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型轰天雷最终没能将魏军阵型突破,但是让魏军士卒心中震惊。
魏将也反应迅速,立刻稳住阵型,他也在祈祷,宋军这样的东西不多,否则,他不敢想象。
可是令他失望的是,刘义季这次一下拿出五百颗抛向魏军阵型,而且还很集中。
说实话,魏军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奔跑中的骑兵速度很快,抛完轰天雷就立刻退出弓箭射程,而且后面的宋军骑兵利用弓弩不断压制,掩护抛投轰天雷的骑兵。
虽说轰天雷并不稳定,但是魏军配合却很默契,两次抛投损失不足十人。
原因也很简单,宋军弩箭本就射程远威力大,同时有弓箭配合,而魏军被动防御,并且宋军弓弩主要针对魏军弓箭手,这就让魏军很难对宋军骑兵进行杀伤。
第二轮轰天雷明显对魏军伤害更大,而且此时的魏军士卒开始恐慌,并且阵型开始松动。
第二轮轰天雷过后,魏军阵型侧翼出现一处缺口,那里的魏军士卒东倒西歪,不断哀嚎。
刘义季瞅准时机,命令骑兵立刻从缺口推进。
这个时候,魏将虽然大力呼喊,令士卒立刻补上空缺,然而魏军士卒在轰天雷的爆炸中出现短暂的愣神,尤其靠近缺口的士卒更是耳中轰鸣。
此时,宋军骑兵释放一轮弩箭,以此扩大缺口,然后换成弯刀,开始向魏军发起冲锋。
魏将见此,立刻
调整部署,令副将领亲卫立刻组成第二道防线,并下令外围魏军收缩,并向缺口靠拢。
然而魏军士卒已经胆怯,虽然小型轰天雷的杀伤不多,但是威慑力巨大。
不过刘义季也发现,这种新式武器在这种作战中还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战事规模扩大就没有太大作用。
而且大规模交战会有投石机跟随,会向对方抛投更大威力的轰天雷。
而且,当初研制的时候也考虑轰天雷本来就不稳定,所以小型轰天雷装药量较少,主要是威慑力,同时里面也没有太多的铁片,否则影响威力。
这次还是魏军全是步卒,没有骑兵辅助,同时处在空旷之地,阵型密集,而且出其不意,所以才有这样的效果。
一旦正面交战,对方不会站着等着轰天雷爆炸,同时刘义季发现,魏军盾牌可以抵挡住大部分伤害。
这也就是第二次宋军骑兵更近距离的进行抛投才能破开魏军阵型。
这就暴露出小型轰天雷攻击距离过近的短板。
这样的情况下,步卒使用的意义不大,近距离对方不会给你机会进行抛投。
所以,小型轰天雷用于偷袭还是有效果,正面交战并不适用。
但是此时宋军骑兵杀去入魏军阵中后,不会再给魏军喘息之机,骑兵对步兵,尤其冲锋起来的骑兵,对步兵来说就是噩梦。
此时的魏军士气已经溃散,很难组织起有效抵抗,有一些处在边缘的魏军士卒开始出现逃跑的现象。
随着宋军不断冲杀,魏军阵型彻底崩溃,魏军将领此时面如死灰,如此迅速被击溃,他根本挺不到骑兵回援,也就是他如今已经进入了必死的局面。
很快,他做出决断,率领亲卫,收拢残兵,向一侧山坡撤退,妄图做最后的抵抗。
然而刘义季也久经战阵,根本不会给对方这样的机会,很快一队一千人的宋军骑兵在千夫长带领下脱离宋军大队,向侧翼迂回。
刘义季麾下可是宋军麒麟卫的精锐,并且他还是大将军沈庆之的弟子,临战反应能力很快。
宋军很快迂回到魏军背后,然后夹击魏军,使得魏军将领的谋划彻底落空。
面对这样的局面,魏军将领知道已经没有办法扭转战局,但是他不能投降宋军,毕竟他的岳父可是鲜卑贵族,在冀州为官,虽然官不大,但是却是重要职位。
他还有妻儿,他若投降,必然连累妻儿和岳父,甚至岳父家族都有可能受到牵连。
想到妻儿,他下定决心,于是道:“诸位,是本将军不察,中了宋军埋伏,愧对大魏,本将军已经决定以死以报皇恩,愿意跟随本将军的我们一同上路,想要求生的,本将军也不怪你们,只希望活下来的人有机会的话,要告知本将军家眷,本将军对不起他们。”
如今周围都是亲卫,还有几名校尉都其岳父同族的子侄,听到这里,他们无不动容。
他们平时不太看得起这个姐夫,可是如今,他在这种情况下居然选择死战,不仅身后留名,他们的家族也会因此得到荣耀。
所以,这些亲卫都围拢在魏将附近,做最后的殊死抵抗。
刘义季则下令骑兵分割围杀魏军。
随着魏军士卒开始有人投降,魏军则败局已定。
不一会儿除了投降的魏军士卒,其余尽皆被宋军斩杀。
刘义季下令打扫战场,然后留下一部分收拢投降的魏军士卒,其余骑兵稍作休息,然后向东列阵准备迎接魏国骑兵。
大约半个时辰后,宋军五百骑兵,带着投降的两千余魏军步卒向善无城方向前进,汇合那里的四万五千宋军主力。
一刻钟后,东边烟尘四起,魏军骑兵迅速向西前进。
刘义季早就有所准备,于是立刻下令,“全军准备!放”
随着魏军骑兵进入了宋军弩箭射程,刘义季下达了攻击命。
魏军骑兵也知道宋军弩箭的厉害,所有人立刻分散,并且整个人趴在战马之上,尽量避免被弩箭射中。
宋军也释放完弩箭立刻发起冲锋,并且手中弩换成弓,然后再次释放一轮箭矢。
同时,魏军也利用弓箭进行反击。
随后,双方换成近战兵器进行肉搏。
虽然宋军经历一次交战,但是人数士气都占优势,而魏军骑兵仓促回援,并且并没有看见魏军步卒,不少骑兵心里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
随着战事进行,两千魏军骑兵见无法取胜,留下五百余人,向西北方向突围。
刘义季知道无法追上魏军骑兵,于是下令返回大军,准备攻打善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