗,西施笑眯眯地双手端起酒杯说:
“我也自罚一杯。”说完就喝了。
宣娘娘问:
“妹子,你自罚得什么呀?得有个说法。”
“哎,妹子自罚的多了,如若王后的寿诞变个法儿办,也许王后就不会得病,玉容也不会……”西施边叹息边说。
“可不许这样说。妹子,王后和玉容,那是她们自己的事,与寿诞办得如何,没有关系。”
宣娘娘认真地说:“以后不许提了。来姐四个继续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