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走娘家。
陈伟南家也没有例外。
吃完早饭一大家子就浩浩荡荡赶往邻村大舅跟二舅家。
和去年相比,今年大舅跟二舅脸上笑容明显多了很多。
特别是大舅。
不仅两头猪为家里挣了不少钱,老二跟侄子陈伟南在外面接席还挣了五六十块钱。
加上生产队分红,全家一年的收入竟然突破三百五十块钱,比以前家里的两年收入都要多。
因为杀年猪,家里除了生产队分的十几斤猪肉,还留了一副猪板油,两条猪腿,一个猪头,一副猪下水,十多斤的猪骨头……
挣的钱比原来多了,家里的肉虽然没多到吃不完,但比往年也多了好几倍。
以前过年,因为家里收入低,大舅只能抠抠搜搜买年货,连给小孩儿吃的糖果都要数着颗粒买。
今年过年,直接一口气买回家两斤糖果,还买了大量糕点副食当年货。
陈伟南刚一进门,大舅就给陈丽和夏洛雪一人抓了一把糖果,还给他们每人包了一块钱红包。
“伟南……托你小子的福,大舅家的日子现在越来越好过了,去年整整挣了三百多块钱,照这个挣钱速度,再有三年,大舅就能把家里的土房子换成红砖瓦房。”
陈伟南笑着接话:“大舅……我只是出了个主意,又没出啥力,当不得你这样夸奖。”
“能挣这么多钱,最主要原因还是你们肯干。”
“我可是听说了……”
“堂哥在你们生产队挣工分一直都是数一数二的。”
“只要大舅你胆子大,肯干……”
“别说三年盖房子,明年就等把红砖瓦房给盖起来。”
大舅一听就知道陈伟南话里有话,马上朝一旁正在跟娘寒暄的大舅妈道。
“伟南好不容易带着洛寒跟陈夏来一趟咱家,今天中午必须好好招待他们。”
“杀年猪时不是留了两个猪腿吗?把那个最大的猪后腿炖了。”
“再把卤好的猪头跟猪下水也都炒了,必须好好招待他们。”
“老大跟老二家的媳妇儿也去帮忙。”
大舅妈带着堂嫂一走,老娘带着媳妇儿也跟了过去,几个小孩在院子里追来追去,偌大的堂屋很快就剩几个男人。
大舅这才朝陈伟南开口:“伟南……”
“你小子是不是又有什么挣钱的好办法,千万别忘了你两个舅舅跟几个堂哥堂弟。”
小舅跟着接话:“你小子在外面混了好几年,见识多,主意多。”
“真要是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记得带带我们。”
“不求大富大贵,只要能让你的几个堂哥堂弟过上好日子就行了。”
陈伟南笑着接话:“大舅……二舅……”
“也不是啥好主意……”
“既然养猪能挣钱,我就想着多养两头猪。”
“从去年开始我就在家里存猪饲料,红薯干跟苞谷加起来已经超过三千斤。”
“加上自留地收上来的新鲜洋芋,红薯,萝卜白菜,南瓜,养个四头猪肯定没问题。”
“大舅你家里的自留地比我家多,全部种上红薯,洋芋,南瓜,收上来的粮食应该也够喂四头猪。”
“二舅家的自留地虽然不多,但可以用生产队分下来的稻谷去周边旱地比较多的生产队换一些苞谷跟洋芋回来,养个四头猪肯定也没问题。”
“去年你们喂两头猪挣了两百多块钱,今年要是喂四头猪就能挣差不多五百块钱。”
“加上生产队分红,突破六百块都有可能。”
“加上去年养猪挣的钱,明年完全可以盖上几间红砖瓦房。”
大舅听得连连点头,但还是皱着眉头反问:“伟东……”
“多养两头猪确实能多挣两三百块钱,但政策不是只允许一家养两头猪吗?”
“万一我们养四头猪被人给举报了,那可是走资本主义,不仅挣不到钱,还会把猪给赔进去。”
“运气不好的话还有可能被抓进去劳改。”
“你家就你一个儿子,你可不要乱来。”
陈伟南笑着安慰:“大舅放心。”
“我刚有了儿子,好日子才刚刚开始,肯定不会因为犯错而把自己给送进去。”
“政策上一家确实只能养两头猪,但如果我们把一家人变成两家人,那不就能养四头猪了。”
“鸡也能多养两只,养好了的话,每天都能生最少两个鸡蛋……”
“我跟我爹他们已经商量好了。”
“过完年就找生产队书记跟队长分家。”
“不过这个分家都是给外人看得,实际上我们还是住在一起。”
“要是家里真的只有两个人,自留地也只能分四分地,别说养四头猪,两头猪都养不好。”
两个舅舅的思维就好像被打开一扇大门,刚刚压在他们心底的问题顿时迎刃而解,连带着他们的视野都变得宽了不少。
以前他们都觉得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分家,人口越多,壮劳力越多,在生产队挣的工分就越多,最后分到手的粮食也会越多,家族就会变得越来越强大。
今天陈伟南竟然告诉他分家比不分家好。
顺着陈伟南思虑走,只要自己不是真的分家,不影响家里在生产队挣工分,明面上的分家确实可以让家里多养两头猪,多养两只鸡……那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大舅跟二舅当场就心动了。
互相对视一眼就做出最后决断:“我觉得这个办法可行……”
“去年家里养了两头猪,只要肯给他们吃的,冬天注意保暖,养猪肯定是挣钱的。”
“要是今年把自留地全部种上洋芋跟红薯,平时再辛苦一点儿,养四头猪肯定没问题。”
“过完年以后我也找队长跟书记过来分家。”
说完就把目光转移到两个儿子身上:“老大,老二……你们没啥意见吧?”
堂哥没有跟陈伟南在外面接席学做饭,收入全靠生产队挣工分和养猪,家里收入越多,他对应的收入也就越多,马上点头:“反正不是真的分家,我没有意见。”
堂弟跟着接话:“我也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