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玄坐在驿楼东厢的灯下,案头摊着一张薄薄的笺纸。
窗外夜色沉沉,灞水无声流淌,偶有夜鸟惊鸣,仿佛也能感受到,这即将临京前的一丝肃杀。
冯威已经替他把驿中事务打点妥当,亲兵也安顿好了一应人马,此刻屋中只剩他一人。
案上那封谢恩表,已经改了三遍。
第一稿,他写得极为平稳。
言辞恭敬,按例歌功颂德,叙述安西功绩,最后陈请圣恩。
第二稿,他删去了大段功绩陈述,只留下最核心的几句,意在表达自己“并无他意,不敢邀功”,略显退让。
而第三稿,也就是他此刻摊开的这一张,他只是写了一个开头,如今再提笔。却迟迟未能落字。
他想了很久。
圣旨中只字未提他的名字,那既非冷落,也非褒扬,而是一种耐人寻味的“空白”。
这种空白,是试探?是示警?还是……某种保护?
这个问题,他琢磨了整整三十日。
如今大致有了分寸。
于是,他重新研墨,提笔,在谢恩表最后添了一段。
“……臣冒昧陈言,知天命而不妄动,识圣意而不敢语。三月之前,陛下下诏安西,臣名缺焉,众疑惊,臣亦疑。
然再思陛下深意,不敢妄揣,但以为非惩,亦非赏,乃是,示臣自省自持,毋邀功毋自矜。陛下垂爱若斯,臣心感佩,愿与灞水为誓,生死不渝。
今日奉诏进京,臣谨识此意,不敢有怨,亦不妄喜,惟愿圣恩庇佑边镇百姓,永享太平,则臣等赴死亦无憾矣。”
写毕,他默默吹干墨迹,折起表章。
望着那盏已熄半炷的油灯,许久才低低叹了口气。
“天子心术,真难测啊……”
……
天还未亮,灞桥驿便已被灯火点亮。
驿楼外寒意袭人,晨霜凝于瓦檐,草叶上结了薄霜。
李北玄一夜未眠,倒不是忧心忡忡,而是懒得再睡。
写完谢恩表之后,他心里反倒彻底安定了下来。
“该说的都说了,该避的也避了。生死富贵,就看明日这一遭了。”
他合上眼,靠在椅背上,只觉得心中一片坦然。
寅正时分,灞桥驿前的钟鼓骤响。
接旨的太监一声高喝,划破天光未明的沉寂。
“宣安西军李北玄、熊战、冯威等众将,奉诏整队,卯时入京!”
随后,又高声宣道。
“今圣上设朝于含元殿,百官云集,命安西众将于丹凤门外整肃班列,列入外庭,待宣入殿!”
高喊过后,灞桥驿楼的灯就陆陆续续亮起来了。
未至寅时,驿楼中已是一片人声喧嚣。
李北玄披上斗篷,随冯威、熊战等人整装出发。
六百军士早已列队完毕,旌旗猎猎,马蹄轻踏薄霜,仿佛沉默中自带肃杀之气。
进京的道路已由朝廷预先封闭,沿途设有接引官,见到他们队伍远远而来,皆肃立于道旁,恭敬施礼。
“安西军凯旋——”
从长安南郊至丹凤门外,沿街百姓早闻风而动。
扶老携幼,立于道旁观望。
曾几何时,朝廷连年用兵,百姓对边镇战事久感疲惫。
但今日目睹安西军凯旋而归,兵甲整肃、将士威严,眼见这支久镇边陲、常与死战相伴的劲旅,在寒霜拂面间步步而来,心中又忽然生出一股久违的敬意与安定。
小儿拉着父亲的衣角,问:“爹,那就是李将军吗?”
父亲没有应声,只是看着队伍最前方那骑马缓行、身披黑色斗篷的身影,双眼微红,缓缓点了点头。
“是啊,那是保咱们不被胡人欺负的李北玄。”
……
卯时正刻,安西军抵达长安正南门。
朱雀门。
朱雀门外,御前亲军早已候立,丹凤门前更布满仪仗。
百官尚未进宫,皆在此地列班迎候。
黄门侍郎携内侍来引,遥遥见李北玄等,便高声唱道:“奉圣上口旨,赐李将军紫金骑狮幡、旌节入殿,熊将军、冯都尉及安西众将,列于午门东偏,待召面圣!”
此话一出,百官尽皆侧目。
紫金骑狮幡,是天子御赐,有历朝大功勋将方有此荣耀。
李北玄不过十七,便受此殊荣?
朝中百官心中俱惊。
有人低声道:“紫金骑狮幡?莫非天子欲封其为节度使?”
“可他年纪尚轻,又未曾入朝为官,如何直接封重镇?”
“这李北玄……恐非池中物。”
李北玄同样心中微震,却不动声色,只拱手谢恩。
“臣李北玄,谨奉诏入朝。”
他将谢恩表亲自交于黄门官,由其转呈御前。
而后翻身下马,与熊战、冯威并肩而行,步入丹凤门下御道。
城门之后,正是含元殿前的御道广场。
红毯早铺,旌旗列列。
众百官分列两侧,文臣身披朝服,武将佩剑束带,皆注目而视。
有低声惊叹:“这是……李北玄么?倒是比传闻中的稳重不少。”
又有老臣眉头紧锁:“如此声威,若非圣上英明节制,只怕又是一番‘兵贵于君’之兆……”
然而李北玄却只当没看见。
迈步走入御道,心神却微微安定下来。
紫金骑狮幡,乃当朝极盛之荣,不可轻赐。
此幡一出,已然说明皇帝的态度。
三月前的“空白”,果然是一种铺垫。
独属于他的赏赐和殊荣,马上就要来了。
……
含元殿钟鼓齐鸣,金銮震响。
文武百官已齐集殿中,肃然朝上。
李北玄领着熊战、五大善人等人入殿,踏上丹墀之前,顿首拜伏。
“安西军李北玄,熊战,张子龙、王云长、马翼德……率部将士,拜见陛下!”
殿上,天子身着衮冕,垂帘高坐,神色不动,唯有嗓音清朗,响彻殿宇。
“安西军将士远征西陲,御虏定边,有大功于社稷,朕心甚慰。”
闻言,群臣齐声称颂。
“陛下圣明,边镇得宁!”
而赢世民微微低头,扫过李北玄的头顶。
良久之后,眼底露出一丝笑意。
不错。
这孩子不错。
既然如此,既定的封赏,倒是可以再厚上一分,算是奖他的……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