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于是大单于,也野只是大单于选出来兵马大元帅,有些部族听大单于的话,可未必听大元帅的话。
这也就是此次大单于阿罗木让其儿子阿难予随行的原因,代替他震慑其他部族,配合也野统帅大军南征。
只是当下两人的意见好似出现了分歧。
也野眉头紧皱,若是此时撤出攻城出力最多,军队伤亡过半的哈木部,让索罗部顶替攻城大功,即使哈木不在意,哈木部的人也绝对不答应。
“尊贵的左贤王,你可知此行实在破坏各部团结。”
“戎族本就是一体,应该共进退,而不是这般分崩离析。”
听到也野给自己扣上了分裂部族的名头,阿难予的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 大元帅既然放着唾手可得牧州城不要,当初又何必率军南下,倒不如直接驻守幽州和冀州,好不用死那么多勇士。”
也野据理力争。
“战场局势瞬息万变,先前攻牧州城,符合我戎族利益。”
“如今舍弃牧州城,同样是在维护我戎族利益。”
“你身为大单于唯一的子嗣,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提到此事,阿难予心中 越发气愤。
“我是大单于之子将来就可以做 大单于吗?”
戎族大单于继承,并非血脉继承,更多看重的威望名声。
若是也野没有在赵牧手上吃了三次败仗,板上钉钉的是大单于继承人。
现在则是多了一丝悬念,也让阿难予看到了些许希望。
毕竟的名声威望仅次于也野,而且如今又是左贤王。
父亲这次让他南下,同样有分 一半军功的想法。
毕竟父亲一直太推行中原制度,其中就包括大单于的继承制度,力排众议让阿难予坐上左贤王之位,便是最好的证明。
也野明白阿难予的想法,可大单于早就已经与他说过世袭制的想法。
他一直支持大单于效仿中原制度,包括世袭制。
“我绝对拥护大单于的一切决策。”
有些话不能当着众人明说,他只能变相的表达拥护阿难予坐上大单于之位。
可惜阿难予并不理解父亲的意思,当然听不懂也野言外之意。
“大元帅,一天,等一天,只要确定后方出现的是安西虎骑,便撤回幽州和冀州如何?”
也野还是没有点头,不过却退让了一步。
“不如让六大部族外加突厥和柔然的头人,投骨表决如何?”
军心不可乱,若是真的强行后撤,内部分裂,更容易引起混乱。
有车河和也和部骑军,想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投骨问路,一直以来都是戎族各部意见不统一之时,采取的决策方案,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投骨就是每人一根羊骨头,赞同何种意见,便丢在那个盆里,且都是隐秘的,自己丢那个盆里只有自己知道。
说白了就是不记名投票。
“好,就依大元帅所言。”
很快六大部族代表和突厥、柔然的话事人全部到场。
一阵叮呤哐啷的投骨之后,不出意外,八根骨头只有三根投在了同意撤军的盆子里。
不同意撤军以绝对的优势压倒了同意撤军。
各部眼里,他们此次南下就是为了掠夺而来的,目标乃是长安,贫瘠的幽州和冀州可打发不了他们。
赵牧用兵再厉害,也是五十万对二十万,优势在我。
何况还有陈姝暗中帮忙,更是如虎添翼,岂能说退就退。
对于这样的结果,也野并不意外。
说到底这就是戎族制度落后中原制度的体现。
这也是北原千年以来,只有趁中原大乱之时,才有能力南下的重要原因。
同等数量的军队,尤其是大规模作战,只要主将能力相差不大,北原军队绝对无法胜中原军队。
因为北原在部族制度下,很难做到一块铁板,中原军队却很容易做到。
“大元帅,现在你没话说了吧?”
也野倒也不做作,下令道:
“各部全力协助哈木部,以最快速度攻下牧州城。”
各部等的就是这个能率军进入牧州城的命令,纷纷领命。
“也和部得令。”
“哈木部得令。”
“索罗部得令。”
...........
带各部离开大营之后,阿难予方才起身,邀请道:
“大元帅,一起去牧州城看看?”
也野道:
“左贤王先行一步,我随后就到。”
阿难予客气了一声,便带着许贾离去。
也野并非是生阿难予的气,是真的还有要事要做。
之所以提出‘投骨问路’其实他的内心也在彷徨,毕竟这对于戎族来说,是最好的南下机会了。
一旦错过,可能十年、五十年、甚至百年可能才会在出现。
陈姝彻底掌控 北玄大权,处理完内患之后,必然也会北上,收复沦陷的北境。
北境和长安只隔着一个卫州,用中原的话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陈姝必然不会允许戎族兵戈架到了她枕边。
众人离开之后,卫兵问道:
“大元帅,中军大营还需迁到长安城内吗?”
也野思索片刻后,回道:
“不用了。”
“此外,你将所有细作撒出去,绕开牧州城南下,随时监视顾宇大军的动向。”
“一旦其有北上动静,立刻禀报到帅帐来。”
与此同时,赵凝雪已经抵达安州,坐镇北境大军中军大营。
对于这位女子,北境二十万大军无有不从,纵使赵牧身死,这二十万大军也会死忠于她。
此刻身前一个美妇人正将一份密信呈送与她。
她就是北境情报组织蛛网的头目白萱,人们多喊她为白姨。
看过信中内容之后,赵凝雪轻皱眉头,实在没有想到也野会这般不惜代价的白天昼夜进攻牧州城。
能坚持到第三日,已经算是不错了,毕竟是五万对五十万。
而且也野准备充分,各种重型攻城器械十分完善,数量众多。
“牧州城破了,我们也该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