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蓉和秦悦穿着蓑衣到了街上时,西街的集市上已经没什么摊位了,摊主们收拾好自己的东西都躲在了一边避雨。
秦蓉和秦悦一路寻过去,终于在一家茶肆里瞧见了于氏和秦怡。
“娘!”秦蓉和秦悦齐齐叫道。
于氏循着声看了过来,这才瞧见两个闺女,“你们怎么来了,这么大的雨,怎么不在家待着?”
秦悦笑得秀气,“想着娘和妹妹没带蓑衣,只带了伞,这么大的雨怕是不顶用呢,正好大姐来了家里,便同大姐过来看看。”
此时茶肆里挤得很,因着秦蓉和秦悦刚摘掉蓑衣,蓑衣上还有水珠滴落下来,小二见着了就有些嫌弃,有心想说点什么,又不好意思对着几位娘子开口。秦蓉见着小二的表情,便拿了几个铜板给小二,“对不住了,外头雨势大。”
秦蓉生得好看,说话声音又好听,她和和气气地给了他几个铜板,倒叫他生出一丝愧意来,“你们坐吧,你们坐吧,只蓑衣可以放在门边,那边有专门的架子。”
“好,多谢小二哥。”
“娘,府城暑期也多雨,总这么在外头风吹日晒雨淋的也不行,不然咱们先把铺子赁下来,有了固定的地方,价钱也卖得上去,客人的质量也能提高一些。”坐下后,秦蓉瞧于氏和秦怡额发都有些湿便建议道。
今日这兜头的大雨,确实叫于氏生出了尽快赁铺子的心,只是银钱上确实有些紧。
秦蓉见于氏为难心知于氏是为着银钱才如此,她道:“阿怡的双面绣若是绣成了,更是需要一个好地段,若是都通过素素那头卖,客源便始终都不是自己的。如果是银钱上有不凑手,我这儿有。”
于氏听秦蓉如此说连忙摆手道:“你都成亲了如何还能从你这拿钱,若是女婿知道了,生出了嫌隙便不好了,娘只是有些紧张,并不是拿不出来。”
秦蓉笑着道:“娘,不管顾笙是什么态度,我自己挣的银钱自己便有支配权。至于顾笙,他不是会介意这些的人,若是真有大事我会同他商量的,这点事我能做得了主,一点都不勉强。”
于氏还有些犹豫,秦蓉又继续劝道:“娘,若是你心里实在是觉得不妥,那便当是从我这借的,娘,我挣了钱就是为了自己过得舒坦,身边人过得舒坦,不然我挣那么多钱,图什么?你便应了吧。”
于氏大多时候都是果决的,可是一涉及到这事,总是有些没底气。她总是担心若是自己做得不好,亏了银钱,影响自己不要紧,若是牵连了闺女,心中总是过意不去。所以,她就想靠着自己,亏也亏自己的,心里有底。
这涉及到银钱的事,秦悦和秦怡也不好插嘴,毕竟这事对她们两个来说是有利的。
于氏想了好一会儿,最终点了点头,“原本打算是再摆上半年的摊,本钱再厚一些再做,但若是暑季日日下雨,也确实容易影响耗损,成,阿蓉先借我个一百五十两银子,我先把铺子开起来。”
秦悦这时道:“娘,我的私房也有六十两银子,都拿来给你用。”
秦怡举着手道:“娘,我也有,我也有,我有四十九两银子,给你四十两,剩下的我都攒着。”
于氏笑着道:“好,娘不够就问你们拿,接下来咱们一家子努力一些,后头便好了。”
“嗯,都听娘的!”
闲话间,雨也小了一些,秦蓉付了茶钱后便同娘和妹妹一道收拾好货回了家。到家后,秦蓉直接从钱袋子里拿出了二百两银票给于氏,“娘,这银票你先拿着,你放心,我暂时用不着,我出嫁时你给我准备了那么多嫁妆,这些银子你便收着。
酒楼、火锅铺的生意都不错,夫君平时还有俸禄,你尽管放心用着。”
于氏见闺女面上没有一点儿的为难便应下了,“成,那这银钱我便收下了。”
“很该如此,我们母女之间算得太清楚难免有些生分,我不管嫁没嫁,都是娘的闺女呢!”秦蓉嗔道。
“阿蓉说得对,是我着相了。”
“娘,雨差不多要停了,我同夫君约好了要去天香阁吃饭,我这就先过去了,若是银钱上还短缺,你便说一声。”
“好,你快去吧,莫要让女婿等急了。”于氏送秦蓉到门口,拍了拍秦蓉的背笑着说道。
“嗯!”
……
天香阁早年也算是府城有名的酒楼了,也就是近几年,玉春楼一骑绝尘,而天香阁又因为换了几次大厨,落了下风,后来啊便慢慢的被其他酒楼赶上了。
老牌的酒楼地段都好,但天香阁尤其好。天香阁的位置在东街和南街交界处,周围还有府城最大的客栈,来住客栈的人,只要生活上海算宽裕,首选都是离悦来客栈最近的天香阁。
此时,刚开市,可也许是因着方才才下过雨,这会天香阁的客人并不多。秦蓉要了一个大堂靠窗的位置,便倚着窗边喝茶边等顾笙。
顾笙到时,秦蓉的一杯茶刚喝完,她笑着挥手,“夫君!”
顾笙循声捕捉到了秦蓉的身影,快走了几步坐了下来,天香阁的小二十分机灵,麻溜地倒完茶后便问道:“这位夫人,请问可要上菜?”
秦蓉轻轻颔首,“上菜吧。”
“得嘞!”小二提着壶中气十足地转身。
秦蓉支着下巴道:“夫君,这天香阁的厨子既是鲁地来的,我点的便都是鲁菜,家乡菜定然是做得最地道的。”
“成,咱们便瞧瞧你猜的准不准。”顾笙忙了一日也着实是累了,不过面对秦蓉,他向来不会敷衍。
秦蓉瞧顾笙疲惫,不禁问道:“夫君,怎么今日这般疲惫?”
顾笙揉了揉太阳穴道:“今日府城下了一场暴雨,城内还好,城外的雨格外的大。且是瞬间又大又急,河道内的水位瞬间暴涨,差点就漫到小道上了。”
“那岂不是要发洪水?”秦蓉想到这就心有余悸,当年在梨花镇也是差点就要闹洪灾,好在有白老爷在,事态便被控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