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域地盘越大,交通就越重要。
一旦交通不便,朝廷很难掌控边陲地区,尤其是山林密布的地带。
他们就算不反叛朝廷,那也只是名义上听朝廷的话,实际上是个独立王国,朝廷根本管不了。
如今大明各地修建了很多道路,但远远不够,还要继续修建。
李洵的目光看向了工部尚书公输长风。
水利交通方面归工部管理,公输长风一直都在研究道路规划问题。
“陛下,臣准备继续扩建新道路,已经做好了规划,等完善之后,便会呈送给陛下。”公输长风走出来说道。
“嗯,道路交通方面的事务,由你全权负责,该怎么修怎么规划,你来定。
钱财方面你不用担心,户部会给你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
只要你能把道路问题解决好,你想要多少钱,朕就给你批多少钱。”李洵说道。
道路交通对一个国家来讲尤为重要,不能舍不得花钱。
有皇上这话,公输长风更有信心。
“户部尚书,钱财方面没问题吧?”李洵又看向了张临辰。
“陛下,请您放心,如今我大明帝国财政税收相当充足,完全不用担心没有钱。”张临辰信心十足。
如今帝国疆土广大,天下所有土地都登记在官府,土地税收没有问题,而且商业税收也是非常的多。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其他的税收,比如铁矿盐矿之类的。
另外,大明帝国的势力已经延伸到了大海之上。
大海上的资源非常丰富,能为帝国提供大量的税收。
“帝国疆土广大,不仅道路交通问题要重视,钱财问题也很重要。
地盘越大,人口就越多,所要做的事情就越多,耗费的钱财也就越多。”
李洵看着张临辰说道。
“尤其是军队方面,绝对不能缺钱,这一点有把握吗?”
张临辰认真的点点头,没有任何问题。
哪里都可以缺钱,军队是不能缺钱的,否则就没有人来守卫家国了。
大明帝国的士兵待遇非常高,除了士兵本人拥有丰厚的待遇,他们的家人也会跟着享受各种待遇。
因此军队的军费支出很大,是大明帝国最耗钱的地方之一。
但李洵从来没有想过削减军费,想要维持庞大的帝国,想要让士兵们战无不胜,就必须保持好的待遇。
李洵接下来又聊起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众大臣都在认真聆听。
皇上虽然一年多没有回北凉城了,但对于全国的事务还是非常了解的。
若是有人敢糊弄,定会被皇上一眼看破。
“距离上次全国吏治整顿,过去一段时间了吧?”
李洵忽然说道。
“朕之前多次强调,治国就是治吏!因此吏治问题非常重要,我们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对全国吏治进行整顿,确保吏治清明!”
众大臣赞同的点点头,皇上这般说,看来是要掀起全国吏治整顿了,他们没有意见。
“这次全国吏治整顿,朕将会亲自主持!”李洵又补充道。
不少大臣都感到了惊讶,皇上亲自主持,整顿力度将会非常大。
“你们谁愿意做吏治整顿的负责人?”李洵看着大臣们问道。
众人没有说话,目光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御史中丞甘云虎。
如今的甘云虎早已不是当年的愣头小兵,这几年他的成长速度很快,变得沉稳许多。
听到皇上这般问,甘云虎缓步走出队列,道:“陛下,臣愿意负责此事!”
之前皇上整顿全国吏治,甘云虎便参与其中,做得非常好,所以能一路高升。
“很好!你去挑选各路监察御史,将他们派往各地进行巡查。
哪怕是咱们刚占领的新地盘,也要进行深入彻查。”李洵面带微笑的说道。
将此事交给甘云虎,他还是很放心的。
“是,陛下!”甘云虎话不多,但做事相当的认真。
李洵又和大臣们聊了一会儿,其他的便散朝了。
回到书房,李洵让李德全把公输长风叫来。
“蒸汽机的事情怎么样了?”李洵问道。
发明蒸汽机这件事情,李洵交给了公输长风负责。
公输长风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理解学习的很快。
关于蒸汽机,知道的人非常少,现在还算是机密,因此李洵并没有在朝堂上探讨这件事情。
“陛下,如今蒸汽机正在试验中,根据现在的进度来看,差不多年底能够弄出一个初级成品。”公输长风回答道。
李洵微微颔首,这个速度已经是挺快的了。
只要初级成品弄出来,那么距离正式的蒸汽机也不远了。
蒸汽机一旦出现,大明帝国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那时,大明帝国对付其他国家,完全就是碾压姿态。
“干的不错,朕过两天去看一看。”李洵说完,便让公输长风下去了。
李尽忠从门外走了进来,汇报玛斯人在都城的事情。
“这些玛斯人现在已经被咱们都城的繁华所吸引,可以说是流连忘返,都忘记自己来大明的目的是什么了。”李尽忠笑着说道。
李洵淡淡一笑。北凉城是整个大明帝国最繁华的地方,外国人来到这里,不沉迷其中是不可能的。
“陛下,这群玛斯人该去何处学习呢?”李尽忠又问道。
“就让他们去太学学习吧。”李洵淡淡的说道。
之前,西域各国的人来北凉城学习,就是在太学。
如今西域各国已经加入大明帝国,太学内的外国学院已经取消。
现在玛斯人来这里,便重启外国学院。
李尽忠点头称是,便去通知玛斯帝国的这些人。
……
最近这些人每天都在北凉城内四处闲逛,对这里的一切都很感兴。
之前李尽忠说,北凉城里的好东西多得很。
如今他们也算是亲身体验到了,好东西果然多,很多人都买了不少。
除了有好的商品之外,他们还看到了很多好玩的地方。
从昨天开始,他们这群人又迷上了一个东西:听书!
北凉城内有很多说书人,讲述各种各样的故事。
尤其是大明英雄传这个故事讲的最多。
据说大明人对大明英雄传的故事熟记于心,但每天都有人去听,总是听不够。
这群玛斯人也爱上了听书,只不过语言不通,只能通过翻译现场给他们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