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淼还是觉得很不靠谱,就算瞒过母亲,可怎么瞒过吉米的人?
但叶鑫已经走投无路了,他可不想跟唐人街的华人一样,洗衣裳、送中餐来勉强生存。
那他来米国的意义是什么?他把母亲和弟弟都叫到米国来,不是干这些下人做的事的!
他目前要说服的只有叶淼:“相信我,从米国跟大陆联络很难的,咱们又不是骗吉米的钱,只要一份正式的工作而已!
米国这边没有正式工作,就无法贷款,无法买房置业,我们想做真正的米国人,而不是唐人街的黑户,就必须走这一步!”
“难道你想一辈子跟着妈一起洗衣裳?”
这句话说服了叶淼,他不用洗衣裳,但他要送衣裳。他对叶鑫也由刚来米国时的怨恨,觉得他为了钱将他和母亲骗了过来。
但现在他们三个只能抱团,要不然根本无法在这里生存。他有想过回国,毕竟还有父亲在,最起码还有奶奶。
可他现在根本没有办法回国,除非坐黑船,但那样死在海上的可能性更大。
“好!我们应该怎么做?”
“你有和沈灵月的合影吗?有她的亲笔信之类的东西?吉米肯定认识她的字迹。”
叶淼从带来的行李里一通翻找,遗憾摇头:“没有信,但有一张她的照片,不过不是合影,是她和奶奶的照片。”
这还是奶奶第一次带沈灵月见亲友,亲戚拍下的,夹在一叠洗出来的照片里,最后落到叶淼的相薄中。
叶鑫一通翻找,最后找到他们和叶奶奶的合影,这下子就是成了蹭合照:“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得试试。”
他又问叶淼:“跟父亲联系上了吗?他愿意给我们寄钱吗?”
叶淼摇头:“没联系上,联系上姨母,她说父亲搬家后就断了联系,也许回京城了。”
“那奶奶呢?”
“奶奶已经让人设置了不接国外的电话。”
说到这个叶淼又生气了:“你为什么不肯跟妈说实话?那样一来我们肯定会在国内多筹些钱。”
叶鑫玩笑道:“那你们还会来吗?”
叶淼一怔,是啊,但凡母亲知道是这么个情况,知道要花一大笔钱把叶鑫保释出来,她一定不会出国。
也不会卖掉沪城的老宅,现在说什么都晚了。叶鑫就是滚刀肉,也知道母子二人在这里只能靠他。
他甚至遗憾没有把父亲弄来,因为叶父多少还有点人脉,靠着那些人脉他也能东山再起。
叶鑫是典型的利已主义者,凡是对他有利的,谁都能骗,谁都能出卖。
好笑的是,他们以为自己掩饰的很好,大洋彼岸的亲友无人知晓他们的真实情况。
而事实是,叶奶奶早就从朱家人口中得知叶鑫的事,叶奶奶并没有想看他们笑话。
怎么说叶鑫和叶淼都是她的孙子,只是这两个孙子被他们的亲妈带歪了。但她也没有心软到要帮他们。
这是他们自己的选择,从分家开始,她就没有必务再帮他们了。
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叶奶奶想的只有灵月腹中的孩子,灵月和叶炎多忙啊,这孩子生下来肯定是她和吴婶带的多。
此时叶炎和灵月还在火车,而叶奶奶和吴婶做完大扫除后,两人又去买细棉,准备做婴儿的小衣裳和包被。
“百货店有卖的。”吴婶笑着提醒,现在年轻人很少做成衣,裁缝铺十家关了九户。
叶奶奶理所当然地道:“百货店卖的都是机器做的,好好的棉被机器一压,也不软的。哪有咱们自己做的好?”
“对了,补品也要买一些,灵月太瘦了,要好好补补。万一要吃时买不到就麻烦了。”
吴婶笑道:“现年不同往日,什么东西买不到啊!记得我当年生吴山,满街想买点红糖都买不到。
您瞧这两年,百货店天南地北的东西,连稀罕的洋货都成了寻常物。”
此时,满街的自行车声、收音机声,还有街头巷尾聚集着看电视的声音,商店里的广播声,热闹又嘈杂。
孩子们跑来跑去的笑声,无一不显示着繁荣太平,粮票肉票虽然没有正式取消,但也不限购了。
叶奶奶得意地说:“灵月在家时就说了,这是沿海大开放带来的好处。咱们灵月之前去港城,就是做这个工作。”
老人家不懂灵月的具体工作是什么,就是觉得骄傲。咱家这个孙媳妇,比别人家十个儿女都有出息!
不光羊城、鹏城这些沿海城市大变样,京城的变化更大,只是老胡同、老巷子、老四合院没什么变化。
可一来到大街上,就能感觉到,别说跟十年前比,就是跟三年前比也热闹了十倍不止。
以前人人喊打的个体户,如今都是南下淘货回来卖的老板。
连不少铁碗饭都放下饭碗,加入下海潮。以前绝对不会打交道的两个阶级,现在都在一起做生意。
叶奶奶唯一感叹:“发展的太快了,咱们得服老啊!跟不上年轻人的想法。”
吴婶轻叹一声,知道叶奶奶在拐着弯劝她,因为吴山最近想自己出去开什么车店。
这让吴婶非常不理解,你又没上过什么学,叶家三个当家人都和气,老太太完全把你当子侄来看。
为什么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拿着母子俩的积蓄去折腾?店是那么好开的?万一开黄了,再回来找老太太,多丢脸啊!哪里还有脸要求回来?
从来不红脸的母子俩,为了这个事,已经好几天没法好好聊聊了。
叶奶奶见拐着弯的劝说没用,便笑道:“吴山有闯劲是好事,年轻人不能总拘在咱两个老婆子身边。
这样好了,等小炎和灵月回来,你跟他们聊聊,如果他们也支持吴山,你就放手让他去干!”
叶奶奶很肯定灵月是支持的,因为灵月之前跟她说过,吴山在学汽修,她还从港城那边给吴山找过几次书。
吴婶轻叹一声:“吴山要有小炎一半聪明,我也放心让他去干。你瞧他,一棍子敲不出三句话,是能开店的?”
到了布店两人没再聊,叶奶奶用心地选细绵布,又买了一些新棉花,准备给婴儿做冬衣。
以前叶奶奶不喜欢逛街,特别是出了那事之后,她一出门就感觉别人对自己指指点点。哪怕已经过去十几年,她还是没习惯过来。
自从叶炎娶了灵月,她就爱逛街了,给两人买吃食衣物,每次给叶炎寄东西,叶奶奶都要亲自买,精挑细选。
现在又给孩子置办东西,那更要十二分精心。
火车上,灵月笑问叶炎:“你说奶奶会是什么心情?”
“高兴呀,她跟我说了很多次,希望咱俩早点要孩子,趁她还能帮忙带。我实在不忍心对她说实话,一拖再拖,没想到……”
说到这里,叶炎就伸手抚摸灵月的小腹,有种不敢相信的感觉。那份孕检单他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
灵月告诉他:“现在还不显怀,等过几个月我肚子大了,你就不用怀疑了。”
“我不是怀疑,只是,只是觉得自己很幸运。谢谢你灵月。”
“自从检查出我怀孕,你已经道了八百遍谢了。真是的,有什么好谢的?这孩子又不是你一个人的,是咱们俩的嘛!”
叶炎强忍着激动:“我只是太高兴了,没想到自己还能做爸爸。你知道的,我曾经好害怕,害你做不了母亲。”
灵月依偎在他怀里,轻拍他的背:“好啦,我知道你的痛苦,就当是老天爷垂怜我们,并且相信咱们能好父母,才把这个孩子送给我们。
不要再想了好吗?那些痛苦的事都过去了,我们可是很快要当父母的人,要像个合格的大人一样!”
这话把叶炎逗笑了:“灵月看来,什么样的大人算合格?”
“嗯~反正你算,我还不算。”
我无法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只是顾司白一个坎就要花很多精力来说服自己。
叶炎亲吻她的额头:“不,灵月比我更合格。我都无法陪在你和孩子身边。”
“但你在保家卫国啊!这对孩子来说是榜样,有一个军人父亲,孩子只会骄傲。你放心,我每月都拍孕肚照给你,让你体会到孩子的变化。”
叶炎捧着她的脸,仔细地看她的眉眼,脑海中回忆着两人在大乔山的时光。他再一次发自肺腑地说:
“谢谢你灵月,选择我做你的丈夫。”
灵月则在心里默默地说,我也要谢谢你,一直这么支持我,如果没有你的支持和信任,我也不会从前世那份宛如深渊般的记忆里脱身。
也许未来有一天,她会告诉叶炎她两世为人的事,到那时叶炎就会明白,他对自己有多重要。
到达京城火车站时是大中午,叶炎将外套举过头顶,给她挡太阳,送她先上车,然后再回去取行李。
车站的人非常多,各个角落都挤满了准备南下的人。叶炎完全不放心让她一个人走一步路,生怕有人挤到她。
灵月担心行李丢了:“人来人往的,有扒手。”
叶炎道:“重要文件在身上,剩下的东西丢了也不值什么,万一你被挤到怎么办?”
幸好吴山直接接到站台里,由他去帮忙拿行李。
因为叶炎的反应太夸张,把吴山都吓了,忙问灵月:“哪里不舒服吗?”
如果有不舒服,就得先送到医院,再给家里报信。
灵月笑着摇头:“我很好,是小炎怕我被人挤到了。”
吴山理解地笑道:“应该的,这半年火车站这一带,全天都堵的水泄不通。”
三人很快上了车,但就像吴山说的,车速还没人走的快,拉客的三轮车特别多,声音很嘈杂。
灵月感叹地说:“我最起码要在京城住三年,有点不习惯这种嘈杂了。”
吴山忙道:“咱们家那一带还是很安静的。”
叶炎则想到另一件事:“等能探亲时,你要怎么带孩子去琴岛?还是等我回家吧!”
灵月笑道:“到时候坐飞机,瞧着吧,这几年咱们会建很多机场,到时候坐飞机会很方便。”
路过一所学校时,灵月想到自己还没正式毕业,忙道:“我得在肚子大起来之前,把毕业论文交上去,正式毕业。不然大着肚子去学校,太难为情了。”
吴山好奇地问:“你在学校的天数那么少,会不会让补课?”
“不会,领导帮我跟学校说好了,在我外面工作也是学业。”
吴山低声问:“奶奶说你做的是保密工作。”
叶炎替她回答:“没错,还是国防级的保密。”
这下吴山没再多问,而是说起自己的事来:“我已经做好开车店的准备,合伙人也找好了,就是我妈不同意。
小炎,我妈最听你的,你能不能帮我劝劝她。”
“好,我会跟吴婶聊聊。”
灵月忙问他开车店的事,结果一听他找的合伙人,灵月大吃一惊:“你跟宥桉合作?他靠谱吗?”
吴山闷笑:“宥桉要知道你这么说,一定很难过。”
好笑的是,吴婶觉得吴山太老实不能做生意,灵月是觉得宥桉太滑头不靠谱。他俩的性格真应该中和一下。
“宥桉认识很多港城的人,能从那边调货。”
灵月惊讶道:“真没看出来,那小子社交能力这么强?”
“他一年要去港城好几趟,北影只要安排人去港城,名单都有他。他还会说粤语和英语,听说他现在负责跟长城的对接,你不知道吗?”
灵月去哪知道?她跟被关了一年一样,对外面的事还是听叶炎说的。而叶炎的消息渠道也很窄,他也不会去打听这些事。
她在离开基地之后,就想跟老朋友们打电话聊聊,叶炎劝她先回到家再说,不然这一聊就不知道聊到什么时候。
并且她回家的消息传开,肯定很多人来找她,得先留几天时间看医生,现在生孩子得去妇幼医院建档案。
还得处理学校的事,灵月觉得很有道理,便买了一些报纸和杂志,算是了解一下现在的发展情况。
在基地一年不觉得时间过的有多快,但外面的发展完全可以用天翻地覆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