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那老拳师跟他教的孩子还好吗?”
“很好啊,人家都特么没当回事儿,在老拳师眼里没有过不去的事情。”
“啊?都没往心里去啊?”
“是啊,耗子腰疼多大点事儿啊?他一个以武入道的人他能有什么过不去的?”
“呃……,还是有些理解不了啊师父,那老拳师就一点不心寒吗?”
“他心寒个der啊?他特么都寒习惯了还寒啥啦?再有,老拳师其实境界还是挺高的。问你个问题你就明白了。”
“好的师父,您问。”
“昨天的你还在吗?”
“不在了呀。”
“不在了是不是就没啦?”
“对呀。”
“那今天的你在嘛?”
“在的师父。”
“如果昨天的你已不在,那么昨天的事情还在吗?”
“不在了。”
“嘿嘿嘿,小笨蛋,即在也不在。昨天的一切记忆还在心中,那么记忆还在的话,该如何呢?”
“该如何啊师父?”
“把美好打包留下,其它扔掉,不然一直带着那些不好的包袱干嘛呢?”
“师父,那些美好的东西是不是也算包袱啊?”
“不算呀?就像出去吃饭一样,不好的丢了好的自然打包拿走啊。只不过不要一边打包美好,一边贪别的去执着。”
“诶?我好像明白咋修道了。”
“咋修啊?”
“嘻嘻嘻,我也说不出来。”
“那好吧。”
“对了师父,我还想问一件事儿。”
“你说。”
“师父您见众生与天道都如孩子与菩萨,那您见自己呢?”
“一样的呀,师父也是众生中的一员呀,虽合道,我见众生与天道都这般,见自己自然也是这般。”
“明白了。”
“师父,什么都未曾拥有,也什么都未曾失去。是不是一切全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得放下一切呀?”
“不是,咋非要一个单一答案呢?什么都未曾拥有,你就什么都有啊。什么都未曾失去,你就什么都不缺。还有,没有的可以学,可以取,可以用啊。
难道非得修成大木头棒子才算修行呀?
有时候啊,这做人,得别把自己太当人,更别把别人不太当人。
同时别把自己不太当人,亦别把所有人都当人,得将心比心,不然连自己都活不成人的。”
“师父我突然好像知道了些什么,又好像不知道。”
“那就对了。一切事物的发展规律,本来就不是单一的,一在天二在人,一也是二,二也是一。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单一的唯一结果,或者两个结果。一就是全部,全部也是一。
总结就是随缘,惜缘,随缘。惜缘与随缘是同时的,不是单一的。在这个惜缘随缘的过程中,还得看是什么缘。”
“师父我对缘这个含义还是理解的不够。”
“那你就简单点理解。你处个对象,互相心里都有彼此那就能处。光你有,人家没有了,那就不能了。
珍惜每一份缘分,缘分散的时候那也得随它去,不然你还想怎样?
你养个花,花就与你有缘,当花枯萎的时候今世的缘就结束了。
你买个手机,手机就与你有缘,当手机坏掉的时候,那么你与这台手机今世的缘也结束了。
人与人也一样的,你心里有谁就有缘。他心里有你就结缘。这个一断就缘散。”
“师父为啥在熟人面前会痛苦,在陌生人面前不会啊?”
“因为你在陌生人面前不会多想,你在熟人面前总容易多想,哪怕你什么都没想,你的下意识变动你也发现不了。你眼里的陌生人啊,并不陌生。若是陌生,你就见不到了。
你眼里的熟人,也不是你认为的样子。若是你认为的样子,那这个熟人就是你自己啦。而是你自己,是你自己的同时又不是真正的你。”
“师父啊,我迷糊啦。”
“嗯?这迷糊啥啊?这世界上没有熟人与陌生人的区别,任何人都是即陌生又熟悉,即熟悉又陌生,只要你见到的人,接触到的人,都是这样的。”
“师父这个我得好好想想。”
“很多东西不只表面上的,这个不只表面上也包括你心里觉得的等等。于此同时,又只是表面上的直观现象。这个话,说真的,同样是矛盾,矛盾就是阴阳。真的认识阴阳很难。”
“师父阴阳到底是啥啊?”
“是混沌啊。”
“那如何能真的认识阴阳呢?”
“在混沌中永远保持一丝清明。”
“这又该如何保持呀师父?”
“最简单的叫不忘初心,难的就没法让人理解了。”
“师父您能不能给我讲讲呀。”
“你能控制自己绝对相信什么,然后又知道自己让自己绝对相信的,又能绝对相信,也知道应该相信。
你能控制自己绝对不相信什么,知道是自己让自己绝对不相信的,又能绝对不相信,也知道应该不相信。
在这绝对相信与绝对不相信的同时,你还知道为啥相信与为啥不相信。还知道前世今生,执着与不执着兼备。
即得如此,又不能如此,即不能如此,又得如此。得知必须如此的情况下,又不能如此,还得如此。”
“师父我晕了……”
“咳咳咳,听着玩儿就得,你该修持续不忘初心就对了。
这个事儿,在这个世界上,目前为止能做到的人只有师父我自己,还知道为啥是这样的。”
“这么难啊师父?”
“是啊,你若不知道你是让自己去相信的,那你就能相信。你若不知道让自己不信的,你也能不信。但你若知道这种事情,你就哪一个也达不成。会变成即信又不信,即不信还信,卡在中间。
难就难在这,真做到时候,好似混沌中那一丝清明。
混沌就是在矛盾中,不矛不盾,又矛又盾,又能做主。”
“我……,师父我还是修不忘初心吧。”
“那就对了。因为这件事情太难太难了,难到让人没办法理解的地步。虽几句话就能形容,但真的做到时候,要跨过千山万水,千难险阻。
师父没有一个固化的认知,却也有,又没有。这个即有又无,即无又有,它就不是一个正常人该有的东西。
按照天道的规律讲,不管一个人的认知有多高,总会是有局限的。而师父是即有局限又没有局限,即没局限又有局限。在有无中间能够随意自由穿梭。
好好修不忘初心这一课题,将其修好后有一天就会得道的。”
“好的师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