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自谨身殿出发,行走至奉天殿外时,便在前方广场处见到了久违的沐英。
沐英和沐春一起,正被太监引着往奉天殿去。
沐英今年四十八,脸型方正、五官端正、下巴上还有些胡须,看起来坚毅沉稳、目若朗星。
“兄长!”朱标喊了一声儿。
沐英抬头,正看见朱标往这里走来,立刻明白朱标这是以天子之尊,亲自迎接他,顿时感到受宠若惊,连忙上前两步跪倒:“臣沐英,拜见陛下,拜见太子殿下!”沐春紧随其后。
“哈哈!”朱标上前去,拉起来沐英说道:“快快免礼,兄长。”
沐英在朱标的拉扯下起身,他面带惭愧,拱手说道:“臣多年未进京朝见,已是羞愧万分,怎敢劳陛下和太子亲迎!”
“见外了不是!”朱标拉着沐英,就往殿中走,说道:“殿内叙话,雄英啊,去把沐春叫起来,一起进殿!”
“谢陛下!”沐春也是站起身来,对着朱雄英一笑,跟在朱雄英身边。
“兄长!你我有多年未见了吧!”朱标坐在宝座之上,沐英坐在下方左手处,还给他们父子准备了桌案、瓜果点心。
沐英拱手说道:“陛下那年登基大典,臣从云南前来朝拜,如今已经快建文五年了!”
朱标点了点头,说道:“眨眼间,已经过去这么久了,家中可还安好?”
沐英笑着,从怀中掏出来了一本册子道:“托陛下鸿福,家中一切安好,臣此来,还想向陛下汇报云南这些年的治理情况,以及大小土司情况!”
朱雄英上前接过,递给了朱标,随后说道:“伯父,此事不急,不知道孤的信,你可看见了?”
沐英微微一笑,知道太子这是问自己要人呢,他示意沐春拿出来另外一个小册子,说道:“殿下放心,臣从云南土司、缅甸、南掌、安南、占婆等地,目前共搜罗人口应有两万余人!”
两万余人?这才过去多久,那可是云南啊!云南距离应天太远了,即便是现在大明到处搞基建,加上有蒸汽快船的情况下,最快也需要二十多天到达。
一路上先从云南府出发,沿着水泥官道经过南宁、贵州、播州、最终到达重庆,随后顺着长江,乘着蒸汽小船走长江水路到达应天。
这段路目前是云南到应天最快的道路,沿途驿站十分齐全,大部分驿道都有水泥路,只有播州路段尚未修建。
因为播州目前还是宣慰司,也就是有土司,工程建设还在洽谈。这也是为什么朱雄英想要改土归流的原因了,不想让这些土司当钉子户也是一方面的原因。
所以按时间来看的话,沐春刚到家没几天,就和沐英一起出发了,就这么短的时间内,沐英就给搞了两万人回来。
“殿下,这两万人目前还在云南境内,并未出发,就等殿下传令了!”
朱雄英是既高兴又钦佩,说道:“伯父,你应该看信之后没几天就出发了吧,怎么弄的这么快,我原本还以为西南不好弄人口呢!”
人口先对于每个国家,或者是部落来讲,都是重要的财富,因为,人口代表了生产力。
沐英笑道:“确实不好弄,这其中三成是我派人从周边地区换取、购买来的。还有两成是地方屯田劳力。剩余的就是一些俘虏了,麓川之战的俘虏,一直在云南进行耕田、筑城,目前昆仑奴盛行,加上有了许多机械,到不需要这么多人了,可以输送到内地,给朝廷出力!”
原来如此,朱雄英恍然大悟,不禁对沐英的办事能力更加赞赏。他接着问道:“伯父,这两万余人可都是青壮年劳力?”
沐英点点头,说道:“殿下放心,这两万余人大多是身强体壮的青壮年,其中还有不少是善于耕种的。他们到了内地,定能为朝廷增添不少助力。”
朱标在一旁也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哈哈,兄长,你这也是立了一功啊!大明目前到处都用人,今年刚刚成立了一个轨通部,想必你也有所耳闻了,修建铁路耗费甚巨,需要大量的人力,太子急于求成,正天天发愁呢!”
沐英连忙起身,拱手说道:“陛下,这都是臣分内之事,臣回去后,还可以多加协调,尽量的将更多的劳力送到内地。只是...”
“只是什么?”朱标扬了扬手,说道:“兄长但说无妨!”
“臣想问,这铁路什么时候能修到云南啊!”沐英是一定知道铁路的,他身为封疆大吏,更是明白铁路对于地方控制的意义,如果铁路可以直通云南,南疆将牢不可破。
朱雄英回答道:“伯父,此事应需要等两年了,一来大明目前没有多余的精力,二来,往西南修建铁路难度不小,需要多加策划!”
沐英点了点头,没有再在此事上纠结,铁路规划是国家战略,他也不好置喙太多。
朱雄英又问道:“伯父,这些人口输送到内地,路途遥远,不知可有妥善的安置方案?”
从云南往这边输送劳力可不简单,这是两万青壮啊,一不小心就会跑掉,需要好好的看管,另外就是,这些人一路上的吃食也不少,还需要带着粮食,才能确保不饿死。
而且这一路上,瘴气、湿气,疾病,饥饿,都会让人员减少,需要用妥善的办法。
“此事,我正向陛下和太子商议,殿下信中并未指明输送地点,所以这两万人目前还在云南。臣想着,这两万人先确定行进路线和目的地,沿路驿站地点、提前备好足额的粮食。”
“这样一来,便不必负重太多,一来可以加快行进速度,二来也可以防止哗变和逃走!”
这些劳力,每个人只携带了少数的口粮,不走到下个地点就会饿死,自然会配合。
他们四人一起,又商量了一些细节问题。朱雄英是想将这两万人,交给工部,替换掉来自西域的俘虏。
因为,西域的俘虏可以在兰州附近,就开始修建铁路,不必南下给工部修水渠了,这两万人可以去更近的南部。
这样都耗费较少,效率快上许多。“兄长,你看,我们一聊就聊的久了,我们还是先吧这些事情放一放,随我去拜见父皇母后吧!”
朱标站起身来,沐英父子也连忙起身,沐英拱手说道:“父…太上皇和太上皇后,臣也许久不见了,甚是想念!”
“他们也想念你啊!”朱标走下台阶,对着福宝说道:“速去准备马车,朕要和西平侯同乘!”
很快,马车就准备好了,朱标和沐英一同乘坐,一开始沐英实在是不肯,说什么于礼不合,但被朱标按住了!
一行人便乘车前往紫金山别苑,路上,沐英见朱标并没有因为做了皇帝,就与自己疏远,于是问道:“陛下,臣听闻年初之时,您大病一场,如今看您气色,一如上次分别之时,可见是小病吧!”
朱标摇了摇头,说起来这件事儿,他也是有些后怕,说道:“并非寻常病症,乃是蒸骨之症,险些丧命。”
“什么?蒸骨病?”沐春大吃一惊,连忙从下往上打量朱标,但看朱标那个样子,怎么也不像是得了蒸骨病的样子,他继续问道:“陛下,那这…如何痊愈的?莫非是上天眷顾!”
蒸骨病他可是知道的,得了就是等死,药石难医。
朱标不自觉看向了后边的马车,那里面是朱雄英和沐春,他说道:“是太子,他联合医学院昼夜不息,研究出了治疗蒸骨病的药!朕才得以痊愈!”
沐英一听也不自觉的往朱雄英哪里看去,说道:“陛下能够安然无恙,真是可庆可贺,太子之才真是世所罕见啊!将来定然是一代明君雄主!”
兄弟二人在这马车之中讨论着,各自交流自己发生的事情,沐英也给朱标说了很多云南的趣事,二人关系一如幼时!
沐英之所以这么得老朱家信任,是因为人家本来是姓朱的,老朱在没有儿子之前,那是将沐英当亲儿子养的!
亲自教导他,让他读书习字,知礼做人,对沐英有再造之恩。后来有了朱标之后,沐英也对朱标又敬又爱,尽心辅佐。
在老朱家看来,这就是一家人!
感觉没有说很久的话,这马车就来到了紫金山别苑,朱标下了车之后,拉着沐英就往里走,边走还边大喊道:
“爹,娘,上那去了,你们看看谁来了!”
沐英在后面,死死的看着屋内,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油然而生,随后便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标儿你喊什么,还能有谁…这…”
老朱从屋内走出来,正好看见了沐英,立刻就呆住了,说道:“英儿,哈哈,你几时回来的,来快上前来!”
沐英连忙上前给老朱磕头,硕大的汉子眼眶也有些发酸,道:“臣拜见太上皇,太上皇圣体康健,福寿万年!”
朱元璋摆了摆手,说道:“这里没有外人,叫什么太上皇啊!”
沐英抬头,叫道:“爹!”
朱元璋笑了,说道:“好孩子,快起来!妹子,妹子!英儿回来了!”
马皇后正巧听到声音,来到了门口,见到了沐英,几乎落泪道:“孩子,快进屋吧,你父亲让你镇守云南,哪里湿气重,瘴气多,你身体怎么样啊...”
朱雄英也拉起来了还跪着的沐春,说着一旁的云奇道:“快速准备酒水食材,莫要耽搁!”
云奇躬身应是!
众人进了屋,在屋内分长幼落座。
马皇后拉着沐英的手,上下打量着,眼里满是关切:“英儿啊,这些年在云南受苦了,瞧你这模样,都瘦了。”
沐英笑着说道:“娘,儿不苦,云南如今在朝廷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儿能为朝廷出些绵薄之力,也算不辜负爹娘的养育之恩。”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哈哈笑道:“好啊,英儿,你镇守云南多年,南疆稳定,咱很是欣慰。如今朝廷也在大力发展,等过些年,云南也会越来越好的。到时候修了路,通了车,往来的也方便一些!”
沐英点头,说道:“是啊爹,朝廷沿着驿道,修建的水泥路,日行可三百里,方便了很多!路上的时间大大缩短了!”
接着,众人又聊起了家常。朱元璋询问着云南的风土人情,沐英一一作答,还不时穿插着一些有趣的故事,逗得众人哈哈大笑。朱雄英则和沐春在一旁小声交谈,询问着云南的一些具体情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朱元璋突然话题一转,严肃地说道:“英儿,如今朝廷虽然安稳,但周边仍有一些不安定因素。云南地处边陲,与多国接壤,这段时间,咱虽然不管事儿,但也听说土司有些不安分,你要时刻保持警惕,不可掉以轻心。”
沐英连忙起身,拱手说道:“爹,儿明白。儿定会加强边防,确保南疆的安全。如今云南兵力充足,儿也在不断训练士兵,让他们适应新型火器,提高战斗力。”
朱标也在一旁说道:“兄长,你在云南的功绩,朝廷都看在眼里。如今朝廷也在大力发展铁路,等铁路修到云南,物资运输和兵力调配都会更加方便,到时候你治理云南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沐英点头称是:“陛下所言极是,我就盼着铁路能早日修到云南,这样臣就可以常在应天了!”
马皇后看着众人,笑着说道:“好了好了,今日不说国事,难得英儿回来,只谈家事儿!”
于是,众人又开始举杯畅饮,欢声笑语回荡在屋内。酒宴一直持续到深夜,朱标、朱雄英、沐英、沐春四人,才回到城中,各自安歇。
刚刚回到东宫,就见王老吉匆匆而来,对着朱雄英说道:“殿下,奴婢探查到了一些密报!”
朱雄英皱眉,此时天色已晚,一般没有紧急的事情,王老吉都会选择第二天汇报,于是他说道:“讲!”
“是,殿下!奴婢探查到,有传言说,西平侯将要自立,如今云南人人皆称其为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