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暖阳,照在燕京略显嘈杂的街道上。韩风没有坐车,而是信步走在街头,目光掠过熙攘的人流和车流。他特意观察着人们最主要的代步工具——自行车。
黑色的“永久”,墨绿色的“飞鸽”,深蓝色的“凤凰”……这些响当当的品牌,构成了这个时代城市交通的底色。它们结实、耐用,如同这个时代的品格,但也不可避免地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款式几十年不变,笨重、沉闷,颜色单调,主要以黑色和深色为主。男式车横梁很高,女式车虽然是弯梁,但同样显得笨拙。
他看到年轻的姑娘,费力地蹬着比她还高的二八大杠,裙摆不时被风吹起,显得有些狼狈;他看到学生模样的少年,骑着父亲的旧车,眼里似乎对那笨重的车身有一丝嫌弃;他还看到几个穿着稍微时髦些的年轻人,骑着车,眼神却不时瞟向偶尔驶过的、外国人骑的色彩鲜艳的变速车,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一个念头,如同春芽般,在韩风心中破土而出。
晚上,回到“关山雅筑”书房。韩风铺开厚厚的绘图纸,拿出绘图工具。他闭上眼,脑海中那份兑换来的【工业设计基础】知识流淌而过,结合前世见过的各种经典自行车车型,以及当下国内可能实现的工艺条件,开始勾勒。
他首先画的,是一辆女式自行车。车架不再是简单的弯梁,而是采用了更流线型、更符合女性身形的下沉式设计,确保上下车方便优雅。车轮尺寸适当缩小,整车重量目标要比现有车型轻三分之一以上。颜色也跳出了黑蓝的桎梏,标注了“珍珠白”、“浅粉”、“鹅黄”等明快的色彩。
接着,他又画了一辆男式车。车身线条更加硬朗运动,关键在于,他增加了一套简单的多级变速系统草图。虽然只是初步构想,远不及后世的山地车复杂,但在这个普遍只有单速车的年代,无疑是革命性的。他标注了材料要求:更轻薄的合金钢管,更符合人体工学的鞍座,以及防滑性更好的橡胶把套。
第三张草图,则是一款造型更具现代感、甚至带点科幻色彩的流线型自行车,使用了大量弧形设计,色彩搭配更大胆,旨在打造一款“概念车”,提升品牌形象。
画完这些,韩风放下笔,长长舒了一口气。窗外月色如水,他的内心却热血澎湃。
他萌生了一个清晰而强烈的想法:建立一家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厂!
名字他都想好了,就叫“凤凰机电厂”。并非沿用老品牌,而是取“凤凰涅盘,焕新而生”之意。
他的产品,将不再仅仅是代步工具,更要注入“时尚”、“轻便”、“个性化”的元素。他要瞄准的,是那些在改革开放中逐渐富裕起来、开始追求生活品质和个性表达的年轻人和女性市场。他要造的,不仅是自行车,更是一种新的生活态度和潮流象征。
这个市场,庞大得难以想象。几乎每个家庭都需要自行车,而现有的产品,远远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然而,想法虽好,要实现却困难重重。技术、设备、人才、供应链……尤其是他图纸上这些超越时代的设计,现有的国营大厂未必愿意生产,就算愿意,其僵化的体制和缓慢的流程,也绝非理想合作伙伴。
必须自己干!
韩风握紧了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实业,才是真正的根基。贸易带来的快钱,应该投入到这种能够创造长期价值、改变人们生活、甚至推动行业进步的事业中去。
“凤凰厂”,将是他叩响制造业大门的第一块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