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大街,新丰粮店。
“李干事,实在是对不住。我们庙小,没有空缺岗位......”
李子民笑了笑。
“既然黄老板不方便,那就告辞了。”
说罢,李子民起身就走。
黄老板皱眉。
街道新来的干事,想找他安排一份工作。他推辞后,本以为对方会纠缠一下,谁料起身就走。
出了粮店。
李子民掏出小本本,在新丰粮店上面打了一个x。
老话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会计老刘帮了他的忙,老刘遇到困难,自然帮扶一下。
等粮票出台后,
粮店就成了香饽饽,多少人削尖脑袋想进去。安排个熟人,与人方便,也是与己方便。
除了粮店,
越往后,掌管物资的行业越吃香。
比如供销社,百货大楼,肉联厂,菜场,煤场......李子民要求不高,一样安排一个。
“李干事?”
忽的,李子民被人叫住。
“哟,这不是瑞丰绸庄的张老板吗?”
“是是是,您还记得我呀!”张老板一脸恭敬地拱了拱手。“多亏了您帮忙,现在睡觉也踏实了...”
李子民点点头。
“放心吧。对于知错能干的商户,街道既往不咎。”
上一次,
瑞丰绸庄的张老板,锦绣丝坊的刘老板找茬找到了陈雪茹。被李子民敲打后,老实了。
“李干事,您这是?”
张老板眼尖,看到了小本本上二十多家店铺名字。其中,被打上x的新丰粮店格外醒目。
李子民合上小本本。
“上面让我抓突出,抓典型。哎,可惜不是人人有张老板的智慧。不聊了,我赶下家。”
......
新丰粮店的黄老板看到熟人进店,迎了上去。
“张老板,你倒是稀客。快过年了,给我媳妇,闺女订购一套绸缎皮袄,就用狐皮......”
黄老板察觉不对劲。
“我说张老板,我照顾你生意怎么还摆着一张臭脸?是不是最近心有余而力不足,媳妇不高兴啊?”
张老板将黄老板拽到一边,严肃道:“李干事找你干嘛?”
“帮人打听工作。”
黄老板哼了下,“让李干事介绍的人工作,真当我傻吗?”
张老板一听,就知道糟了。
“黄老板,你经常光顾我生意。搁一般人,我可不想多管闲事,免得得罪了李干事,倒大霉。”
“此话怎讲?”
黄老板皱了皱眉。
等张老板将他的遭遇说了后,黄老板吃了一惊。
“卧槽,真的假的?你做账,向来是天衣无缝。李干事查账本,能将你老底查个一清二楚?”
张老板摇了摇头。
“要不是李干事手下留情,我恐怕赔得裤衩都不剩。”
说着,张老板凑近。
“李干事的小本本上,可是将新丰粮店打了个x,自求多福吧。”
“别介啊。”
黄老板一把拽住张老板,不让走。
“张老板,连你个老油条都跑不掉,更别说我了。”
黄老板一咬牙。
“我斥重金,搞了一瓶加强版金枪不弹丸。吃下一颗,能干一个钟头,你想不想当一回真男人,让媳妇刮目相看?”
张老板不太信。
“一个钟头?鬼扯。”
黄老板指着一旁忙着指挥窝脖儿卸货的媳妇,“那气色能有假?可不是胭脂水粉,全靠我!”
......
另一边,
李子民来到第二家粮店。
“李干事,实在是对不住。”粮店老板陪着笑:“我们庙小,实在是容不下......”
和黄老板一样的说辞,李子民也不意外。
掏出小本本,
在利民粮店上面打了个x。
忽的,
刚才新丰粮店的黄老板冲了进来,一把拽住李子民的胳膊, “李干事,我有眼不识泰山。”
“您赏个脸,我做东请您去丰泽园吃饭。”
黄老板瞟到新丰粮店上的x,心惊肉跳。
李子民看到黄老板一旁的张老板,立马明白怎么一回事。他抬起手,看了一眼时间。
“行,快到饭点了。”
“但饭钱必须平摊,别害我犯错。”
利民粮店的老板识货,瞧见李子民佩戴进口表,起码四五百块,关键有钱还不一定买到。
再看到新丰粮店的黄老板一脸谄媚,陷入沉思。
张老板看了一眼手表,
但一想到李子民媳妇是雪茹丝绸店的老板娘,又解释通了。眼前这个李干事,娶了小富婆。
不缺钱!
丰泽园,包厢。
“李干事,黄老板是我朋友。之前他不知道情况,多有冒犯。您不喝酒,那我们就以茶代酒向您赔个不是。”
张干事一脸蛋疼。
要不是黄老板死皮赖脸拽着他,真不想趟浑水。他可听说,李子民一拳干爆了敌特脑袋。
脑浆子都洒出来了,是个狠人!
“张老板,我们也算是不打不相识。既然黄老板是你朋友,要多劝一劝遵纪守法。”
黄老板的心悬了起来,忙解释:
“李干事,我是良民啊。从不偷税,漏税,员工工资也是按时发放,从不拖欠......”
李子民品尝了一口砂锅鱼翅,鱼翅软烂,汤汁浓郁。
试吃几家,
还是丰泽园的地道。
张老板瞧见情况不对劲,连忙踢了下黄老板。
“黄老板,老百姓可以不穿绫罗绸缎,但饭不可一日不吃。”
说着,李子民细数:
“以次充好,劣等粮冒充优质粮。”
“大秤入,小秤出,用违规秤克扣消费者。”
“鼓动粮商抢购粮食,囤货居奇,转手卖高价。”
“假卖假买套购粮食公司的低价粮。”
“伪造粮食购销记录,虚报库存。”
“......”
李子民每说一句,黄老板的腰佝偻一分。
到最后,
早已经是汗如雨下,不敢嘴硬了。
“粮店和其他商户不一样,造成的社会影响更大。黄老板,留给你的时间不多了。”
下半年,京城出台粮票,对私营粮商是一刀切。
到时候清算,
越是丧尽天良坑老百姓的,死得越快。厚道点的还有赎买政策,运气好,还能转入国营粮食企业工作。
“李干事,您知道什么?”
黄老板脊背发凉。
他接盘的粮店,在四九年那会儿叫王氏粮店。老板指使粮商到市场抢购粮食,囤积了数十万斤。
囤货居近期,然后高价出售。
最后,
坟头草都一米高了。