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义吸着烟,脸色依旧苍白,还在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和“一时糊涂”。
赵振国静静地听着,直到他告一段落,才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用一种带着惋惜和沉重的语气开口说道:
“崔主任啊……”他摇了摇头,“你糊涂,你真是糊涂啊!”
崔明义一愣,不解地看着赵振国。
赵振国目光直视着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巨大的冲击力:
“你知道么?我们刚刚查到,那个郑小军,拿到了你批的那张条子,根本就不是去买什么煤他是趁着去矿上晃悠的机会,拿着你盖了公社大印的介绍信做幌子,麻痹了仓库管理员,然后……他居然把人家矿上仓库里的炸药给偷了!”
“什……什么?”
崔明义夹着烟的手指猛地一抖,烟灰簌簌落下,他瞪大了眼睛,脸上瞬间血色全无,比刚才被审讯时还要惊恐万分,“炸……炸药?他……他偷了炸药?!”
“对,炸药。”赵振国语气沉重地确认,“就是你那张空白介绍信,给他提供了接近仓库、实施盗窃的便利和掩护。老崔哥,你现在还觉得,你只是简单地违反纪律,开了张无关紧要的条子吗?
“你那张条子,间接导致了国家管制爆炸物的丢失,并且最终被用在了制造山体滑坡、企图杀害李明记者和毁灭证据上!这个责任,你扛得起吗?”
“我……我……我不知道啊!我真不知道他会去偷炸药啊!”崔明义彻底慌了神,语无伦次,香烟也从指间滑落,掉在地上都浑然不觉。
赵振国带来的这个消息,将他最后一点侥幸心理也击得粉碎!
原本以为自己只是犯了小错误,现在却猛然发现,自己无形中成了惊天大案的“帮凶”!
赵振国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知道火候差不多了,这才抛出了真正的问题,语气依旧平和,却带着不容回避的力量:
“老崔,事到如今,你再隐瞒任何情况,都是在把自己往绝路上推。你必须说实话,才有可能争取到一线生机!”
崔明义瘫在椅子上,双目无神,汗水浸湿了后背的衬衫。
他知道,再不说出全部真相,就真的完了。
他长长地、绝望地叹了口气,声音沙哑而疲惫:
“振国……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你了。郑小军这孩子……他,他是我一个老战友的独子,也是一名烈士的遗孤...
“我开条子给他,一方面是因为他......他要挟我说,要把我当初指使秘书写你大字报的事儿说出去,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老战友的关系......”
赵振国目光一凝,这咋还跟自己扯上关系了呢,但却没有打断他。
崔明义眼神空洞地望着天花板,仿佛陷入了回忆:
“去年,他在部队投弹训练时出了意外,受了伤,不得已才提前退役……我那个老战友临终前托我照看他,我看他可怜,加上他在部队就是汽车兵,技术好,这才……这才把他安排在身边当司机,想着能拉他一把……”
他的语气带着真切的痛苦和不解:
“我是真想不明白啊!我自问待他不薄,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要豁出命去干这种掉脑袋的事?”
忽然,他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猛地聚焦,带着一种难以置信的猜测,喃喃道:
“如果说……如果说这世上还有谁能让他连命都不要,心甘情愿去干这种事……那我能想到的,恐怕……恐怕只有他那个班长了……”
“班长?”赵振国立刻抓住了这个关键信息。
“对,他班长……”崔明义的声音低沉下去,“在那次投弹意外里,就是为了救他……牺牲了……小军这孩子,一直觉得欠他班长一条命,心里这个坎,始终就没过去……我只隐约记得,小军提过一次,他班长好像姓……姓吴?”
“姓吴?”
“姓吴!”
赵振国只觉得这是一条值得追查的线索,但在门外旁听的李科长却不由自主地惊呼出声!
他脑海中如同电光石火般闪过一个关键信息——京里那个一直对农村改革持反对态度的徐姓领导,他的妻子,就姓吴!
“那个牺牲的吴班长,和京里的徐领导家,是什么关系?”李科长猛地推门冲了进来,声音因激动和紧迫而带着一丝颤抖,心脏砰砰直跳。
崔明义被李科长的突然闯入和急切追问吓了一跳,茫然地摇摇头:
“这……这个我真不知道了……小军没细说过,他家那些亲戚关系,我……我也不敢乱猜啊……”
但这已经是一条足以石破天惊的线索!
李科长和赵振国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巨大的震惊和一种“原来如此”的恍然。
——
“立刻!动用最高权限的通讯渠道,联系我们在京的同志,不惜一切代价,用最快速度核实以下信息!”李科长几乎是吼着对身边的机要员下达命令,“核实牺牲的吴班长家庭成员,特别是与徐领导妻子的确切关系!要快!这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调查组这台精密的机器再次以最高效率运转起来。
通过特殊渠道发出的加密电波,穿越夜空,直达京城。
几个小时后,一份标着“绝密·特急”的回电被送到了李科长手中。
他几乎是屏住呼吸看完的,看完后,他将电文递给赵振国,脸色是前所未有的凝重和……一丝决战前的凛然。
电文内容简洁却重逾千钧:
“经紧急核实确认:牺牲的吴仁宝同志(即吴班长),系徐领导妻子吴氏堂兄之独子。徐领导确系其堂姑父。关系密切,常有往来。”
猜测被证实了!
一切都串联起来了!
郑小军对牺牲的、于他有救命之恩的吴班长怀有深刻的愧疚感和“士为知己者死”的报恩心理。
而位高权重的徐领导,正是精准地利用了这一层极其特殊、难以割舍的关系,很可能以“完成班长未竟事业”、“照顾班长家人”、“为国除害”等蛊惑性极强的名义,或者辅以无形的威压,远程操控、驱使了郑小军这枚被情感和恩义捆绑的棋子,让他在本地具体执行掩盖真相、栽赃陷害、甚至不惜杀人灭口的罪恶勾当!
郑小军被捕前那声“晚了”,其含义更加令人不寒而栗!
郑小军做的,可能不止这些...可是徐领导又是为什么百般阻挠这项土地政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