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容忙跟上去,舜华已经跳上马车,见状又跳下来跟过去,抱怨道:“这都出发了,你又整啥幺蛾子?”
徐元祉带着四名护卫,和王子义一起,跟在她们身后五步远的地方,一只手放在腰间,保持着随时拔枪的姿势。
这是一间标准的官店,三间门面房连通,中间一间摆着粮食,有大米、麦粉、高粱面、还有黄澄澄的玉米面,每只口袋上,都插着两种价格,如从辽东运回来,磨坊加工出来的糙米,一个牌子上写着20文\/斗,另一块牌子上却写着50文一斗。
张蔷在心里默算,一斗等于十升,一升大米1.5斤的样子,一斗米约15斤,按50文每斗算,每斤大米约3.3文,与前世的大米价格相当,这个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黄麦粉是和着麸皮一起磨成的面粉,价格比糙米还高出一成,一个牌子上写着22文\/斗,另一个牌子上写着55文\/斗。
见两位衣着不凡的夫人,站在粮食口袋前看那牌子,一个伙计上前介绍道:“客人要买粮食?有没有粮票?”
他指着糙米袋子里插着的20文的牌子道:“这是有粮票的价格。”
又指着另一块牌子道:“这是无粮票的价格。”
张蔷指着旁边的黄麦粉问:“为何麦粉价格比大米还高?”
“夫人有所不知,这不是连年干旱嘛,河南、山东和北直隶的小麦产区基本绝收,这些小麦、稻谷、高粱、玉米,大豆,全都是从辽东运出来的,辽东那边的百姓,喜欢种水稻、高粱和玉米,产量比小麦高,所以麦粉价格比大米还贵。”
旁边一位前来买粮食的管事模样的人插话道:“这还是从山海关到京师,通了火车,这些辽东产的粮食,才能运出来,还卖得这么便宜呢,搁前两年啊,这粮食价格还得往上提三四成。”
张蔷摇着头说:“还是太贵了,这大米50文一斗,田里颗粒无收,百姓如何买得起?”
伙计笑咪咪地解释道:“夫人有所不知,百姓人家不会只买纯粮食的,一般是一斗麦粉50文,一斗高粱面20文,然后掺两斗鱼粉,鱼粉只要八文钱一斗,这样的四斗三合面只要86文,折合每斗粮食22文左右,每升只要两三文钱,可以烙八个大饼,一个壮劳一餐两个这样的饼,就能吃饱……”
明代的一斤是十六两,烙八个大饼,每个饼有二两重,这饼也够大的。
官店的掌柜也是从商学院毕业的,与驿丞曾濂是校友,二人平日里走得很近,曾濂见贵人去了官店,生怕她们在官店里受到伙计怠慢,给掌柜惹祸,忙亲自从驿站的侧门,来到掌柜的公厅。
“老史,快快去前面,店里来了两位贵客,别让你的伙计怠慢人家了,快去!”他一进门就急吼吼地催促道。
“哪里来的?”史掌柜刚上班,还在清理今天要处理的事务,闻言放下毛笔,抬头问道。
“京城来的,两位女客,随从们人人挎枪骑马……嗨,我与你啰嗦什么,快去吧。”说完转身走了。
史掌柜不敢怠慢,忙跑到店里来,正听到伙计在跟两位贵客解释物价,他忙凑上前去,接过伙计的话头道:“夫人请看,这个20文一斗的价格,是给持有黑色粮票百姓的,比正常价格低了一半还多……要是百姓持红色粮票来,是凭票额免费领粮的……”
张蔷和舜华都转头望向他,伙计赶忙说:“这位是我们掌柜。”
史掌柜忙拱手道:“在下史官,是这间店的掌柜,这是朝廷开设的官店,粮盐米面、农具铁器、针头线脑、布皮棉花、肥皂香水、瓷器碗碟,样样都有,两位要看什么货品?在下为两位介绍介绍?”
张蔷与舜华对视一眼,张蔷说:“去看看海产品。”
“两位这边请,”史掌柜侧身在前面引路,将二人让到东面大厅里,大厅东边的货架上,整齐地陈列着一排货柜,柜子敞开,里面装着磨得细细的鱼粉,散发着淡淡的腥气。
掌柜见两位客人的目光在各种鱼粉上游弋,其中一位客人还皱了皱眉头,估计是没吃过这种粗糙的食物,忙解释道:“这鱼粉是用海里捞起来的活鱼,直接在海岛上晒干后磨成的,闻起来有股腥味,但煮成粥后就很香了,里面还有盐份,百姓们连盐巴都省了。”
张蔷点点头,环顾四周,除了大量的鱼粉、海藻粉,还有虾米、干贝、咸鱼、海带等海产品。
舜华指着北墙边的几口大缸惊呼道:“居然还有冷冻海产?”
掌柜恭敬地道:“是啊,自从远洋捕捞船上可以制冰后,就能带回这种冰鲜鱼回来,让我们这些远离海边的地方,也能吃到新鲜的海产啦。”
张蔷知道,他指的是用硝石制冰的法子,是兵仗局的太监们,在研制火药时,无意中发现的,打那以后,京中大户们也不贮冰了,百姓家花两文钱,也能从冰店里买一碗碎冰回去,做一锅冰凉的绿豆汤解暑。
远洋捕捞船更是将硝石装到船上,现场制冰来冷冻刚打捞上来的鲜鱼。
“这一条鱼不到两斤,就要五两银子,”舜华指着一条黄花鱼道,“卖得掉么?”
史掌柜哈哈一笑,指着旁边的客栈说:“夫人有所不知,旁边的客栈里,每日里不知过往多少富贵客人,这冰鲜鱼啊,卖得好着呢。”
正说着话,只见门外走进来一位身穿绸缎的管事中年人,一进来直奔几口大缸,嘴里唤道:“伙计,今儿都有哪几样冰鲜啊?”
伙计忙上前招呼道:“哟,陈管事,今儿又有贵客?今儿这货多着呢,有黄花鱼、鲱鱼、马鲛鱼、带鱼,海参和鲍鱼也有鲜货。”
那管事道:“今儿有位晋商要住宿,指名要办一桌海鲜宴招待客人……这些海鲜却也寻常,有没有尖货?”
伙计望了望掌柜,见掌柜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就热情地上前压低声音道:“库房里还为您留了一块鲸鱼肉,这东西难得,用来招待客人倍儿有面儿。”
这伙计估计也是京城人士,说话还带着儿化音。
陈管事哈哈一笑:“那太好了,今儿住宿的贵客多,这是采购清单,你让人点好货,给送到客栈来,我还有事,先走啦。”
“你老放心,保证办得妥妥的。”伙计将人送出大门,转身去库房备货去了。
“嘿,还真有人买。”舜华对史掌柜道,“你可赚大发了。”
史掌柜嘿嘿笑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嘛……卖粮食、鱼粉不赚钱,这冰鲜、山货,赚点钱补贴店里开支。”
张蔷点点头,走到最左边的日用百货那边,果真如伙计说的寻样,铁器、瓷器、布匹、肥皂、针头线脑样样齐全。
张蔷拿起一匹厚实的布料,舜华打手一摸,惊讶地道:“毛料?”
自从去年蒙古诸部内附,北方边境上的榷场里,源源不断地运回来各种羊毛,商业司又在西山建了两家毛纺织厂,用水力大纺车纺羊毛,用飞梭制布机织布,制出来的羊毛布,比棉布厚实保暖,比棉布更轻柔,一上市,就成了豪门大户们争抢的宝贝。
张蔷今日穿的褂裙,就是羊毛布料的。
张蔷点点头:“新建的两家毛纺织厂,为三千多名女子提供了就业机会,她们背后养活的,是三千多个家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