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白崇禧的近随亲信,谢和赓的保密级别非常高,本来是直接单线联系中央的,直到全国四个主要战场的决战条件成熟以后,中央才把联系权下放给了赵骥。
赵骥给谢和赓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设法促成白崇禧在湘北平原与华中野战军进行主力决战,如若不能,则退一步尽可能地劝说白崇禧在长沙一线留下相当部分的中央军精锐,以便最大程度削弱敌人在第二阶段作战时的力量。
接到任务的谢和赓经过长时间观察,认为怂恿白崇禧在地势相对平坦的长沙地区与中野梭哈几无可能,如果自己强行劝说,反而会有暴露的风险。
赵骥对此提前就有心理准备,所谓盛名之下无虚士,“小诸葛”的名号可不是白叫的,以白崇禧用兵之老道,是很难犯下这样的低级错误。
赵骥一直认为,如果历史上大师采纳了白崇禧把华中剿总和徐州剿总合二为一,交由白崇禧来统一指挥的话,502就算能打赢也绝不可能赢得有面对刘峙那般轻松,对白崇禧来说至少做到全军南撤还是不难的。
最理想的结果无法达到,那就求乎其上取其中。
在连场军事会议中,谢和赓把中央军和桂军的分歧争议都看在了眼里,但他并没有主动开口,而是像个老到的猎人那样,静静地等待着白崇禧主动找到自己。
当白崇禧此刻单独问询自己的意见时,谢和赓意识到机会来了,他强自压抑住内心的兴奋,面上古井不波地淡淡回答:“我倒是觉得该在湘北打上一打,不过得让黄维和宋希濂他们去打”。
“为何?”
“强扭的瓜不甜,他们和表姐夫你不是一条心,如果强行把他们撤到湘南,大概率会找各种借口跟我们闹别扭,战事一旦稍微不利,甚至可能会自行其是拒绝执行命令,到时反倒是一场祸事,搞不好还会牵连拖累我们自己的人马”。
作为名门之后,谢和赓小时候是熟读过《烛之武退秦师》的,他左一句他们,右一句我们,字字都是站在白崇禧的利益角度在思考问题,听得对方频频点头。
可白崇禧身为一方枭雄,能在北伐时仗着兵威逼得大师被迫下野,他在军事上自有一套自己的见解,绝非谢和赓三言两语就能轻易说服的。
他思忖一阵,缓缓摇了摇头:“话是不错,但以黄维和宋希濂他们的实力绝不可能是赵骥的对手,这股精锐力量万一在湘北遭遇重创,不仅会大伤我军士气,还会白白折损宝贵的决战兵力”。
“表姐夫,我有一句话,如果讲错了还请你不要见怪”,谢和赓继续保持着平淡的语气,“正因为他们肯定打不过赵骥,所以才要让他们去打上一打”。
“哦?”白崇禧微微抬高语调表示不解,“为什么明知道打不过还要去打?”
白崇禧打仗是有几分本事,可要论算计人心,没了李宗仁在身边耳提面命的他实在谈不上有多高明,要不然后头也不会干出跑去岛上的蠢事。
谢和赓耐心解释道:“表姐夫你想想,如果把宋希濂他们顶到湘北去,赵骥自然会在战场上替你教他们一个道理,那就是他们只有听表姐夫的命令才有机会打胜仗,才有机会在这场战争中活下来”。
“与其带着不听话动不动就使性子、闹情绪的部下上战场,还不如放任他们吃点亏,然后一心一意的唯表姐夫之命是从”。
谢和赓清楚自己在军事上的造诣远不及白崇禧,如果从军事角度分析那就成了关公门前耍大刀了,所以他字字句句都是从人性的角度来引导白崇禧的心理情绪。
这番话说得白崇禧颇为心动,脑子里已经开始盘算如何部署才能以最小的代价收服中央军为己用,一时陷入衡量利弊之中。
追随多年,谢和赓早把白崇禧的性格摸得透透彻彻,一看他的表情就能把他的心有所想猜得七七八八。
打铁需趁热,谢和赓知道成败就在此一举,赶紧补上一句:“试问天下,除了表姐夫你,还能有谁是赵骥的敌手!”
白崇禧对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极为自负,早就想跟号称“打遍国军无敌手”的赵骥一决雌雄了。
是啊,要不是老蒋言不听计不从,要不是诸如陈诚、顾祝同之流的草包碍手碍脚的话,凭我白崇禧用兵之能,何至于叫赵骥这小子猖狂如斯!
“好,就这么办,就让中央军的蠢货们在赵骥手头长长记性吧,好叫他们知道到底谁才是党国的中流砥柱!”
白崇禧意气风发的发出这句感慨,却不见自己最为信任的心腹在身后压不住嘴角的露出一丝笑意。
第二天,华中野战军情报处就收到了署名画家发来的绝密情报:画好了,讫收货。
很快,前线部队就通过侦察核实了当面之敌的具体番号。
宋希濂率领第十四兵团进驻常德,下辖美械第二军和第十五、六十五、七十九军共计八万余人。
黄维则率第十二兵团进驻长沙,下辖七大主力之一的土木系王牌第十八军,以及第十、十四、八十五军,共计十二万余人。
白崇禧自己则亲率张淦第三兵团、黄杰第一兵团、徐启明第十兵团、鲁道源第十一兵团、刘嘉树第十七兵团,以及强行从宋希濂手里扣留下来的第二十、二十八军,共计十七万人驻防衡阳一线。
“好!机会到了!”赵骥立即把早已拟好的电报发往西柏坡:为配合华野友军于徐州之作战,我部决以现有部署按照原定预案对长沙、常德之敌发起战斗,争取尽可能把该股敌人留滞于本地区予以歼灭。
常衡战役计划之前就已经提交中央批复过的,所以西柏坡的答复回得很快:完全同意你们的意见,注意第一阶段作战要以歼灭黄维第十二兵团为优先任务。
常衡战役第一阶段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