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举人在当地以也是有权有势,被李丁这么一闹当时就懵圈了,不知该如何应对了。尤其是看到随李丁来的人是官兵装束,心里就更没底了。
等李丁等人走后李举人一家才反应过来,他们立码就去报官。当地官府闻知官兵敢打举人老爷,这还了得?即刻派出一大帮人去追捕,严令务必将这些人缉捕归案。
另一边李丁冷静下来后悔自己太冲动了,砸门砸东西大不了赔人家就是了。可是提刀上门当众抽举人老爷的耳光这事就闹大了,等于是打了天下所有文官和士子的脸。搁谁也不会善罢甘休?关键是自己这么做,会不会给杨林带来麻烦?叆阳与宣府离的远,可天下官员是一家啊。难保这事不会成为攻讦杨林的事由。
乌扎拉特看着李丁纠结无比,他是一脸的无所谓。他告诉李丁,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直接面对好了。何必纠结后悔不后悔?在女真人的眼里,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才是男人的行事准则。否则连娘们儿都瞧不起你!
李丁倒是被乌扎拉特劝得心情有所好转,可是在返京的路上很快被衙役和捕快追上。双方一言不合便大打出手。
李丁这边虽然才六七个人,可他们都是常年与各种蛮夷打交道的边军,身手不好也不可能被派出来。因此他们面对二三十名衙役捕快毫不畏惧。结成战斗队形互相掩护、协同一致,不过一顿饭的工夫就把衙役捕快们打的屁滚尿流、四下奔逃。尔后大摇大摆的继续返往京师。
吴小七在刘万山的陪同下也顺路回了一趟老家,不过与李丁的快意恩仇不同。他是在晚上悄悄的回到了村里,趁着夜色和娘亲离开了这个生他养他的村子。
原来吴小七离家两年多没有音信,他娘以为他死在战场上。身为军户的遗孀,自己的丈夫和三个儿子在几年间接连战死,极度的悲痛差点儿要了这位农妇的命。好在吴小七没死让她有了活下去的动力。所以一听说要搬来辽东,她二话没说就跟来了。
对此杨林表示热烈欢迎,并特意安排专门的住处和下人进行服侍。这让吴小七母子感激万分。
杨林见此也是深有感触便下令重申,营中官兵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志愿将直系亲属接到叆阳定居。营中将统一建造住宅安置随军家属。
杨林这样做一是稳定军心,增加部下的忠诚度和凝聚力;二是要增加叆阳的常住人口,促进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还是那句话,人口就是财富。只要人口上去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就跟着上去了。因此就可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他的各项规划。
营中官兵对这条命令当然是举双手赞成,尤其是那些有家属但不在叆阳的官兵,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便按照“每哨请假回家人员不得高于一成”的规定,根据路途远近、户籍归属自行组团向上递交离营申请。说白了就是每哨每次最多允许十名到十五名官兵回家,然后这些官兵在约定的日期集体归队。如无特殊情况,有逾期不归或是借机开小差的官兵,将受到军法严惩和通缉。
另外叆阳标营不是不允许官兵退伍,但前提是本人提出申请待批准后才能离开,而且还能得到一笔合计六个月军饷的退伍费。只要脑瓜子不进水,谁能开小差不要这笔钱了?所以官兵都是严守归队时间,有的甚至提前归队。
杨林整顿了官兵状态之后,接着就开始操持铸炮事宜。这可是关系到未来与后金交战的生死大事,马虎不得。虽然上面已经同意自己铸炮,那么筹集资金和原材料的问题就摆在了眼前。
资金按照原先的计划,先从商贾和地主大户们中间募集一部分,剩下的再从钱庄里贷一部分。虽然因为其他事情已经从大户们身上募集好几次钱了,但他们几乎都是营中将佐的丈人家,厚着脸皮再要一回就是了。并且保证今后三年不再从他们身上募集钱款了。这样大家都好过。
关于原料,杨林为此又去过几次城外的铁矿场,并且仔细咨询孙博谦和一些匠人。得到的结果都和初始一样,叆阳产的铁矿不适合铸炮,会产生裂纹和沙眼,有安全隐患。他不禁暗想是不是冶炼工艺不行才造成这样的问题。
杨林不信邪,决定先试试。他亲自组织匠人开始铸炮。这些铸炮匠人几乎都是熊廷弼从沈阳来的,不管他们是匠户还是服徭役的人,这期间都要自己搭钱生活。
杨林为了鼓舞这些匠人认真铸炮,不仅给他们工钱还给他们安排吃住。这把匠人们的感动的不得了。纷纷向杨林表示一定要把炮铸好。
铸炮这玩意儿挺复杂的,不管用啥铸造法都挺耗费时间。因此杨林把自己画的图纸拿了出来,决定先铸造一百斤、三百斤、五百斤各一门的弗朗机炮。以此来验证是不是如孙博谦等人说的那样,叆阳铁矿石并不适合铸炮。他没给匠人们规定时间,只是让他们按照正常程序尽快完成就是。
匠人们基本都是从沈阳来的,给官家干了这么多年活儿还从来没见过杨林这样的好官。因此拿着图纸研究了半天之后,拍着胸脯保证在一个月内把这三门炮铸造出来。
杨林对于铸炮是个外行,不便插手匠人们如何去铸炮。只是把自己的标准和要求告诉他们,让他们想办法尽量达到要求。例如炮膛内壁不能凹凸不平,影响安全性和稳定性;炮筒要呈前细后粗的纺锤形,以增加炮弹的初速度;火炮的机动性也要提高,能随军迅速机动。总之这些要求和标准都写在图纸上,匠人们要严格按图纸铸炮。
匠人们对杨林说的一些词并不懂,但是不耽误他们不耻下问。毕竟杨林是东家,老话说得好——“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一切按照东家的要求办准没错儿。
杨林把铸炮的事安排完后,又开始研究火柴、肥皂、水泥等能赚钱的项目来。这些可是魂穿者、穿越者必备的赚钱技能,能不能发家致富就看怎么运作它们了。
可是没过几日噩耗传来——万历皇帝驾崩,大明所有臣民停止一切婚嫁娱乐,都要为皇帝服丧守灵。
杨林是真感谢万历皇帝对自己的提拔和重用,所以停下手中的一切事务,一身缟素为皇帝陛下守灵。其他官兵和百姓也是如此,一时间叆阳上下素白一片。
又过了一段时日,继位的明光宗朱常洛也驾崩了。杨林知道历史走向但是不能阻止皇帝的生老病死。没办法,接着守灵吧。但这不代表他什么事都不干,反而他一直在关注“归村并屯、修建堡寨、组建民团”等事和铸炮的进展,并不时的给与指导意见。
也是在这段时间,杨林还偷摸的把研究肥皂的事情重新拾起来,并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成功了。尔后又再接再厉,把香皂也弄了出来。
但杨林不敢说这是他研究的,否则要是被御史言官知道自己在皇帝大行期间,弄了些“奇技淫巧”的东西出来,就等着被喷死和治罪吧。所以他必须要给自己找个顶锅的。结果一番比较之后,这锅就自然落在了邢云衢的头上。
因为在大伙儿眼里,全叆阳除了杨林以外,剩下的就是这位邢先生读书多、懂得多,而且还有举人的功名在身。别说肥皂、香皂是他发明的,就说他设坛作法能请来天兵天将,在叆阳军民中也是大把的有人信。
邢云衢得知杨林要把发明肥皂的事落在自己头上,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因为他试用了这个叫“肥皂”的东西,发现去污效果简直好的不得了,不断惊呼这是“天降神物”。可是当他得知杨林的真实意图之后,又是哭笑不得。
邢云衢一本正经的对杨林说,你作为主将得有担当,不能一有事就把手下推出来挡着。这么整,今后谁还敢跟你共事?再说肥皂、香皂绝对是挣钱的买卖,平白无故的给了自己,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和人情啊?自己一介书生,就是把自己卸零碎了也没法还这个人情。所以万万使不得。
杨林闻言却不以为意的说,我不是没担当,而是把这种挣钱的买卖送给你,是好事。再说了,我要不是看在你邢先生人好、实在、稳当,我是说啥也不能把这好事落到你头上的。所以你不能拒绝,就这样决定了。
邢云衢执意推脱,一顿引经据典,张嘴圣人云闭嘴圣人曰,说什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无功不受禄”、不能夺人之美啥的,总之吧啦吧啦一大堆的东西。把杨林说的脑袋都大了三圈儿。
正当杨林和邢云衢互相辩白的时候,有紧急军情来报。
说在叆阳城下连吃败仗的后金,本月开始出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