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马厩不知何故起了火,火借风势,
烧得极快,眼看就要蔓延到停放在附近的、装载着珍贵绸缎细软的车辆!
龙卫和驿卒们乱作一团,提水桶的,拿扫把的,惊慌失措,
眼看火势就要失控。孙传庭闻讯赶来,急得额头冒汗,连声指挥,但效果甚微。
王龙也被惊动,从驿站的房间里走出来,身上只披了件外袍。
他站在台阶上,看着眼前的混乱景象,非但没有着急,反而皱起了眉头,
似乎嫌手下人太笨。他突然扯着嗓子吼道:“都他妈给老子停下!瞎忙活什么?!”
众人被他吼得一怔,都停了下来。王龙指着那些正在燃烧的马厩和旁边堆放着的一辆辆满载绸缎布匹的大车,
对着发愣的龙卫们命令道:“傻愣着干啥?等着火烧连营啊?去!
把那些车上装的绸缎!对,就是那些苏绣、杭锦!都给老子搬下来!
浸到水缸里,然后扔到火上去!用湿布压火!快!”
龙卫们一时没反应过来,孙传庭却听得心头滴血,忍不住上前一步,
声音都变了调:“王爷!不可啊!那可都是上好的江南丝绸,价值连城!是用来…”
“用来个屁!”王龙粗暴地打断他,眼睛一瞪,“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火烧眉毛了,还管他娘的价值连城?保住其他车辆和货物要紧!
快去执行命令!再啰嗦连你一起扔火里!”
龙卫们不敢再犹豫,立刻行动起来,七手八脚地将一匹匹光滑如水、
色彩斑斓的珍贵绸缎从车上卸下,胡乱塞进驿站备用的水缸里浸透,
然后像扔破布一样,奋力抛向熊熊燃烧的火场。
湿透的绸缎压在火焰上,立刻发出“刺啦刺啦”的声响,
冒出大量的白色蒸汽,混合着丝绸烧焦的糊味,冲天而起。
火势果然被迅速压制下去。
孙传庭看着那些在火场和水渍中变得污秽不堪、甚至直接被烧毁的名贵丝绸,
心疼得嘴角直抽搐,连连跺脚。王龙却满不在乎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指着正在被扑灭的火场说道:“老孙啊,瞧见没?关键时刻,
这些花里胡哨的布片子,也能顶大用!烧了就烧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倭国那边,这种玩意儿多得是!下次再去抢…哦不,再去‘拿’就是了!
眼光放长远点!”
火被扑灭后,开始清点损失和货物。孙传庭带着几个文书,忍着心痛,
逐一检查那些被水浸、被烟熏的箱子。当他打开一个原本应该装满倭国“小判”金币的箱子时,
手电筒(假设有)的光线下,他发现箱子底部,似乎垫着一本颜色深暗、材质特殊的册子。
他好奇地拿起来一看,竟是一本用某种深褐色液体(疑似干涸的血液)书写的佛经!
那字迹扭曲,透着一股说不出的诡异感。
孙传庭的手猛地一抖,差点把这本透着邪气的经书掉在地上,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强忍着不适,将经书拿到王龙面前,声音有些发颤:“王爷…您看这个…
这是在装金小判的箱子底发现的…像是…像是血书…”
王龙正拿着一串不知从哪个倭国大名那里缴获的蜜蜡佛珠,漫不经心地捻动着。
他瞥了一眼那本散发着不祥气息的经书,嘴角撇了撇,
露出一丝极其不屑的冷笑:“呵!念佛经?就他们?
一群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倭寇,也配念佛?怕是临时抱佛脚,
求他们那个什么天照大神保佑,别让老子找到他们吧!”
说着,他一把从孙传庭手里抢过那本血佛经,看也不看,
随手就扔进了旁边为了取暖而点燃、尚未完全熄灭的火盆余烬里!
干燥的经书遇到残存的热炭,“噌”地一下,火苗瞬间窜起老高,
将那些用血写就的经文迅速吞噬,化为一股带着怪异气味的青烟。
王龙盯着那燃烧的火焰,声音冰冷地说道:“他们跪在佛像前磕头的时候,
怎么不想想那些死在他们的倭刀下,被他们抢掠、焚烧的大明沿海百姓的冤魂?!
现在写这玩意儿,晚了!老子不信佛,也不怕鬼!有本事,
让他们变成厉鬼来找老子!”
车队继续前行,到了香河县地界,天公不作美,下起了瓢泼大雨。
道路瞬间变得泥泞不堪。一辆装载着从倭国宫廷和寺院缴获的大量唐宋时期字画、古籍的车辆,
车轮深深陷进了一个泥坑里,任凭车夫怎么鞭打牲口,护卫们怎么推搡,
就是出不来,反而越陷越深。
王龙骑着马过来查看情况,雨水顺着他斗笠的边缘往下流。
他看了看那辆陷入困境的马车,又看了看阴沉沉、丝毫没有停歇意思的天空,
显得很不耐烦。他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对着正在泥水里奋力推车的士兵和车夫吼道:
“都他妈别白费力气了!这么大雨,等到天黑也弄不出来!”
他指着车上那些用油布包裹着的长条木箱:“去!把箱子里的那些字画,
对,就是那些破纸,给老子抽出来!垫在车轮底下!增加摩擦力!快点!”
孙传庭刚好赶到,一听这话,如同五雷轰顶,也顾不上大雨了,冲过来拦住:
“王爷!万万不可啊!那…那里面很可能有王羲之、颜真卿的真迹!
还有唐宋宫廷的藏画!都是无价之宝啊!岂能…”
“无价之宝?”王龙打断他,语气带着嘲讽,“几张破纸,不能吃不能穿,
下雨天还娇贵得很!在老子眼里,还不如一袋干粮实在!现在赶路要紧!
要是耽误了行程,你负责?还是这些破纸负责?少废话!执行命令!”
士兵们见孙传庭都拦不住,只好硬着头皮,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箱,
取出里面一卷卷用丝绸包裹的字画。在王龙的连声催促下,
他们不得不将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一幅幅、一轴轴地展开,
胡乱地垫在泥泞的车轮底下。沉重的车轮碾过这些承载着千年文化的绢本、纸本,
上面精美的墨迹和印章,瞬间被污浊的泥水浸透、覆盖,
车轮碾压之下,更是变得支离破碎,与烂泥混为一体,再也看不出原本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