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辰泽紧赶慢赶,眼看就要追上沈璃和方季洮,却见他们俩走到没有人看到的地方,沈璃伸手拉了一下方季洮的衣袖,眨眼间,两个人便消失了。
他定定地看着前方,雪花被风刮得胡乱飞舞,扑在他的脸上,身上。
一如他此刻的心情,烦乱嘈杂。
在雪中静立片刻,身后传来脚步踩在雪上的沙沙声,还有人抱怨的声音。
一回头,就看见楚千雪带着一群人,正从那边拐出来。
萧辰泽转身便往另一处离开了。
镇国公府。
楚老夫人带着楚千雪,刚一回府,便命人去将崔夫人喊过来。
回京六七天了,崔氏忙得脚不沾地。
京城里人人知道镇国公府女眷在北疆十几年,如今终于回京,京中世家高门便开始活动起来。
又是到国公府送帖子,请楚家女眷酌期做客。
又是派人送来重礼,有的人家甚至亲自上门探望。
都打着久别相见不胜欢喜的幌子,到国公府来套近乎。
萧辰泽即将被封太子的消息已经悄悄传了出去,大家正愁找不到门路与萧辰泽搭上关系,可巧楚家人就回来了。
于是呼啦啦,该来的不该来的,全都来了。
这当中连蓝氏也来了一趟,送的礼也丰厚。楚老夫人看见蓝氏还高兴地拉着她的手,问了方家老太爷和老夫人的身子康健,又问了方季洮与崔兰儿的婚事,还问了方家女儿。
看那意思,老夫人十分看好方家。
镇国公有两个儿子,如今都随他在北疆守边。
若有可能,楚老夫人想将方家女儿娶进楚家门。
崔氏心里一万个不乐意。
她看好的一个是娘家侄女,一个是冠勇侯家的女儿。
那方家是沈璃的舅舅家,沈璃抢了她女儿的皇子妃位置,她怎么可能再接受方家女儿进门当儿媳?
门都没有。
崔氏正在自己院子里和娘家嫂子说话呢,丫头火急火燎地跑了进来,气喘吁吁道,“夫人,夫人不好了。”
“打你个没好嘴的贱丫头,怎么跟夫人说话的?”
崔氏身边的钟嬷嬷喝道。
丫头吓得打了一个趔趄,怯怯道,“老夫人带着姑娘回来了,姑娘挨了老夫人的打。还,还在宫里被沈大姑娘给下了毒,太后娘娘求情才给的解药,如今老夫人正生气,让奴婢们赶紧唤您过去呢。”
“你说什么?”崔氏大吃一惊,噌地站了起来,“沈璃给雪儿下毒?老夫人还打雪儿?”
火气一下子冲上头顶,崔氏破口大骂,“她老糊涂了吗?别人欺负雪儿,她不说帮着出气,还反过来打雪儿?”
崔氏的娘家嫂子姓廖,廖氏一听这话不好,连忙去拉她的衣袖,“你疯了,小点声,要是让人听见传到老夫人耳朵里,你忘了她的手段了?”
崔氏嗓子一噎,气得一肚子气憋在里面,不敢发出来,眼睛都红了。
“她可是琅琊王氏的嫡长女,当年连太后娘娘都得受她所教,才能在后宫生存下去,”廖氏悄悄道,“为了保住太后和皇上,经她出主意,死在她手里的宫妃有多少,你又不是不知道。你敢骂她,不想要命了?”
崔氏的眼泪刷的下来了,“嫂子,我......”
刚说了几个字,她就抽泣起来,“我在这家里伏低做小那么多年,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给孩子们占住嫡亲的位子,让他们能够顺心,不要委屈了自己吗?可是你看,她竟然为了个外人去打雪儿,哪有这样的祖母?又哪有这样的道理?呜呜呜。”
“好了别哭了,我知道你心里委屈。可你已经忍了这么多年,如今好容易回到京城,得记着隔墙有耳啊。不然得罪了你那婆母,谁敢说她会怎么惩罚与你?万一着人再将你送回北疆去呢?”
崔氏的眼泪还挂在眼上,怔怔地看着嫂子,一时间忘了说话。
“好了,先擦擦脸,赶紧去看看吧,雪儿那里也委屈着呢,”廖氏道,“你们府上有事,我待在这里不好,就先回去了。回头记得让人给我去送个信,说说怎么回事,免得我和你哥心里记挂着。”
崔氏点点头,忙派人去送嫂子,又吩咐人过来帮自己整理脸上的妆容,这才带着钟嬷嬷和丫头,去了老夫人院子。
今日雪大,雪一边下,仆妇们一边将道路中间的雪扫到两边,以免积雪。
在北疆的时候,比这还要大的雪也经常见。
每当这个时候,院子里都是笑声一片。
大家一边扫雪,一边堆几个雪人,或者再将雪捏成球,打一场雪仗。寒冷的天气里,玩闹过后,人人头上都冒着热气,一派热闹景象。
可是今日,明明是回京之后的第一场大雪,却没有人敢闹腾。
一路走过去,仆妇们丫头们都循规蹈矩地低着头,各自干着手里的活,连个低声说话的人都没有。
老夫人刚才回来发了好大的火,如今还在罚姑娘的跪。下人们可不敢在这个时候触老夫人的忌讳,就连崔氏看到这个阵势,心里也打起了鼓。
迈步进入老夫人院子,几株蜡梅开得正艳,空气中漂浮着淡淡的花香。
站在门口的丫头看到崔氏,连忙掀起帘子,对里面说了一声,“夫人来了。”
里面没有人应声。
崔氏心里扑通扑通直跳,垂首进入屋子。抬头一看,婆母沉着脸,坐在正对门口的主位上。女儿则一脸委屈地看着她,跪在地上。
“儿媳见过婆母,”崔氏上前两步,先给楚老夫人行了个礼,这才看了眼楚千雪,忐忑道,“不知雪儿又闯了什么祸?婆母您可千万不要生气,儿媳,儿媳会教训她的。”
心里一急,她说话就有些不过脑子。
明明老夫人已经在教训楚千雪了,她过来说要自己教训,难道说老夫人教训得不好吗?
老夫人不说话,
平嬷嬷轻咳一声,低声道,“夫人请坐,听老奴来跟您说。”
楚千雪的脸上有一个很明显的五指印,崔氏心里像揪起来一样,心疼得不行。
就听平嬷嬷道,“姑娘今日对沈大姑娘出言不逊,在沈大姑娘手里吃亏了。本来皇上留老夫人在宫里住一夜,陪太后多说会话。结果姑娘这么一闹,大皇子不高兴,太后也不高兴。而且看这情形,宫里就连常公公都明里暗里向着沈大姑娘,何况其他人。老夫人气姑娘出门就惹祸,又担心她在宫里受人诟病,还得吃亏,干脆也不在宫里留宿,便一起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