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陈的新军在太原校场上挥汗如雨,演练着步炮协同的陆战杀伐之术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南沿海,一场无声却同样关键的布局,也在悄然展开。
陈远深知,一个真正强大的、志在天下政权,绝不能是“旱鸭子”。
尤其是在这个江河纵横、海岸线漫长的国度,一支强大的水上力量,不仅是保障漕运、沟通南北的生命线,更是未来争霸天下、乃至抵御可能来自海上威胁的战略基石。
然而,大陈的根基在西北内陆,缺乏造船的传统和精通水战的将才。
直接组建一支能与南方郑家水师或未来可能遭遇的西方海上力量抗衡的庞大舰队,在短期内无异于天方夜谭。
陈远采取了更为务实和富有远见的策略:立足现实,由河入江,由江入海,循序渐进地打造一支内河与近海作战能力兼备的“大陈水师”雏形。
这一战略的核心支点,落在了两个地方:一是黄河中游的蒲津渡(位于山西永济,古来为黄河重要渡口),二是通过秘密渠道与东南海上霸主郑氏家族建立的有限联系。
蒲津渡,黄河水寨。
时值初夏,黄河水量丰沛,浊浪滔滔。
蒲津渡古渡口旁,一处新辟的营寨依河而建,旌旗招展,上书“大陈靖波”字样。这里,便是大陈水师的摇篮。
水寨都督,由原明军降将、曾在水师任职、熟悉河务的沈廷扬担任。
此刻,他正陪同奉王命前来巡视的柳如是(以其统筹外交与部分秘密事务的职能,兼管水师筹建),视察水寨建设。
放眼望去,黄河岸边,一派繁忙景象。
新建的船坞内,工匠们正在赶制各种船只。
主体是数十条中型黄河楼船,船体宽阔,吃水较深,设有舵楼和划桨位,适合在黄河湍急的水流中运兵和作战。
此外,还有更多灵活机动的哨船、赤马舟,以及一些用于试验的、安装了小型旋风炮(一种轻型弩炮)和掣电铳射击位的炮艇。
柳如是一身素雅便装,立于岸边高台,仔细观察着水手们的操练。
只见数百名新募的水军士卒,在教官的号令下,正在进行划桨、张帆、跳帮、水战等基础训练。
号子声、水流声、兵器撞击声交织在一起,虽显稚嫩,却充满朝气。
“沈都督,水师筹建,进展如何?”柳如是轻声问道。
沈廷扬恭敬回道:“启禀柳长史,托王上洪福,进展尚算顺利。
现有建成楼船十五艘,哨船、赤马舟五十余艘,可载兵两千,水手千余。
士卒皆从北地善泳、通水性的子弟中招募,操练已有三月,已初具规模。然……”
他顿了顿,面露难色,“最大的困难,仍是缺乏大型战舰的建造经验和精通海战的将领。
眼下这些船只,纵横黄河、护卫渡口尚可,若要出大河口,入渤海,与郑家乃至未来的海上强敌争锋,则力有未逮。”
柳如是点头表示理解:“王上深知此点。故而,水师当前要务,并非急于争雄海上,而是三步走:”
“其一,控扼河道。
确保我在黄河中游的漕运畅通,能快速向河南前线输送兵员粮草,并能阻截清军可能利用黄河的渗透。”
“其二,练兵蓄才。
以此为基础,培养我大陈自己的水战军官和熟练水手,摸索内河及近海作战战法。
工部技研所已派人前来,研究如何将火器更好地应用于水战。”
“其三,借梯登高。”
柳如是压低了声音,“与南方郑家的联络,已有眉目。”
南方,福建安平港(郑氏家族基地)。
通过柳如是精心编织的秘密商业网络,大陈的使者以商贾身份,携重金和陈远的亲笔信,终于与雄踞东南沿海的郑芝龙家族搭上了线。
郑芝龙,这位亦商亦盗、亦官亦匪的海上枭雄,此刻正周旋于南明隆武朝廷与清军之间,待价而沽。
对于北方突然崛起的这个大陈王国,他充满了好奇与警惕。
在一处隐秘的私宅内,大陈密使会见了郑芝龙的族弟、负责家族商务的郑鸿逵。
密使转达了陈远的意愿:大陈志在抗清,无意与郑家争夺海上霸权,愿以优惠价格,通过郑家渠道购买急需的南洋硝石、硫磺、优质木材、乃至雇佣一些有经验的造船工匠和航海术士。
同时,暗示未来若局势有变,双方可在海上贸易、甚至军事上形成某种默契或合作。
郑鸿逵精明过人,并未立刻答应,但也没有拒绝。
北方这个大市场,以及一个潜在的、不直接威胁自己利益的盟友,对他而言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一笔以战马、皮毛换取硝石和木材的秘密交易,在暗地里达成。更重要的是,几名不得志的、精通西式帆船设计和航海技术的“番鬼”(可能是葡萄牙或荷兰裔工匠),被郑家“礼送”出境,辗转北上,最终秘密加入了蒲津渡的技研分所。
双管齐下,雏形初现。
消息传回太原,陈远对柳如是的工作成效深感满意。
他在晋王府内,对着巨大的地图,对苏婉清、秦玉凤等人说道:“水师之事,急不得,但也慢不得。
陆上争雄,骑兵火器是关键;未来若要经略江南,乃至放眼寰宇,则水师必不可缺!如今在蒲津渡打下根基,又与郑家搭上线,便是播下了种子。”
他指示苏婉清:“户部需持续加大对水师的投入,钱粮优先保障。告诉沈廷扬,不要怕花钱,船要造好的,兵要练精的。眼下不求其大,但求其精。”
他又对秦玉凤道:“玉凤,你也要关注水师。将来大军东出,渡黄河,越淮水,乃至南下长江,都需要水师护航。可选派一些聪慧的年轻军官,去水寨学习,陆师水师,本为一体。”
在陈远的持续关注和资源倾斜下,大陈水师这颗幼苗,开始在黄河之畔悄然生长。
虽然它此刻还十分弱小,舰船只能在黄河里游弋,水兵的经验仅限于内河操舟,但它拥有最先进的火器理念作为指导,有来自南北的技术人才进行融合,更有整个王国作为后盾。
它就像一颗深埋的莲子,只待春江水暖,便能破水而出,亭亭玉盖。
水师建雏形,潜龙欲入海。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陆地上的刀光剑影时,陈远已经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江河湖海。
这支初生的水师,或许在当下波澜壮阔的陆战中微不足道,但它却承载着大陈王国未来的星辰大海之梦。
谁又能断言,今日黄河渡口的点点帆影,来日不会化作驰骋四海的艨艟巨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