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公子昨天在大殿听完朝议之后,整整一晚上都没有合眼,连夜在那里奋笔疾书,不知道在写些什么重要的事情。”
赵高带着一脸无奈的苦笑,轻声细语地对正在专心致志批阅奏折的嬴政说道,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担忧,眉宇间也隐约流露出对公子身体状况的关切。
正在低头认真审视奏折的嬴政,听到赵高这番话后,手中的动作不由得一顿,翻阅奏折的手指微微停顿,眉头微皱,显得有些不悦,心中也泛起一丝不安。
他随即抬起头,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地问道:“一夜没睡?伺候他的人都是怎么照顾的?怎么能让公子如此操劳?”
赵高略微颔首,额头冷汗涔涔,他的声音低沉而恭敬:“启禀王上,公子有令,任何人不得近身打扰,仅留一盏微弱的油灯相伴。案几之上,笔墨纸砚堆积如山,足见其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书写着。就连我等侍奉之人,亦不敢贸然叨扰。”
嬴政听闻,缓缓放下手中的奏折,他的目光穿过窗户,投向那逐渐明亮的天色。晨曦微露,天际泛起鱼肚白,柔和的光线透过窗棂,洒在他那深邃而锐利的眼眸上,映照出他复杂的心境。
他的眼神中,既有对自家儿子执着精神的赞赏,亦有对其身体状况的忧虑。那微弱的油灯,在晨曦的映衬下,显得越发黯淡无光,仿佛象征着公子的孤独与坚持。
沉默片刻,嬴政终于轻轻叹息一声,那叹息声中,既有对公子倔强性格的无奈,亦有对其执着精神的钦佩。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这孩子,确实有着几分倔强和执着啊。”
言罢,嬴政霍然起身,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毫无迟疑。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走吧,让我们去一探究竟,看看他究竟在写些什么。”
廊下的寒风如刀子一般,凛冽刺骨,嬴政踏进房门时,一股寒意扑面而来。他定睛一看,只见嬴骜正伏在案几上,紧闭双眼,显然已经累得昏睡过去。案上的墨迹早已阴干,一卷摊开的纸张上,字字力透纸背,竟然是整篇的《科举监察令》。
嬴政静静地凝视着嬴骜,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他默默地取过一旁的外袍,小心翼翼地披在嬴骜的肩头,仿佛生怕惊醒了他。然后,他的指尖轻轻抚过纸张上的字迹,感受着那一笔一划中的力度和神韵,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慨。
这些字,不仅展现了嬴骜的才华,更体现了他的毅力和决心。嬴政不禁为公子的才华与毅力所动容,同时也对他如此拼命地工作感到心疼。
在嬴骜的身旁,伺候他的小内侍小黑也是满脸的疲倦。他的手边堆放着两叠厚厚的纸张,上面密密麻麻地誊写着《科举监察令》,显然这是嬴骜交代下来的任务。小黑低着头,不敢与嬴政对视,却听见嬴政轻声问道:“公子写到什么时候才停笔?”
小黑的声音有些颤抖,他回答道:“直到五更鼓罢,公子才终于停下了笔。那时天色已微亮,公子才勉强支撑不住,昏睡过去。”
嬴政默然良久,目光凝视着那卷《科举监察令》,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低声自语道:“此令若真的施行,必然会动摇天下的根基,然而他的心是为公着想,他的志向也是值得敬佩的。”
说完,他取过朱笔,在令文的首批郑重地写下八个大字:“立意深远,准议来朝”。那八个大字如烙铁般深深烙印在纸面上,显得格外醒目。
寒风拂动窗棂,案上的残烛忽明忽暗,仿佛在一夜之间燃尽了一盏孤灯的心血。烛火微光映照着朱批,那八个大字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耀眼。
嬴政转身离去时,脚步轻得几乎无声,唯恐惊扰了这屋内凝固的寂静。小黑望着帝王背影消失在廊道尽头,才敢轻轻呵气暖手,心中对公子的敬仰与心疼交织在一起。
嬴骜额前散落的墨痕尚未干透,指尖微微蜷曲,似乎仍紧握着那支已经秃了的笔。窗外渐亮的天色映照着案上的残稿,风掠过纸角发出细微的声响,仿佛在回应昨夜不眠的执念。
赵高在临走前低声吩咐道:“好好照看公子,别让他受了凉。”小黑默默点头,心中充满了对公子的敬仰与心疼,眼眶也不禁有些湿润。
赵高快步跟上嬴政的步伐,小心翼翼地开口道:“王上,公子此举……恐怕会触动朝中权贵的利益。”
嬴政目视前方,脚步未停,语气坚定地说道:“权贵可以触动,但国家的根本不可动摇。他看得比朝中那些老臣更为深远,头脑也更为清醒。”
风如鬼魅一般,穿过回廊,掀起嬴政的袍角,猎猎作响。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能穿透人的灵魂:“传令下去,三日后举行大朝议,朕要亲自阐述《科举监察令》。”
赵高垂首应诺,心中却是震撼无比。他对嬴政的胆识和远见越发钦佩,这位年轻的君主,不仅有着超越常人的智慧,更有着果敢的决断力。
嬴政顿了顿,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吩咐道:“去尚工坊取来新的笔墨,再送一炉暖炭过来,别让公子着了凉。”
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如重锤一般击打在赵高的心上。他深知嬴政对公子嬴骜的关爱,也明白这份关爱背后所蕴含的期望和责任。
小黑恭敬地跪送炭炉进屋,然后轻轻地将它放置在案几旁。炭火微微发红,映照着嬴骜沉睡的脸庞,给他的面容增添了一抹淡淡的红晕,使得他看起来格外温暖。
然而,窗外的日光却渐渐炽热起来,无情地照射着屋内。但那满室的墨香和疲惫交织而成的寒意,却似乎并未被这阳光驱散。
终于,那支早已磨损的秃笔,像是不堪重负一般,从嬴骜的手中滑落,发出了轻微的声响。这声音虽然细微,却仿佛是整个世界都为之松了一口气。
小黑连忙拾起笔,他的眼中充满了心疼和敬仰。自家公子年纪尚小,却已经心怀天下,肩负起了如此沉重的责任和压力。
他想起公子昨夜伏案疾书时的背影,单薄却如松柏般挺立,不禁攥紧了手中的笔杆。炭火噼啪一响,惊醒了屋内的寂静,小黑轻轻将笔搁回砚台旁,生怕扰了这一瞬的安宁。
嬴政走出宫门时,天边已泛起金色的光芒,朝霞如火焰般燃烧,映照着巍峨的殿宇。他知道,一场变革即将随着朝阳的升起而到来,而那卷浸透心血的奏章,终将掀动大秦的风云变幻。
晨光洒落在咸阳宫的宫阙之上,万籁俱寂中,唯见廷尉府门前的石狮泛着微光,石狮目光如炬,静静地守护着昨夜未尽的余烬。炭火将尽,余温犹存。。。。。。
小黑静静地坐在嬴骜身旁,眼睛紧盯着那盆炭火,时不时地用铁钳翻动一下,让火焰更加旺盛。他的目光偶尔会落在那卷《科举监察令》上,心中涌起无数的思绪。
小黑虽然只是一个内侍,但他也深知这份奏章的重要性。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中,蕴含着公子对大秦未来的深切期许和坚定决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仿佛是公子心血的结晶,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屋外的风渐渐停歇了下来,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嬴骜沉睡的脸上,给他的面庞镀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辉。小黑看着这一幕,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柔情。他轻手轻脚地站起身来,走到门口,轻声吩咐其他小内侍去准备一些热粥,想着等公子醒来后,可以暖暖身子。
与此同时,廷尉府内也开始忙碌起来。三日后的大朝议即将到来,整个府衙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官员们知道,那卷《科举监察令》一旦在大朝议上被提出,必将引发一场轩然大波。然而,他们也明白,这场风波或许会给大秦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
嬴政回到自己的书房,再次拿起那卷朱批过的《科举监察令》,仔细研读起来。他的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然是在思考着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份奏章,关系到大秦的未来,他必须慎之又慎。
他的眼神时而凝重,时而闪烁着光芒,仿佛在与嬴骜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他深知,这份奏章不仅是对科举制度的革新,更是对大秦未来走向的一次深刻思考。
时间缓缓流逝,当嬴骜从沉睡中醒来时,已是日上三竿。他睁开眼,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卷摊开的《科举监察令》和一旁静静守候的小黑。
他微微一笑,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小黑连忙上前,将热粥端到嬴骜面前,轻声说道:“公子,您醒了,先喝口热粥暖暖身子吧。”
嬴骜接过粥碗,轻轻吹了吹,然后缓缓喝下。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卷奏章上,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心中暗暗发誓,谁都不能阻止科举制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