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委会议第二天,潇湘省政务舆情监测系统后台显示,“星城市改革试点”热度指数持续高位震荡,关键词“凡星资本”“李一凡”“权商勾连”三日内曝光超过八万次。
有人已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次典型的“会议攻击+舆论配合”的系统战。
而李一凡,没有片刻犹豫,反击立即启动。
8月6日上午,星城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召开,参会人员除市四套班子成员外,还特别邀请了市纪委、市财政局、市审计局、市金融办、市国资委、市发改委等关键系统负责人全部列席,规格之高,堪比一场“战时内阁”动员令。
会议持续近四小时,李一凡仅讲了一句话,却震动全场:
“凡是星城市在过去三年内与社会资本合作的项目——不管是谁提出,不管程序看上去多合规,现在统统重新审计、重新汇总、重新出具合规说明。”
“审自己,查自己,清自己。”
“我不怕别人泼脏水,但我要确保制度本身干净。”
没人再敢怀疑,这位潇湘省委副书记、星城市委书记,是真的要在阳光下完成一次制度脱敏。
当天下午,市纪委、审计局、财政局、发改委等联合发布通告:
“自即日起,星城市将对所有政企合作、制度平台试点相关事项启动全面制度合规性核查,核查过程开放给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及社会第三方。”
这一机制命名为:“星城市制度自清机制”,设立三个工作组:
? 合规流程组:复查所有文件、会议纪要、流程审批记录;
? 资本路径组:溯源所有参与企业股东结构、资金构成;
? 制度匹配组:评估项目制度设计是否存在权限越界、审批错位。
信息一经发布,立即在省委引发强烈反响。
省委组织部部长许宏志第一时间向赵建国递交简报:“李一凡此举,虽看似冒险,但实则提前一步,用制度回应政治,主动抢回了节奏。”
赵建国轻轻点头,指着报告末尾一句话反复念道:“制度本不神圣,但要让它不被污染。”
“你去通知省委组织部专案组,所有针对星城市的问责建议,暂停处理,等待这次审计结束。”
同时,赵建国暗中指令省政府副秘书长周立德,与发改委主任张廷山共同组成“省级观察小组”,进驻星城市,作为“省市联动制度监督人”,既是监督,也是政治定心丸。
而就在同一时间,位于纽约的凡星资本总部,一场视频例会正在召开。
李明杰望着屏幕中的财经副总裁魏远成,直接下达指令:
“马上联系律师团队与审计公司,调取过去三年在潇湘所有基金投资协议、退出安排、投后监督档案、会议纪要、投票记录、评估文件。”
“整理成报告,送至星城市审计组,不许删改一句。”
魏远成犹豫了一下:“董事长,我们没有义务这样做。您要这么配合,会不会……”
李明杰抬起头,眼神坚如磐石:
“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我们公司,我只在乎别人怎么看我哥。”
“我不会让他被人污蔑成靠资本铺路的书记。”
“这是我唯一的家人。”
随后,凡星资本法务部、财务部、外联部组成特别联络小组,全程配合星城市自查组提供第一手数据,并将全部配套资料同步抄送给“潇湘省纪委监察联络组”。
舆论风向随即发生微妙变化。
《大夏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用制度证明清白,比任何辩护都有力量》,标题简明、言辞克制,却分量极重。
与此同时,大夏日报系公众号《政事风向》发文称:“星城市选择制度自查、自省、自清,是地方制度创新进入深水区的重要标志,未来谁能在制度的‘第三方监督’中站稳,谁才是真正改革的主力。”
一时间,“李一凡主动受查”“凡星全面配合”“纪委参与制度清洗”成为政务圈和财经圈双重热词。
这一天,星城市自查官网访问量突破一百万次,大夏日报政研栏目向市委外宣办正式约稿《试点之后的再制度化》。
但最敏锐的观察家知道——这还不是结束。
8月8日深夜,省委办公厅书记信箱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附件内赫然是三份截图与一段对话记录,内容指向星城市某个产业投资项目操作流程中,凡星资本疑似“提前知晓评审结果”,且参与了部分“技术评分意见”的内部流转。
内容真假难辨,但极具攻击力。
次日一早,纪委副书记张国威将信件带到赵建国案头:“书记,有人想打翻盘牌了。”
赵建国看完材料后,沉吟不语,过了几分钟才问:“市纪委怎么看?”
张国威答道:“王平书记已经启动同步核查,但他认为这更像是二次投放,非初始线索,可能是政治操盘。”
“你怎么看?”赵建国问。
张国威道:“从组织技术角度来看,内容有‘刻意拼贴’的痕迹,不排除是政敌最后一搏。”
赵建国微微一笑:“告诉他们——我愿意相信制度胜于流言。”
而此时,李一凡正在召开星城市“制度自查日调度会”,他的态度依旧冷静而清晰:
“我们不怕他们用数据做文章,我们就把所有的文章变成制度。”
“他们以为我们怕查,其实他们才最怕透明。”
“只有我们站在阳光下,他们就永远只能躲在阴影里。”
“审到最后,我们不但要审出清白,还要审出一套能写进省委制度手册的标准化流程,给全省推一遍。”
话音落地,整个会议室沉默片刻,随即爆发出自上任以来最坚定的一次掌声。
这一战,还未结束。但胜负的天平,已在悄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